张小龙的挫折与反抗:小程序将成其第一个滑铁卢?

2017-09-21 22:01朱柳笛
博客天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饭否张小龙程序员

朱柳笛

张小龙保持着一贯的沉默。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一份数据,微信小程序64.7%的用户选择回归到原有的手机APP。小程序在1月9日揭开面纱,一个多月来,历经围观、追捧、跌宕。有人进入,有人退出。我们像观看肥皂剧一样,猜测关于小程序的一切细枝末节。

不论是赞歌或是唱衰,关于张小龙的一个矛盾在于,他希望延续他想要延续的东西,譬如说极简、克制、用完即走,以及美,但时代和商业却暂时还没有给予回应。

唯一的例外

小程序上线这一天,张小龙在朋友圈发出一条写着“2007.1.9”的状态,配图是 iPhone一代的新品发布图。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莫斯科尼会展中心发布了苹果首款iPhone。小程序上线,同样选在了1月9日—张小龙以这样的形式,向乔布斯致敬。

半个月前,他第二次在微信公开课的场合露面,并发表演讲,再次讲述了他的产品观,透露小程序即将上线。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张小龙”三个字带来的压力。

这意味着小程序被张小龙寄予厚望。

到今年年末时分,张小龙就要度过自己的第四个本命年了。生于1969年的他与雷军、王峰、陈一舟是同龄人,表面上看,他并无太大变化,脸上的皱纹似乎没有增减半分,仍然穿着他所钟爱的蓝灰色系套头衫。

这让人联想到微信朋友圈的主色调,以及微信的起点—腾讯广州研发院内部装饰的主色调。

如果留意過朋友圈点赞的“心”的颜色,会发现其实张小龙一早就摒弃了大多数人此前思维定势里的粉红,逐渐让受众接受了一种更具极客气质的蓝灰色。

这些特征都在表露:极简主义是张小龙的产品哲学。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极简主义是互联网最好的审美观。在吴晓波的新书《腾讯传》里,对方问他微信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哪儿?这个回答再度出现。

比起年龄增长,张小龙内心的变化更值得人留意。在广州亚运综合体育馆,原本说话毫无情绪起伏的理工男拿天气作为开场白后,紧接着是一段长久的空白。他突然伸手拨弄耳麦,看起来是激动和紧张作祟,这跟此前在饭否里大胆写下心迹的男人全然不同。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张小龙带着小程序第一次亮相。在去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宣布微信要启动名为“应用号”的项目。他的再次出现,更像是对那场公开课的一种回应—张小龙说,“应用号”更名为“小程序”。可这压根不是张小龙的常态—微信团队几乎从未将一个没有完成的功能或产品形态对外界透露,小程序是唯一的例外。

在微信过去从无到有的研发岁月里,张小龙曾写下2359条少有人翻看的饭否日志。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喜欢游戏、略带自嘲气质、毫不引人注意的ID“gzallen”(张小龙英文名为Allen Zhang,gzallen是广州Allen的意思,)就是张小龙。

但到了小程序,早前被舆论贴上“低调”“寡言”等标签的张小龙,转变为一种急切又略带自豪的画风。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去年11月18日的凌晨,张小龙就在朋友圈剧透小程序,“(这是)程序猿的一小步,程序的一大步”。配图是一款屏幕碎掉的三星手机,桌面上摆满了各种正在测试中的微信小程序。

在小程序发布前的这堂公开课上,“程序猿”Allen Zhang又祭出了长达76分钟、并不多见的演讲,来解答一个人人关心的问题—小程序是什么?

程序员的初心

小程序到底是什么?腾讯公关曾带着这个问题来找张小龙,希望他能用一句话表达清楚。一个产品从诞生到进入市场,简洁有力的slogan更容易让它触达用户,比如“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张小龙的答案是:“小程序是一个不需要下载安装就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确实很难用一句话来表达清楚。更通俗的解释是,小程序拥有APP的部分功能,通过微信或扫码进入小程序可获取服务,比如打车、购物,查询下一辆公交车抵达的时间,无需排队即可购买车票等。如果说微信实现人与人的联结,那么小程序更像是实现人与物的联结。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对此评价说,小程序是微信的初心。但如果回到张小龙本人身上,这也暗含着他另一种更私密的用心。

早在2012年5月23日凌晨2:11,张小龙就在饭否写过这样一段话: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

尽管微信的成功为张小龙带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也把他送上产品大神级宝座,但直到小程序诞生,似乎才让5年前的预言落了地。这点儿用心再往前追溯,要到互联网诞生后的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被推上第一代中国知名程序员Top10的位置的人,有求伯君、王江民、严援朝……其中也包括张小龙。那还是单个程序员单枪匹马闯天下的英雄时代,凭着武林秘籍一样的源程序,就可以创办公司,成就事业与声名。

和诸多程序员的梦想相似,张小龙除了想写程序,更希望能去写一个运行程序的程序—即操作系统。他的事业与声名来得晚。直到1997年1月,他花一年时间写就的免费软件Foxmail(QQ邮箱前身)发布,迅速积聚来自全世界的近百万用户,才为人所知。

时隔多年,张小龙在华科的同学回忆起他的过往:他不起眼的样貌没有给异性们留下深刻印象—张小龙也自嘲说,直到2011年同学聚会,班里仍然有一个女生不认识他,那时整个班也就才33个人。可一旦与程序相逢,他们便视他为一流高手。他还擅长网络、通信、数据库管理,一向扮演技术顾问的角色,解答难题。成为腾讯副总裁后,张小龙开始怀念这段身为程序员的日子:“那一段时间特别宝贵。因为可以进入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在虚拟世界里构造一个完全虚拟的产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饭否张小龙程序员
为了让妈妈看懂地图,一位“野生程序员”做了个小程序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程序员
雷军错失张小龙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张小龙: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程序员之子
加班
饭否关门,Twitter的晚餐在哪里?
Top5五大中文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