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掌话筒”干部“解疑难”

2017-09-22 09:52安州纪
廉政瞭望 2017年17期
关键词:安州问政贫困村

文_安州纪

群众“掌话筒”干部“解疑难”

文_安州纪

贫困村群众有意见、建议和诉求,向谁反映解疑难?怎么反映最便捷?谁来监督抓落实?

8月10日上午,绵阳市安州区在沸水镇红星村召开脱贫攻坚“问政微课堂”坝坝会,村民们对村级事务和脱贫攻坚问题现场“专题”发问,镇、村干部“即时”答复,区纪委全程监督,满意度当场测评。

吃透社情,才能解决问题

“这些年来,组上80多亩集体茶园基本荒废在那里,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村上对这个事情打算咋处理?”主持人刚宣布进入提问环节,4组村民付尚华便迫不及待起身提问。

“茶园的开发已经纳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目前镇、村两级正在考察几个想来搞生态农业的业主。当前大家要做的,就是把茶园里的杂树去掉,把这片园子保护好。”镇长吴明明话音刚落,有村民举手质疑:我们村地理位置偏僻,搞乡村旅游,有游客来不?

吴明明兴奋地告诉大家,生态资源就是我们的最大优势,省旅发委已经把红星村纳入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并安排专门的设计公司结对帮扶,区上的扶贫资金还要帮我们再修几条乡村路......

脱贫曙光升腾,会场一下子热闹起来。“合作社带领我们发展黑芋子种植,销路联系好没有?”“今年的扶贫资金和项目下来没有?村上打算怎样安排使用?”“去年,有些组人均发了40多株扶贫的白果树苗,而我们组人平才20多株,请村上解释说明”......“魔力科技公司已答复到沸水镇专项收购黑芋子”“扶贫项目资金尚未到位,到时我们将以“问政微课堂”形式对资金、项目的分配使用方式进行意见征集”……

意见建议接连不断,几个工作人员忙着在人群间传递话筒,100多个党员及村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扶贫资金使用、乡风文明建设等问题,争先向镇、村干部发问。

“平常也能听到村民的一些意见建议,但现场集中答复解决矛盾诉求,内心压力很大。”村党支部书记严强说,“有些问题很尖锐,如果社情民意吃不透,答复肯定过不了关。”

搭建平台,让老百姓说

红星村是省级贫困村,人均耕地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82人。这两年,依靠政策引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收入逐年递增。“今年,剩下的24户、76人要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村第一书记刘翔说,大家必须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还是现在干部想的周到,通过这种微课堂,为我家带来了一大笔收益哦!”沸水镇枫香村村民赵伟说,原来他和妻子一直在外打零工,家里只有11岁的孩子和70岁的老母亲,去年8月有人找到他家,想流转他家闲置的5亩土地种植葛根,老人家不懂就没同意,正好“问政微课堂”开到他们村,老人在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镇干部了解后及时帮忙联系了该承包商,协助老人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让他家年增收4000余元。

缩短距离才能打开心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安州区创新开展村级事务“问政微课堂”,搭建干群互动交流和纪律监督平台,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变“干部述、群众听”为“群众问、干部答”,让干部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从而调整工作思路、增添工作举措,提高脱贫实效。

“群众诉求无小事,听民声,解民怨,苦干落实是关键。”安州区区委书记廖雪梅说,为避免在推行“问政微课堂”中镇、村干部做表面功,会场“滔滔不绝”、会后“按兵不动”,区委安排区、镇纪委全程介入,监督对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的办理、整改落实情况,并邀请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监督。

去年以来,该区先后在贫困村开展“问政微课堂”23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68条,20多条群众不满意“专述”被责令重新整改落实。

猜你喜欢
安州问政贫困村
“成兰铁路在安州”文学采风创作活动在安州举行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Observations of near-inertial waves induced by parametric subharmonic instability*
Seasonal variation and modal content ofinternal tid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去安州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