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导向下心理学专业就业形势的几点探讨

2017-09-22 18:07崔澜骞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就业形势市场导向改善措施

崔澜骞

摘 要:对心理学就业市场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目前心理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从市场导向角度出发,对心理学专业就业的趋势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应对市场需要的角度入手,对心理学专业就业局面的改进措施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够为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关键词:市场导向;心理学专业;就业形势;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7-0109-02

引言

心理学是近一百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型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心理学研究的进步,心理学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有人之处就有心理学”这样的应用特征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广泛参与职业指导领域、企业管理领域,为学习此专业的学生开拓了较为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心理学需求的提高,也对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形成了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心理学学习者有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对心理学学习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心理学专业的就业情况

1.学校就业。心理学专业在各个学校的建设时间不同,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同,各高校的专业发展状况不一样,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职业能力结构和就业前景各不相同。二十年前,国家最早对心理学专业的作用产生重视,并要求各高校大力培养心理学人才,中小学也进行心理咨询室的建設以及心理健康课的开设。从2000年开始,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进入学校就业已经成为毕业后的主要职业选择方向。但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学学科建设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时期,人才培养的类型更加复杂,学校对心理学人才的吸纳和引进也基本停止。目前,大多数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仍然寻求学校就业,将其作为最主要的职业选择方向。但是,这部分就业市场已经基本饱和。

2.市场就业。心理学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意味着,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其职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基础上,能够进入市场,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参与社会竞争。这个就业渠道在2004年左右被打开,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开始重视心理学人才的引进,用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外包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纷纷涌现,为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目前,市场就业成为各高校心理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另外,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个体心理行为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随着健康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医疗领域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进行精神疾病的治疗,大量私人的心理咨询诊室以及医院,都需要相关的人才参与建设,以促进心理学学科社会作用的发挥。

二、市场导向下心理学专业就业趋势及问题

1.学校就业饱和。进入学校就业,进行高校心理学专业建设、进入中小学进行心理学教学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最主要就业方向。然而,从2008年之后,高校心理学学科建设人才几乎饱和。在2010年之后,中小学心理学教学岗位也几乎饱和。虽然国家教育部呼吁中小学聘请专业心理学人才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师的职位,以及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建设来促进中小学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许多学校受资源和条件限制,宁可派遣教师进入高校在职学习,也拒绝从高校引进人才,这种情况同时存在于国家机关中。单位内部人才培养活动阻碍了大量专业学生的就业,随着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数量猛增,学校就业岗位的减少,这一类型的就业市场基本达到饱和,心理学专业学生进入学校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少。

2.企业就业专业对口弱。企业就业是目前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形势,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引起了企业的重视。但是,大多数企业对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质疑。本科毕业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职业能力结构非常简单,难以胜任企业的某些专业岗位,例如人才测评、员工沟通等;而研究生的职业能力范围狭窄,即使在求学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职业能力实践,最终还是受岗位要求的限制。还有大量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不能胜任企业高级人才管理的职位,这些毕业生研究能力强但岗位胜任力比较弱,只能胜任心理学专业的相关工作,无法将心理学与其他类型的工作进行整合。在专业对口弱的情况下,人才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大量的空缺,短时间内无法弥合。

3.医疗机构就业门槛高。心理咨询室和精神疾病治疗、成瘾治疗机构对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包括医院在内,在近十年也逐渐开始接纳心理学专业的人才来担任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保健工作。但是,进入医疗机构就业,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大多数本科毕业生无法胜任这样的岗位,而硕士研究生则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满足岗位需求,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忽视了这样的实践。有些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不足,教学范围狭窄,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根本无暇顾及医疗机构一项,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医疗机构的要求也不匹配。

4.自主创业难。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一定量的职位,但是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公务员考试为心理学专业学生设下了一道门槛,大量毕业生受地域限制,无法获得这样的就业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种途径。心理学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类型比较丰富,可以开设私人心理咨询室、进入私人教育机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但是,自主创业对市场环境的依赖性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心理学市场尚在开荒时期,社会大众对心理学的认知有偏差,接触不够广泛,存在着排斥和误解,导致毕业生无市场进行创业;在一线城市,市场空间广阔,但是相关的机构众多,毕业生自主创业很难脱颖而出,更有甚者,生存问题也难以解决。

三、市场导向下心理学专业就业改善的相关措施

1.从精细化角度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心理学专业学生进入学校就业,依靠的是对学校教育的了解以及与教学相关岗位的胜任力。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基础心理学教育方面,只关注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对学校环境的理解和胜任力的培养。很多学校因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胜任力结构不良,宁可自主培养教师,也不从高校引进人才。因此,各高校应该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精细化,从学校就业角度分析适合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胜任力结构,开设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例如,开设教学技能培养课程,开设学生沟通和管理课程,使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胜任力与用人学校相符合。另外,应启动推荐机制,向学校大量引荐优秀毕业生就业。endprint

2.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比较广,同时,岗位对其职业能力的广度要求也比较高。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将应用心理学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进行深度統合,使学生获得心理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应用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入企业、社区等环境中,帮助学生从职业技能的基层开始逐步发展,使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践,获得更广泛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环境下,更容易找准定位,更容易适应各个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 另一方面,在就业压力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就业办工作人员和相关教师,可以应用现有的治疗以及就业形势分析的综合结果,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职位,如果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达到用人单位需求,可以开设相关的职业素养培训班,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快速提升,能够满足市场需要。

3.积极推进职业指导。大多数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可塑性较强,但是由于行业内部专业技能的缺乏阻碍了他们的就业,为了使学生的职业胜任力能够与社会中的岗位相匹配,单纯从心理学专业职业能力角度考量是不够的。就业办应该积极推进职业指导,引导学生重视自身职业能力中的其他要素,将其作为找工作和就业的优势。就业办应该对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成熟度和适应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帮助学生寻找匹配性较强的工作。例如,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想要进入医疗机构,虽然医疗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足,但是学生的爱心、耐心以及对医疗机构工作的理解能力很强,这些优势应该被突出出来,体现在求职简历中,辅以学校的推荐以及学生主动展现这些职业能力,在医疗机构就业难的问题也能够得以解决。

4.加强创业教学平台建设。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还得经过企业的检验,才能服务社会大众,实现自身价值。这就要求高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和社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市场价值的专业人才。同时,由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部分高校自身条件无法满足学生专业训练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为学生融入现实、积极参与实践提供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社会意识的提高,给高校心理学毕业生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就业市场。但现实的就业形势是,进入学校就业这一渠道基本饱和,进入企业就业或者进入医疗机构就业,需要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更加复杂,而创业则需要较强的环境支持。为了应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各高校在心理学人才培养方面有必要进行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学生就业需要为主要原则。只有这样,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才能更加顺利,高校培养的心理学人才才能够真正在社会上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莎.市场导向下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10):105-106.

[2] 王璐.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就业形势分析——基于SWOT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4):120-121.

[3] 韦耀阳.构建有利于学生就业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湖北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115-116.

[4] 庞楠.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8):110-111.

[5] 胡国栋.市场导向人才就业机制建立的难点与对策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5):123-124.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形势市场导向改善措施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国外酒店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经管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浅析
浅谈高职院校机械CAD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对策简析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
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