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2017-09-22 19:24杨杨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区域经济发展调查研究

杨杨

摘 要:简单介绍与经济耦合协调有关的基本概念,在对图书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两者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两者之间的经济耦合协调度,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事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调查研究;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7-0185-02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成为支撑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的重要源动力。一直以来,图书a馆都扮演着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和人类文化聚集地的角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知识要素对一个国家GDP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持续上升,这表明图书馆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协调的关系。

一、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相关概念

“耦合”一词源自物理学科,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现象,“耦合度”则是对这种影响程度进行描述的一種量化值。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教授首次提出协同学理论,他对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处在临界区域时,其未来走向和结构取决于内部各个变量间的协同作用。“耦合协调度”主要体现了开放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和谐程度,揭示了系统逐渐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一种渐变趋势。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系统发生相变的规律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决定了其未来有序或无序的发展走向。

本文在研究图书馆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存在必然关系时适当借鉴了物理学中的耦合系数模型,分别构建了代表人们物质需求的区域经济增长系统和代表人们文化需求的图书馆发展系统两个子系统,通过耦合度以及相关的综合评价指数建立起图书馆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二、图书馆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对我国近几年来公共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经济增长水平进行了系统化的调查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图书馆与区域经济同步快速发展。通过调查分析及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持续上升,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全国各个地区开始大范围地兴办文化建设事业并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纲要,要求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增加地方图书馆的馆藏图书量,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等等。从整体上来看,政府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事业上投入的资金并不低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幅度。不难看出,政策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此外,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图书馆总外借册次越高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越快。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图书馆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中,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即如果当地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馆藏资源丰富且资源有效利用率较高,则区域经济的增长水平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2.图书馆与区域经济指标综合模型的耦合度小幅度稳定上升。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自步入21世纪,图书馆与区域经济系统模型的耦合度就一直在稳定上升。但整体来看,上升幅度并不是很大,仍然处于低度协调的阶段。就目前我国经济产业的结构形式来看,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第一、第二产业依然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稳定推动力。在这样一种产业格局下,图书馆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自然不会太高。此外,公共图书馆的经济价值无法直接通过纯粹的经济指标直接体现,而是需要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开发相关产品的方式来间接测量,这也是导致耦合协调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促进图书馆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优势,实现社会经济与公共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对图书馆的财政资金投入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发展能够有力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具体而言,图书馆能够为研究学者们的科学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服务。因此,国家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国国情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投入机制,适当地加大成本资金投入,以促进图书馆运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源,从而有力地保障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增大文化知识的转化度。图书馆管理者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潮流以及市场特点有选择性地采购与当今社会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最为贴近的书籍和资料,确保能够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适当结合区域特色与产业发展优势,着重收集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建立一个独立的信息资源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促进知识文化信息向实际生产力的快速转化。针对部分产业开展特色服务以满足他们生产技术优化和产品创新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知识文化中心作用,协同地方产业创新发展,实现以知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3.加快转变经济产业结构。当地政府在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需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能否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具备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图书馆内储存的信息资源能够充分保障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同时也为培养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所需的知识信息和场所。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能够通过流动展览、开展知识讲座、组织科普教学活动等方式来满足广大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会群体的整体文化素养,为地方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和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文化改革方案以及具体纲要规划的提出,图书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愈发突出,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强力保障。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支撑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莉.公共图书馆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广东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3,(6).

[2] 王晓燕.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的可行性——以河西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5).

[责任编辑 李春莲]endprint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区域经济发展调查研究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