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六味地黄丸工艺优化

2017-09-23 06:02杨晓玲于丹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六味地黄时限霉菌

杨晓玲 于丹

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浓缩六味地黄丸工艺优化

杨晓玲 于丹

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目的:优化浓缩六味地黄丸的生产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浓缩六味地黄丸成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检查检验性状、水分、溶散时限及微生物限度等指标后,客观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试验数据选择最佳工艺生产条件为Ⅰ-3Ⅱ-3Ⅲ-2Ⅳ-3。结论:工艺优化设计方案能够改善产品质量,可以应用于车间生产。

浓缩六味地黄丸;工艺;优化

经典的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药名方,主要成分有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等6味中药材,其中君药是熟地黄。六味地黄丸作为滋阴补肾的千古名方,补泻结合,开合相济,以补为主,以泄为辅,共奏滋阴补肾之剂[1]。随着对六味地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各个剂型的生产工艺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对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保驾护航[2-3]。本研究旨在于优化浓缩六味地黄丸的生产工艺,且验证其适用于车间大生产。现报道如下:

1.仪器与试剂

微波干燥机,WKT-A3型水分快速测定仪,BJ-1型崩解时限测定仪,超净工作台,HH-400恒温培养箱,营养琼脂培养基,虎红琼脂培养基。

2.试验方法

2.1 试验因素:判断确定影响浓缩六味地黄丸生产的因素有:湿药丸中的含水量百分比、微波干燥的控制温度、干燥的时间、烘干厚度。

2.2 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取四个水平进行试验,因素控制表如下。

因素药丸含水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min)烘干厚度(mm)1 Ⅰ-1 Ⅱ-1 Ⅲ-1 Ⅳ-1 2 Ⅰ-2 Ⅱ-2 Ⅲ-2 Ⅳ-2 3 Ⅰ-3 Ⅱ-3 Ⅲ-3 Ⅳ-3

2.3 指标评价:

2.3.1 性状:观察干丸的圆整度和裂丸率,以此作为标准进行测评,总分10分。

2.3.1.1圆整度满分5分

光滑圆整 比较光滑圆整 凹凸不平5分 3分 0分2.3.1.2裂丸率满分5分(裂丸率以100丸中含有裂丸数量计算)裂丸率为0 裂丸率为0~20% 裂丸率为20% 5分 3分 0分

2.3.2 水分:用水分测定仪测量干丸水分含量,取干丸粉碎,精密称量10g,参数控制:时间60分钟,记录含水量。

2.3.3 溶散时限: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 0108丸剂项下溶散时限检查法检查。

2.3.4 微生物限度: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108丸剂项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

3.试验数据报告

3.1 试验方案如下: 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试验数据分析。

3.2 试验数据记录如下:

第一个样品,性状得分 8.1,水分 3.5%,溶散时限 63.1±7.7t/min,需氧菌32/g,霉菌3/g;

第二个样品,性状得分 8.0,水分 4.6%,溶散时限 61.9±7.4t/min,需氧菌46/g,霉菌5/g;

第三个样品,性状得分 8.6,水分 5.1%,溶散时限 61.3±4.8t/min,需氧菌108/g,霉菌1/g;

第四个样品,性状得分 8.5,水分 3.7%,溶散时限 56.5±7.3t/min,需氧菌79/g,霉菌3/g;

第五个样品,性状得分 8.5,水分 4.7%,溶散时限 51.1±6.1t/min,需氧菌78/g,霉菌2/g;

第六个样品,性状得分 8.3,水分 5.2%,溶散时限 50.8±5.2t/min,需氧菌91/g,霉菌3/g;

第七个样品,性状得分 8.4,水分 4.5%,溶散时限 60.6±5.8t/min,需氧菌119/g,霉菌5/g;

第八个样品,性状得分 8.6,水分 3.7%,溶散时限 58.4±6.7t/min,需氧菌158/g,霉菌4/g。

3.3 性状试验数据统计学结果如下:

K1,第Ⅰ组8.23,第Ⅱ组8.33,第Ⅲ组8.33,第Ⅳ组8.47;

K2,第Ⅰ组8.43,第Ⅱ组8.37,第Ⅲ组8.43,第Ⅳ组8.23;

K3,第Ⅰ组8.60,第Ⅱ组8.57,第Ⅲ组8.50,第Ⅳ组8.63;

R,第Ⅰ组0.37,第Ⅱ组0.24,第Ⅲ组0.17,第Ⅳ组0.40。

3.4 水分试验数据统计学结果如下:

K1,第Ⅰ组4.40%,第Ⅱ组3.90%,第Ⅲ组4.13%,第Ⅳ组4.07%;

K2,第Ⅰ组4.53%,第Ⅱ组4.33%,第Ⅲ组4.10%,第Ⅳ组4.77%;

K3,第Ⅰ组4.07%,第Ⅱ组4.77%,第Ⅲ组4.77%,第Ⅳ组4.17%;

R,第Ⅰ组0.46,第Ⅱ组0.87,第Ⅲ组0.67,第Ⅳ组0.70。

3.5 溶散时限数据统计学结果如下:

K1,第Ⅰ组62.10t/min,第Ⅱ组60.07t/min,第Ⅲ组57.43t/min,第Ⅳ组57.13t/min;

K2,第Ⅰ组52.80t/min,第Ⅱ组57.13t/min,第Ⅲ组58.53t/min,第Ⅳ组58.17t/min;

K3,第Ⅰ组58.73t/min,第Ⅱ组56.43t/min,第Ⅲ组57.67t/min,第Ⅳ组58.73t/min;

R,第Ⅰ组9.30,第Ⅱ组3.64,第Ⅲ组1.10,第Ⅳ组1.60。

4.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性状(圆整度和裂丸情况)以Ⅰ和Ⅳ两因素最为重要,即药丸含水量百分比和烘干厚度影响最大,其中优选Ⅰ-3Ⅳ-3。水分的影响因素受烘干厚度和干燥控制温度最为重要,水分指标应该越低越好,所以优选Ⅰ-3Ⅲ-2。溶散时限的影响因素以药丸含水百分比和干燥温度最为重要,最优组合为Ⅰ-2Ⅱ-3。微生物限度指标细菌总数均符合规定(《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为103个/g ) ,霉菌数也符合规定 ( 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为102个/g ) ,所以此项指标可以不做考虑因素。综合以上各项指标的分析,在本次试验中应该优选Ⅰ-3Ⅱ-3Ⅲ-2Ⅳ-3。

5.验证

我们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在车间试生产 3批,数据结果依然优于原有工艺生产产品。

6.讨论

现在国内药品生产厂家生产不同剂型的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生产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含水量超标和溶散时间超限等质量问题,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条件, 提高产品质量。

[1]刘亚,六味地黄丸治验[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94

[2]崔静,王海霞,崔琪,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2):197-198

[3]曹小勇,江海,秦公伟,三个不同厂家浓缩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2189-2190

R473.5

A

1672-5018(2017)03-210-01

猜你喜欢
六味地黄时限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青霉菌柚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