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打造西北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

2017-09-23 19:55李嵱
新西部 2017年8期
关键词:榆阳区榆林文化

李嵱

因煤而兴的榆阳区坚决不走资源枯竭的老路,不做物质上的“土豪”。他们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挖掘文化新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地域发展之路。

榆阳是陕北能化基地的核心板块,煤炭、天然气可稳产百年,岩盐上万年都开采不完。富集的资源优势和崛起的能化工業,成为榆阳对外形象的第一标签。

近年来,榆阳区委、区政府转变思维,在全区积极开发“文化新矿”,破除“能源崇拜”,探索发展新路。

经过几年的努力,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正在榆阳得到全面释放,日益成为榆阳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新标志。中国美丽田园、神奇麻黄梁写生基地、王圪堵沙漠水利风景区、宗教圣地黑龙潭、榆阳胜景青云寺、新石器时代寨峁梁文化遗址、季鸾公园、邓宝珊故居等等,成为榆阳文化旅游的一张张新名片。

让张季鸾“回家”

2014年8月13日,张季鸾的灵柩在外漂泊几十年终得以迁回家乡榆林。对于很多榆林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荣耀和欣慰的日子。和七十二年前那场盛大的公祭典礼一样,这种精神的荣耀和缅怀一直持续至今。

季鸾公园是榆阳区政府近两年重点打造的人文景点。张季鸾的墓园就在这座生态公园里面。通往墓园的54级台阶寓意着这位报人54岁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张季鸾祖籍陕西榆林,1888年3月20日生于山东邹平。1901年,父亲死后随母亲扶柩返回榆林,就读于刘古愚创办的烟霞草堂,成为刘古愚晚年最得意的门生。

1905年,清政府推出新政,向日本派遣8000余名留学生。张季鸾当时受到陕西学台沈卫(沈钧儒叔父)的赏识和器重,小小年纪就踏上了留学的旅途。那一年他只有17岁。

留学回国后,张季鸾就到同盟会的机关报——《民立报》做记者。南京临时政府筹建时,张季鸾进入总统府担任秘书,其驾驭文字的能力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赏。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当日,孙中山先生公开发表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这篇彪炳史册的雄文通过电波,从南京的总统府传遍了全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正出自24岁的张季鸾之手。

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张季鸾也随之退出政坛,重返报界。

1926年,张季鸾寓居在天津的一家旅社,每日访新闻,写评论,卖文为生。这年初夏,他散步路过已停刊九个月的《大公报》报馆,忽然灵感触动,指着《大公报》的牌子对身边的胡政之说:此报停刊是很可惜,不如我们把它接手过来,重新办理?胡政之击掌叫好。

《大公报》复刊这天,张季鸾亲撰社评《本报同仁之志趣》,明确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这八字方针,掷地有声,体现了《大公报》的堂堂报格,后来成为《大公报》之社训。

从此,张季鸾主持《大公报》笔政长达十五年之久,践行自己以笔报国,以笔救国的心愿。

1941年5月15日,《大公报》获得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这是一项极高的荣誉,此前,东方只有日本的《朝日新闻》得到过这项殊荣。

1941年7月7日,张季鸾写下了一生最后一篇社评《抗战四周年纪念辞》,高呼“全世界人类自由万岁”。 这年9月6日,张季鸾因长期积劳成疾在重庆病逝,享年54岁。

张季鸾去世时创下了两项“纪录”:一为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对他同样都做出极高的评价;二为在中华民国史上为一报人举行“创纪录”的隆重追悼活动。

1942年,张季鸾的灵柩从重庆迎返陕西,葬于西安市杜曲镇竹林村。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公祭典礼,蒋介石亲临致祭,并下半旗致哀,10万余人公葬一代宗师。

几十年后,张季鸾陵园历经风雨侵蚀,一片凋敝,直到三年前张季鸾灵骨迁回故乡榆林,一代报界宗师终得落叶归根,从此榆林东山上有了一座季鸾公园。

榆阳区政府还修建了季鸾纪念馆,供游客瞻仰和参观,向世人默默诉说“文章报国”的传奇。榆阳区还制作了纪录片《报界宗师张季鸾》,在凤凰卫视等媒体播出,赢得广泛赞誉。

在2015年举办的报界宗师张季鸾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致辞时说:“季鸾先生是榆阳永远的骄傲,他开创了《大公报》的新纪元,抗战爆发后,先生携一纸《大公报》与国家民族共存亡,贡献殊绝。”

位于榆林城区东郊的季鸾公园占地面积3315亩,俯瞰时呈一隻美丽的凤凰状。逝去七十三年后,张季鸾又创造了一个纪录: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报人命名的主题公园。

张季鸾墓园回迁之后,榆阳区又成立了季鸾新闻研究会,与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合作举办张季鸾爱国新闻思想学术研讨会,搭建一方促进两岸三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开辟一块承载榆林文化底蕴与报人思想精神的人文圣地。

这里留下邓宝珊的传奇

除了报界宗师张季鸾墓园回迁,榆阳区还启动实施邓宝珊将军故居桃林山庄的修复保护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占了华北、山西和内蒙古的大片领土,与山西一河之隔的榆林成了抗日前线。当时榆林只驻有国民革命军86师,兵力单薄,很难控制局势,时任新一军中将军长的邓宝珊临危受命,改任21军团军团长,后又改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领导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宝珊晋升为上将军衔。从1937年到1948年,邓宝珊一直驻防榆林,他坚决抗日、与共产党友好往来、反对内战的往事,给古城榆林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1938年,为防日机轰炸,邓宝珊把司令部移驻城外。在榆林城东南两公里外有一座庙宇叫金刚寺,邓部医院设在寺里,然后在附近修了一些窑洞,上下两院,上边住警卫连,邓宝珊住下面5孔,命名为“桃林山庄”。

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派飞机轰炸兰州,邓宝珊将军的夫人崔锦琴女士及两子一女4人同时罹难,噩耗传到榆林后,邓宝珊一连数日粒米不进。因抗日事大,军务繁忙,他未能回家料理,委托崔夫人的外甥孙伯琦由西安到兰州办理了后事。4位罹难亲属的碑文是于右任先生所写,国民党空军司令部在墓前也立了碑,上书“义薄云天”四字。endprint

1938年,傅作义与邓宝珊及中共高层干部南汉宸曾在山西河曲举行过一次抗战联席会议。邓宝珊与中共及傅作义的友好关系也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看到成吉思汗陵在蒙古族中具有极为崇高神圣的地位,便想以成吉思汗陵作为筹码來要挟蒙古的王公贵族,分裂中国。1939年春,日军向伊克昭盟进攻,企图占据伊金霍洛旗,夺走成吉思汗灵柩,分化瓦解抗日力量。邓宝珊和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将军、蒙古爱国王公沙王(沙克都尔扎布)等向国民政府陈情,请求将成吉思汗灵柩内迁西移。1939年5月底,国民政府委派的移陵人员及护陵军人陆续到达伊金霍洛旗。6月,成吉思汗灵柩离开伊克昭盟后,经过了榆林、米脂、绥德、延安等地,最后安放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兴隆山上。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派专车将成吉思汗灵柩送回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原地安放。此举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阴险图谋。

整个抗战期间,邓宝珊与陕甘宁边区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他多次到延安,与毛泽东、朱德、贺龙等会晤交谈。续范亭在毛泽东、周恩来住处赠了一首诗给邓宝珊:“三十年来土与尘,欣君五十刃尚新。半生革命总同路,一世交情有几人?”毛泽东后来在给邓宝珊的信中说:“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1945年,八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经过十几年战难,人心思定,人心思安。邓宝珊反对内战的决心非常坚定。为实现国家和平,让天下苍生免遭涂炭,1946年,他决定赴南京面见蒋介石,再进忠言。

在重庆期间,蒋介石六次召见邓宝珊,最后一次召见时,邓宝珊向蒋直陈:“内战千万打不得,我愿把领袖拥护成华盛顿,不愿把领袖拥护成拿破仑。”蒋介石内心震怒,但又不好发作。晚上,邓宝珊到牛角沱于右任家里说了这件事,于右任听后说:“你不要‘纱了?”(关中人把头称为纱)。

1947年夏,爱国民主人士刘绍庭携朱德及续范亭的信去见邓宝珊,要他当机立断举行起义。邓宝珊复信表示:“只要有机会,决当为人民革命事业尽一番力。”

1948年12月,傅作义接受人民解放军的和平谈判倡议,他以邓宝珊和共产党历史关系较深且有威望,安排其出任谈判代表。1949年1月13日,邓宝珊等人前往解放军平津前线部队驻地,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会谈,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毛泽东表示,经邓先生达成的协议是可行的,我们对邓先生完全信赖。1月22日,傅作义正式宣布北平和平起义。31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

邓宝珊对北平和平解放所作的努力,受到了人民的称赞,北平《新民晚报》文章标题为:“北平和谈的一把钥匙——邓宝珊将军”。

2014年,当年邓宝珊坐镇的晋陕绥抗日司令部旧址“桃林山庄”被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阳区开始对旧址破土修葺。在“桃林山庄”南侧的山峁上,还有一座造型庄严的坟墓,这座墓中,长眠着邓宝珊的次女邓友梅。

2017年6月1日,“桃林山庄”保护修复工程顺利完工,纪念馆初步完成布展工作。榆阳区委、区政府邀请邓宝珊将军家属、亲友和相关专家相聚榆阳,参观“桃林山庄”,并举行座谈会,对纪念馆的下一步建设和布展工作进行讨论。经过三年努力,邓宝珊故居被打造成榆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精神支柱。

在“狂欢”中打造文化新名片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榆阳区引进栽植第一株大扁杏算起,至2011年举办首届杏树红叶文化节、2012年杏树赏花文化周,到2014年的杏树文化旅游月,再到持续全年的杏树文化主题“狂欢”——经过十多年脱胎换骨的培育与引导,以杏树花、果、叶为主线的休闲游打开了榆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大门。

来之不易的成就和荣誉,源于对区域文化发展实际、政府与市场关系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理性思考和探索,体现的是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实干精神。

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榆阳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板块,也应该是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但与周边地区地处相同的历史文化圈,彼此之间的历史文化传承相近,文化沉淀和文化符号类似甚至雷同,本身具备的文化业态体量太小,影响不大,如何从大区域文化环境中寻找最独特、最适合自己的立足点呢?

2010年,从全区13万亩大扁杏经济林建设中,榆阳区看出了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意设计出“春赏花、夏品果、秋赏叶”为主题的杏树生态文化活动。2011年10月,榆阳区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举办以“秋染南山,红叶传情”为主题的首届杏树红叶文化节。此后几年,榆阳区大胆探索,在开辟衍生文化旅游线路上大做文章,每年都会召开几次围绕杏树发展文化旅游的专题会议。

2014年秋的“杏树红叶文化旅游月”活动,榆阳整合出大漠风光、田园体验、生态观光、边塞古堡、红色历史、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在榆阳东西南北开发了特色农业、体育竞技、风味美食、民间艺术、文艺创作等多个领域20多项活动,吸引本地和周边市县数万名游客参与其中。

2014年,榆阳南部山区杏花林被农业部授予了“中国美丽田园”的称号,成为榆阳文化产业发展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

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之于榆阳,是一个支点,其撬动的不仅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解放,更撬动了榆阳实际工作中各方面“真金白银”的获取。

2016年,榆阳区成功举办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20多场次,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旅游文化产业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榆阳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据了解,去年该区三产增加值达到226亿元,增长11.3%,占到GDP41%。

2017年,榆阳区持续一年的杏树文化“狂欢”包括:四月的赏花游、沙漠越野赛、陕北说书、羊文化系列活动;五月的广场舞大赛、青云山旅游景区首届文化旅游观光周、徒步越野赛;六月的全民健身周、非遗文化实物展、垂钓比赛、农民艺术节;七月的鲜食杏采摘周、大漠游泳邀请赛、镇川足球邀请赛;八月的榆林小曲展演、马铃薯赏花游;九月的汽车博览会、汽车越野赛;十月的金秋赛马会、大美榆阳摄影书画展、红叶染南山等,30多项活动在塞北大地上演,演变成全市乃至周边省区都受影响的“盛宴”……endprint

探索区域文化发展新路径

“中国美丽田园”成为榆阳破题发展文化产业的引爆点。此后,榆阳区在发掘保护、规划开发古迹景点方面不遗余力,将榆阳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麻黄梁摄影写生基地,这片随段正渠、陈宝生、刘文西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走向世界的黄土艺术圣地,正在以其千沟万壑、库峡碧波、纵横交错、风情万种的地貌特征,和境内赤足寺、兴隆寺、龙泉寺等名刹古寺,六百年木瓜树、千年古松,悬崖峭壁上的千年原始古柏群,吸引两岸三地知名画家、摄影家慕名来此写生创作。近年来,该基地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来此创作的画家、学者约5000-8000人次。

王圪堵水利风景区也是榆阳正在打造的以王圪堵水库沙漠、河流资源为核心,辐射榆林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最大沙漠和水库相结合的旅游景区。引爆项目包括,汽车越野、戏水和沙漠运动、创意农业等。该景区已成功举办三次沙漠汽车越野赛,吸引全国十多个省区的越野爱好者前来竞技角逐。

治沙造林是榆阳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创举,信念坚定、大胆探索、自力更生、敢于牺牲的治沙精神更是几代榆阳人民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榆阳区启动建设补浪河女子治沙连展览馆,并出台了学习女子治沙连精神的决定,赋予治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教育全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创造新的历史。

近年来,榆阳区还打造了一大批工业文明、农业文明观光体验线路。世界最大的现代化矿井、全国第一套煤间接液化装置、西北最大的真空盐厂、全省最大的铝镁合金工厂等现代能化项目,全市设施蔬菜第一大镇鱼河镇的采摘农业、榆林周边诸多家庭农场的体验农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的观赏农业、小壕兔等乡镇重点养殖户们为代表的赛马赛羊系列活动等农业种养殖项目,都成为榆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新的聚合点。

榆阳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是一个聚集文化创意设计、文旅商品生产、演艺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园区。而榆林中心城区周边的芹河镇、小纪汗镇、牛家梁镇、青云镇以及210国道沿线的鱼河镇等乡镇,则把特色农耕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之中,升级改造传统的农家乐,发展现代家庭农场和生态观光农业,用原生态文化、有机绿色理念做优产品质量,办起了融合农耕文明生活体验、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现代农庄经济。

2015年,榆阳区出台《关于加快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六大方面23条发展举措入手,为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定基调、指方向。尤其是在加强政策扶持方面,明确要求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文化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区内文化企业发展、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和文化产品研发推广。每年安排500万元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和群众文体活动开展。近期,榆阳区又在着手筹划自己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引导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健康合理发展。

“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品牌,逐步建立起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拥有比较优势的主导文化產业集群。”榆阳区委书记苗丰多次强调,力争到“十三五”末,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5%以上,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西部是世界文化的屋脊,西部文化的根在陕西。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一个点,榆阳文化产业发展正当时。”在榆阳区首届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如是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榆阳区榆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美好教育三秦行
谁远谁近?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常态下榆林地区群众监督机制建设分析
陕西榆林海关正式通关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