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作文导写

2017-09-23 09:08郑欢欢薛朝玉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公共场合女童暴力

郑欢欢+薛朝玉

素材展示

近日,大连市的一家餐厅里发生了引发大众热议的“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监控视频揭露了整件事情发生的全过程:一个4岁女童在饭馆内大喊大叫,惹怒了邻桌就餐的年轻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不顾朋友劝阻上前去踹了女童身边的椅子一脚,女童母亲立即与女大学生扭打到一起,场面一度失去了控制。

尽管当事人事后不再互相追究,此事仍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舆论一时沸沸扬扬。有人认为不该对熊孩子下手,痛骂女大学生粗鄙暴力,认为她欠揍;有人认为女大学生不应该客气,“熊孩子”之所以大行其道,绝大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管教,真正该反思的是那些父母,社会没有义务替你教育孩子;有人认为双方应各打五十大板。

材料分析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文明”是当下被重点提倡的价值取向。而材料中无论是女大学生,还是“熊孩子”或是纵容熊孩子的“熊家长”,甚至是在网上大肆谩骂的网友,都是不文明的。在此基础上分析材料立意角度,可分别从“熊孩子”、女大学生、孩子家长等角度入手,深入透彻地直析本质。

1. 从“熊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影响他人就餐,此行为本身就是对社会公共场合秩序文明的一种破坏。虽然孩子年龄尚幼,但这不是任性妄為的理由。要引导其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因为教育不仅是书本的教育,更多的是养成良好的教养,有公德心,尊敬他人,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2. 从女大学生角度看,面对陌生孩子的吵闹,受影响的当事人该如何制止这种行为?女大学生可以提醒并且告知女童的母亲管束好自己的小孩;如果无效则可以要求服务人员来协助维持秩序,但绝不能诉诸暴力。暴力、戾气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手段,以暴制暴只能激化矛盾,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3. 从孩子家长的角度看,孩子母亲护犊心切可以理解,但其大动干戈之举属反应过激,教育孩子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是家长们必须肩负起的教育责任。家长没有做好子女的榜样,本属失职;纵容自己的小孩在公共场所骚扰其他人,这样的父母欠缺了起码的公德教养;现在很多父母不再或者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礼节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行我素的性格,只剩下戾气,没有了谦让、平和,这是社会公德教育的缺失。重视公德教育,呼唤公众场所秩序文明回归,也是推进社会文明和谐进程的重要一环。

立意角度:

1. 维护公共秩序与公德

2. 对社会戾气说“不”

3. 重视公德教育

4. 理性行事

有一种泄愤叫缺乏理性

宫栋宇

从女大学生自身看,公共场合如此行为是不自重的表现。坚守心灵底线,遇事冷静克制,懂得隐忍,这不仅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和对底线的坚守。面对孩童吵闹,理应冷静克制,注意自己的行为,保持自己的形象。

从此事的社会影响看,“飞踹女童”扰乱了社会秩序,是对传统“尊老爱幼”美德的无视。只有树立对社会共同道德与行为规范的信仰,才不会做出损害公共利益与社会秩序的行为。社会呼唤理性,而女大学生此举,失去了对社会规则的敬畏,失去了对社会道德的坚守,失去了对核心价值的信仰,却多了一份固执、任性与对人情事理的罔顾。

诚然,女童母亲与大学生扭打也缺乏理智,虽然其爱护子女的心情值得同情,可以理解,但其行为本身欠妥,理应反思。而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做出如此举动,实在更应指责。

点评 本文论点明确,紧扣女大学生行为展开分析,点明其“缺乏宽容和理性”的实质,集中专论,说理深刻透彻,且情理兼具。

诉诸暴力 人各有过

郭璐蕾

纵观此事,本为管教幼童之事,却被女大学生与女童母亲打成了“公共暴力”,事件可曾解决?文明是否重塑?尽是“一地鸡毛”的丑态。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着实不为过。

察其源,理其本,不难发现暴力的行为源于暴戾的心理。女大学生自认有享受良好公共环境之权,而女童之母坚持护子之权。维权之心与暴戾之心碰撞,便擦出了暴力的火花。反观当下社会,因让座纠纷引发公车大战,黄小蕾与迪士尼管理人员大打出手,伤痕累累……所谓理性与文明,在暴力面前如此不堪一击。痛心之余,不禁反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怎么了?”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我们过于追求快速获得自身权利,已忘了遗失的文明与友好。而人心间的磨合需要润滑剂,而非“核武器”。

矛盾是发展的引擎。当事人双方虽已偃旗息鼓,但思考与追责却不该止步。诉诸暴力,人各有过;转变行为,海阔天空。淘气是孩童天性,父母晓之以理,他人动之以情,爱的教育定比那飞来一脚有效。纵是他人无礼在先,也应持理以应。倘若文明劝诫,何来大动干戈?

点评 本文题目即论点,解读准确,鲜明有力。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是一大亮点。围绕“诉诸暴力,人各有过”的中心论点,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深刻性也随之加强。

管教孩子不可缺位

栾志恒

孩子吵闹,惹怒女生;女生踹凳,激怒孩子母亲;两人扭打,场面失控。我们难以定义哪方正义,因为双方均存在过激的不当行为。但我认为管教孩子不当的母亲更应受到批评。

孩子虽小,也该掌握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尽量少对他人造成干扰。而这位四岁的“熊孩子”在饭馆大喊大叫,激怒他人,母亲平时教育和管理的缺失难逃其愆;凳子被踹后与人扭打的做法,虽是护女心切,也难免给孩子做出错误的示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谏赵太后时如是说。对孩子正确的管教,不是尽力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是帮助他们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让孩子成人之际能自信、勇敢、宽和、谦逊,而不是让他如同这位女大学生般受到干扰而暴跳如雷。每一个家庭都应担当起教育的责任,而不是让整个社会承担教育失位带来的阵痛。

点评 抓住孩子家长“管理失当”的中心论点,从表现到本质、到危害,层层深入,水到渠成,将读者的认识引向更深的层面。强大的逻辑力量,使其极具说服力。

【练习】

有人说女大学生“飞踹”女童,女童母亲又与女大学生扭打在一起,是因为现在社会的戾气太大了,对此你怎么看?请就此问题写300字的感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场合女童暴力
反性别暴力
锐词
菲律宾·马尼拉
“暴力”女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公共场合,别太放纵“我”
暴力云与送子鹳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