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有致收放自如

2017-09-24 09:48林丽
新课程·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交互文眼

林丽

摘 要: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在教学中“疏中有密”“密中有疏”,选取典型的几点,体悟最精妙的语言,体悟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既要力求简单化,又要在精妙处不遗余力;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即实现“放”与“收”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文眼;文脉;交互;拓展延伸

中国画讲究空间艺术,有“疏可走马”和“密不透风”之说,是说画面上有的地方留白很多,稀疏得可以走马;有的地方几乎没有一点空隙,密得风都吹不进。一疏一密之间,画面反而有张有弛,和谐统一。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略读课教学,因为略读课文普遍篇幅较长,课时较短,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对教材进行取舍,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教学时让疏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让密处则浓墨重彩,汪洋恣肆。

一、“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都说“教是为了不教”,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说,这句话就告诉我们精读与略读教学之间的关系。精读课文重在学法指导,而略读课文就是检验学生学得如何的最好载体。略读课文一般只安排一个课时,而略读课文一般篇幅又较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向课堂要实效?

我认为抓文眼能有效地实现略读课中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目的。文眼即“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它像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脉络,领略到文本精神内涵。文眼使立意的内容前后照应,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教学时,不必精雕细琢,面面俱到,而应该找到文眼,紧扣文眼,大胆取舍,围绕文眼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让略读课文焕发“略”的味道。

例如,课文《幸福是什么》,它的文眼就是智慧女儿说的那句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在学生初步了解幸福是什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想象三位青年寻找幸福的经过,让学生明白第一位青年的幸福是竭尽所能,治病救人,为千家万户带来幸福。勤勤恳恳地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是第二位青年体会到的幸福,第三位青年的幸福是通过辛勤劳动养活了许多人。曾经的三个牧童,最后都明白了幸福就是智慧女儿所说的“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智慧女儿所说的幸福真正的含义。

上课伊始,就抛出文眼,提纲挈领,让孩子初步触摸“幸福”的温度,为后面的学习确立方向。教学中,始终把智慧女儿对幸福的揭示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围绕着这一中心句深入理解、品味、涵咏、诵读,在层层递进中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教学效益达到最优化。

二、“千叶万花一手裁,但是风光总属伊”

小学期间,孩子经历着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往往喜欢阅读故事性强的叙事性作品,对于哲理性强的文章,往往敬而远之。加之孩子的阅读量本来就很少,知识储备更是少之又少,无法将自己的体会理解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即便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他们也是不知如何理解,不知从何下手,不知沿着怎样的思路来理解。此时,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来学习呢?教学经验证明: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关键!特别是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指出一种思路、一种把握文脉的主线,让学生一清二白地顺着这条主线寻找作者的写作思路,顺藤摸瓜,逐步深入理解文章,进而最终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主旨。

例如《夸父追日》教学中,教师着重抓住“神奇”展开教学,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逐步深入感受夸父的神奇,进而体会到神话神奇的特点,真正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想一想夸父神奇在什么地方。当学生说到“他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奔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教師紧紧抓住“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夸父奔跑速度之快。有的学生说,一眨眼的时间还不到一秒,而夸父就大概跑了体育场的两千五百圈,真是太神奇了。有的说一眨眼跑两千里,像风刮过似的,夸父比飞毛腿还厉害。有的学生说声音的速度每秒才三百四十米,夸父的速度简直是超音速……此时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顺着“神奇”这条脉络深入到语言文字内涵,触摸到夸父的神奇。再当学生说到“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教师让学生抓住拟声词“咕嘟咕嘟”,体会夸父一个“咕嘟”就喝完了一条河的水,再一个“咕嘟”就喝干另一条河水的神奇。最后再引导学生从夸父死后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他的神奇,在这个过程中,夸父的形象逐步在学生脑海中变得更加完整清晰,从而也充分体会到神话的神奇。

《夸父追日》的着力点在“体会神话的神奇”,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那些最具神奇性的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想象,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神奇”主动地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依托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不但领悟文本的意思,而且让学生体会到神话这一体裁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和创作神话的兴趣。“抓住一个点,拧成一条线,铺开一个面”,层层深入,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自然很不错。

三、“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追求的是“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略交互,相互融合。

许多略读课文中有些地方,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略读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或写、或说、或演、或颂,用学生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endprint

如《幸福是什么》中作者对三位青年怎样寻找幸福的过程并没有详细描写,而教师在此处可不遗余力进行引导,先扶后放,引导学生学法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尽情想象,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了医生、火车服务员、轮船职员、消防队员、农民等的辛勤劳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

教学中,在感悟第一个青年的幸福时,教师不断创设情境:为了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他会怎么做?当病人康复离开医院时,会怎么做,怎么说?这时的他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不断地从语言、动作、神态、情感各方面去体验医生的奉献历程,去体验救死扶伤的神圣与庄严,从而真切感受帮助别人而获得幸福的愉悦。这样既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凭借教材中的具体语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整节课围绕三个牧童怎样寻找幸福进行教学。教学中,把智慧女儿对幸福的揭示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青年的话中去感悟智慧女儿揭示的幸福。而对于十年前的疏通泉眼处理部分的学习,只是巧妙地在感悟三個青年的幸福之后,引领学生了解其实在十年前,这三个年轻人就已经埋下了幸福的种子了。这样处理既摆脱了串读串讲串问的陈旧教学模式,又集中了教学内容,长文短教,重敲一处,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幸福的真谛。这种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的教学思想,让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因势利导,游刃有余。既体现了语文本体观,又体现了学生主体观,更是彰显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单元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要让略读课文发挥拓展与延伸的作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的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文本,而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引发孩子去课外探寻,拓宽学路。

在《妈妈的账单》设计中,我们通过课前结合少先队部举办的“感恩系列”活动,引导孩子搜集妈妈为我们做的事,搜集妈妈的微笑,在课堂上联系搜集的资料谈谈妈妈在十年里为我们做了什么。课后再布置:为自己布置一份爱的作业,让孩子在点滴的体验中,体会妈妈的爱,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总之,教无定法,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在教学中“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如果只密不疏,处处做过细的分析,结果欲密不密,教学重点不突出,效果不见佳;如果只疏不密,处处只做蜻蜓点水式的分析与点评,课堂就显得空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是浅尝辄止。我们可以选取典型的几点,体悟最精妙的语言,体悟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既要力求简单化,又要在精妙处不遗余力,“感”而“悟”之,“拓”而“悟”之,合“感”而“悟”,“悟”而“拓”之,实现由“文”而“心”的转变,收放自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即实现“放”与“收”的高度和谐与统一,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金斌.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松鼠》的教学体会[J].成功(教育),2013(2):42.

[2]蒋智春.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环境与误区[J].教学与管理,2016(14).

[3]曹津源.繁简有度 疏密相宜:怎样把几件事写得详略有致[J].应用写作,2015(7):50-52.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交互文眼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