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2017-09-24 17:32侯思敏
新课程·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侯思敏

摘 要: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曾说:“阅读,这是最好的学问。”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拓展学生的思想维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处于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一切习惯、品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尤其是中高段學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习惯;培养策略;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构成,分解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六大素养的核心是依据“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素养体系,是未来我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公民的纲领性文件。

语文是中小学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而且“听、说、读、写”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学生积累“核心素养”的基本功。笔者积累了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深刻领悟到小学语文教学绝对不是教完12册语文课本就万事大吉了,我赞同学界的很多大师所主张的:“阅读”是决定学生语文水平的核心和灵魂。阅读的跨时间性、跨空间性、综合性,能够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方法,本文拟在这几个方面抒发一管之见,就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营造“正能量”的精神环境

1.以鼓励提升阅读兴趣

任何人都需要肯定和鼓励,学生更是如此。中高段的学生处在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提升的关键期,所以对正确行为的鼓励能够促使其更加努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对于有阅读乐趣的学生加以表扬,并树立榜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2.以引导提升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社会实践能力不强,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读书”,虽然古人曾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这样的读书观太过功利。正确的读书观应该是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所以在阅读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阅读”,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名人爱读书、持之以恒的故事,让其有一个正确的读书观。

(二)创设包容的阅读环境

1.创设轻松的阅读环境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尽己所能地让阅读环境变得轻松。这种轻松的环境包括舒适的读书场所、自由的阅读氛围等等。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才能学会用文字和作者沟通。而创设轻松的环境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2.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快乐的,只有在完成快乐的事情时才会有动力,凡事都要讲究动力,阅读也不例外。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和允许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从他们最喜欢的书目和类型入手,才能让阅读变得快乐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3.创设高效的阅读环境

在学生核心素养中有一个素养是“学会学习”,何谓学会学习?就是在接触新知识时有效率,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学以致用,所以,在培养阅读兴趣时,我们也需要重视效率,重视每本书或者每篇文章学生吸收了多少和了解了多少。这样的阅读才更有意义。

(三)吸纳多样的阅读文本

1.多样化的阅读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

中高段的学生现阶段已经脱离了拼音,但是很多学生在选择时依旧会更加倾向于绘本等图文数量较多的书籍,很多家长会反对学生读绘本,而是要求其读一些可以提高识字量的书目。很多时候,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其实绘本虽然图画比较多一些,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提升学生美学的能力,很多文字无法描绘的细腻情感在画中反而会更加明显和外露,所以阅读文本的多样化不仅不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反而会促进他们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2.多样化的阅读有助于补充课堂内知识的不足

课堂的时间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有限性,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学任务已经从简单的识字转变为情感、技能的培养,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素养。而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鉴赏散文,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诵读古诗,学生在铿锵的句子中可以了解写诗时的情境,或壮阔、或婉约。可见,多样化的阅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读促认,培养认知能力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拓展知识,陶冶情操。但是因为个体的差异性,阅读也成为一种个性化的体验。在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和作者进行交流,这种交流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自我意识。可是,现阶段学生的认识能力并没有达到能和文本互动的程度,那该如何是好?

首先,要有感情地、反复地读,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这就是在教我们如何提升认知能力——多读。“书读百遍”这其实就是和文本进行反复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就会无意识地被带入其中,通过情感的高低起伏,感受作者情绪的变化。要知道,在阅读中,一切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只有将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才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其次,在多读的基础上,要重视整体认识,阅读中任何一个片段离开了整本书,都会变得支离破碎,即使是节选出的一些经典段落,如果脱离了原文去理解,任何人也都无法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所以在阅读时,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而不是吹毛求疵,将阅读的重点放在每一个字词句的剖析上,我们需要的是对整篇文章的体会,只有整体感知、整体代入,才能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共鸣,认知能力才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当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了,他对阅读的文本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也就更愿意去读一些类似的情感比较丰富的文章,而不是永远停留在绘本阶段。endprint

(二)以笔助思,培养思维能力

会读不会赏析,会赏析不会点评,是当前高段学生阅读时常常遇到的问题,不会品词评句,这就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难以静下心来思考,越不思考、越不会赏析,越不会赏析越读不下去,渐渐地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可见,要想培养阅读习惯必须要增强思维能力,而提高思维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动手的能力。

所谓动手的能力就是要强化学生画重点、画好词好句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强调一是无论何时阅读,学生手中都要握一支笔,在读到的一些重要或关键字、词、句上进行圈画,如有可能写下批注,可以是自己的体会,也可以是不同的见解。二是随身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将自己遇到的佳词妙句记录下来,优美的遣词造句不会凭空得来,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无一不是有几十年如一日的词文积累,所以,学生要想今后有的说,必须学会摘抄,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三是熟练使用“工具”,所谓“工具”除了基本的字典、词典外,还有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提高自学的能力,将阅读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和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多写阅读心得,心得如果不及时写下来,就会被忘记,也就失去了此时此刻独有的感受,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进步,以心得记录体会,是提升赏析能力最好的方式。

三、授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是在反复操练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方式,而且这种习惯形成的时间越早越好,越早越能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越早越能体现出教育的成果。虽然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高阅读能力能够促成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是在培养这一习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讲究一些方法与技巧。

(一)重“泛读”,也要重“精读”

曹文轩说:“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有见过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这就说明读书不单纯以“广”为目的,更重要的是“精”。

读书要“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要反复地进行阅读,对于中高段学生而言,不要选择篇幅太长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类的更适合学生,这类书要读两遍以上。因为研究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第一次阅读时,很容易分散精力,被故事中的情节、名稱“带偏”,第二次阅读时,我们更加关注于细节,第三遍时会发现一些从前忽视的细节,这也是“书常读常新”这句话的由来。

除了要“精读”文本外,我们还要让学生做到“精细”。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的作者,在写作时都会将时代背景带入情感中,学生核心素养中有一个素养是人文素养,其中一大要求就是要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要求学生利用书籍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作者的生平解析作者的艺术风格,这其实就是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其实,这还远远不够,除此之外,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更精细一些——鼓励学生有时间最好读一读作者的传记、搜索阅读别人写的书评,这样就可以了解一些在课文中所提到的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动态宏观地理解书本。

(二)重“养成”,也要重“陪同”

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如果我们一味苛求他们去阅读,却没有做好榜样,这样就会在无形中让学生怀疑——“阅读真的有用么?既然有用,为什么老师不读?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读”。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身先士卒,和学生一起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升素质的一大要求。首先,教师“陪同”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可以更直观地指导学生,中高段的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窄,所以对何为好书、何谓糟粕是无法分辨的,好书能够提升个人的素养,而糟粕很有可能腐蚀掉学生幼小的灵魂,所以,“陪同”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在学生阅读时多推荐一些好书。其次,教师“陪同”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可以更多地解决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阅读面逐渐扩大,我们的知识储备也要随之增大。因此,多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不及时储备新知,而是停留在原地,那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仅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更会被时代所厌弃,跟不上课改的潮流。

英国的普德曼曾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阅读就是一个好的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凭学生“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鉴赏水平,但这些在面对浩瀚的书海时还是不够的,他们并不会区分何为好书、何为糟粕,不会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时甚至面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就望而却步。因此,要想真正培养起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伟大作家巴金曾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而读书习惯的培养需要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提升能力为抓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一娟.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0):24.

[2]冯毅.刍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J].亚太教育,2015(25):11.

[3]朱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J].好家长,2015(29):59.

编辑 高 琼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