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影《火线追凶》系列成功的内因分析

2017-09-25 05:45王天佑
文教资料 2017年35期
关键词:怀旧英雄主义

王天佑

摘要:电视电影《火线追凶》系列在电影频道一经播出,就获得了较好的收视率,丰富了系列电视电影的题材类型。这一系列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较为成熟的品牌化运作,我们可以从题材上的怀旧、类型上的杂揉和内容上的英雄主义三方面来具体分析。

关键词:《火線追凶》 怀旧 类型杂揉 英雄主义

电视电影《火线追凶》系列由《血色刀锋》、《绝命狙击》、《惊魂宴》、《死亡地带》等十部影片组成,由于前期较为成功地对演员阵容和题材、类型进行了宣传与营销,在播映之前就颇受关注。《血色刀锋》和《绝命狙击》在电影频道一经播出,就分别得到2.5%和2.31%的收视率,位列频道收视排名的第三位和第五位,取得不错的成绩。此系列丰富了电影频道自2001年以来开始启动的系列电视电影的题材类型,是电影频道继名著改编、武侠动作、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四个系列之后的又一次较为成功的品牌运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电视电影在中国经过十年的摸索和发展。已经日趋走上规模化和品牌化制作的新阶段。

一、电视电影系列片的优势

电视电影作为影视合流趋势下的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电视连续剧和院线电影不可比拟的优势。电视电影系列片更是博采两家之长,比起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它的剧情更为紧凑,一片一个故事,不必像电视连续剧那样必须多日连续观看才能了解剧情、得到收视快感,它的收视快感是以单次观看为单位即时获得的,因此更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比起影院播放的院线电影,它的接受环境更为自由,居家打开电视即可观看,而且剧情设置、画面质量和音效特技比一般的电视连续剧更胜一筹,更易满足对观看效果要求比较高的都市白领的观影要求。不仅如此,比起单片制作的电视电影而言,系列制作的电视电影更符合“电视传媒的特性”,因为“只有连续播放的规模化”,才更容易“延续优秀作品的生命力”、“形成绵延的市场效应”,它不仅可以更为高效地利用资源,降低单片的制作费用,而且更容易在荧屏上形成热点,在保证收视率的同时,也更易吸引投资和形成后续的经济效益。因此,系列形式的电视电影理应成为电视电影制作的重要品牌。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系列模式的电视电影比单片出现的电视电影更容易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产生品牌化的连锁效应,通过对电视电影《火线追凶》系列的整体观照,我们发现创作者有意识地从风格怀旧、类型杂揉和内容上的英雄主义三个方面来集中运作本系列的品牌化策略,达到较好的效果,这是创作者把观众放在首位、深入研究当下观众审美习惯和趣味的结果。

二、《火线追凶》系列风格———怀旧

严格来说,“怀旧”并非一种电视电影类型,而是一种策略。本文所使用的“怀旧”一词主要是立足于观众的角度,是指观众之前的观影经验所建构起来的对于过去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类事物的钟情与偏爱,它与记忆有关,但又不单单指回到过去的某个时刻,而是通过熟知的情景唤起的对往昔的回忆达到对现在的身份认同。

一个探长、一个医学教授、一个探员、一个记者,这个探案组合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这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较为混乱的时代。不仅如此,旧上海作为一种地域和文化符号,既是轰动一时的影视剧经典《上海滩》、《长恨歌》、《色戒》等所建构起的人们对于“情与义”的无限唏嘘,又是无数影视剧中对于十里洋场中人性善与恶描写所形成的观众的无数期待。当观众无意中打开电视看到《火线追凶系列》的第一部《血色刀锋》,听到“老虎”探长那段“在这动荡的年代,上海是由一系列反义词组成的”的旁白,以及看到灯红酒绿的上世纪30年代的场景和探长礼帽、风衣的装扮,他们会被一种情愫深深地抓住,将注意力停留在影片的故事之中。电视电影作为一种由于电视的连带需要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它必须面对与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和电视节目激烈竞争的严峻处境,第一步自然是尽可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通过这种对观众熟知场景的再现、勾起观众心底的“怀旧”情愫,无疑是一种颇为讨巧和有效的方法。

电视电影作为一种产业。同样是需要以观众收看来获得投资回报,以进行新一轮的艺术再生产。这就需要有的放矢,始终把观众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怀旧”就是这样一种以期赢得更多观众的策略。不仅如此,上世纪30年代距离现在不远不近,介于时装与古装之间,比起观众较为熟知的现实题材和观众较为陌生的古代题材有更为灵活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且本系列电视电影,主人公探案时较为先进的医学知识提供了合适的历史背景,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

当然,“怀旧”仅仅是本系列电视电影的一个标签,仅仅停留在用有限的造型元素和观众熟知的场景来引起观众注意,从而勾起观众心底的对发生在旧上海的故事的某种期待,还远没有达到更深层次的题旨。

三、《火线追凶》系列类型——杂揉

电视电影《火线追凶》系列具有鲜明的类型创作的印迹。但是它不是单单把一种类型的诸多元素发挥到极致。而是杂揉了多种类型的各个元素。具体来看,本系列揉合了刑侦、悬疑、犯罪以及爱情、喜剧等类型,将涉案类型的诡异风格、强大悬念,与爱情、喜剧类型的轻松和温馨相融合,一张一弛,这使得本系列格外好看。

在90年代国内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好莱坞大片一度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灵丹妙药,每年十部大片的准入。培养了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习惯和认同机制。随着各种影视剧成几何数量的增长,各种类型不断推陈出新以近乎穷尽,而观众也越来越谙熟类型电影套路,在这种情形下,一种单一的类型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于是类型杂揉也成为各类影视剧在激烈竞争中赢得观众的制胜法宝。

具体到电视电影《火线追凶》系列,每一部都是倒叙的形式出现,首先是介绍案情的发生,而且往往都扑朔迷离,随后“老虎”探长及其探案小组开始对案情进行抽丝剥茧似的层层侦查,其间险象环生,在最为绝望的时刻,置于死地而后生出现转机,不仅主人公化险为夷,而且案情得以成功侦破,这些都是典型的刑侦类型影视剧的模式,它满足了一般观众对于这类题材影视剧的期待。这可谓照顾到了观众心理中的“保守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在整个观影过程中,由于其间牵涉到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侦破过程中带来的惊悚气氛,又使观众感到强烈的心理张力,特别是医学教授于胜男这一角色的设置。使得本系列又夹杂进医疗剧的诸多因索,从而区别于一般的刑侦类型影视剧。在电视电影中,杂揉多种类型并不是《火线追凶》的首创,但是它却把多种类型的各个因索融合得颇为得体,取得不错的效果。这难能可贵。完全符合观众对同一类型的期待,毫无惊喜会使观众产生厌倦感,而完全超出观众的期待视野则会因提不起观众的观看兴趣而让人失望。将各类型杂糅进同一部影片则正可以克服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在熟悉与陌生之间,观众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似曾相识又略有惊喜。这正是类型杂糅的优势所在。

四、《火线追凶》系列内容呈现——英雄主义

电视电影《火线追凶》系列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別是探长钟朗、医学教授于胜男、实习探员韩非和报社记者钟慧(钟朗的妹妹),可以说这四个人分别是勇气、科学、智慧和纯真的代表,这在整个系列前两部开始的旁白中有所暗示。在那个动荡与黑暗的年代,这四个年轻人以自己的努力争取和实现着心中的正义与自由。尽管这种自由是有限和暂时的,但他们不曾放弃。正是他们的坚持使得一个个离奇的案件在最后关头得以成功告破。并最终收获到彼此间的真诚与理解甚至是爱情,越是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的胜利越加珍贵,越是艰难中的奋进与坚持越能感动观众,正是影片中主人公身上的英雄主义使得观众在一次次的精神紧张后获得心理上的巨大宽慰。

在当今社会里,每个人都像一部不停轮转的机器的一个零件,个人的力量只是整个器械化操作中的一环,离开了集体和团队,个人的价值和能力无法体现,尽管也可能有少数个人力挽狂澜,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普通人还是在永无尽头的重复化工作中疲于奔命,这是当今时代的特点,也是人们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与此相对,人毕竟是情感的动物,还有自我实现的更高需要,而最晚诞生的影视艺术可以说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现实或许难以改变。但影片中的主人公可以超越现实的种种窠臼,在完成拯救他人的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心灵的救赎,观众可以在这种超越中获得替代性的满足和暂时的抚慰。《火线追凶》系列中的探长及其探案小组可以说就具有了这种作用。在社会环境的“互文本”中。在艰难而无奈的境况中,他们一次次地成功突围,在他们身上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英雄主义”的力量,从而可以暂时离开现实的纷扰,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从结构上看,电视电影系列片可分为电影化的系列片和电视化的系列片。……电视化系列片中每个单片虽独立成章,但人物事件及时空有一定的关联和先后顺序。故电视化的系列片不易拆零,须连续编排。”严格来说,《火线追凶》系列就属于电视化系列片,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部《血色刀锋》介绍了主要人物的身份背景以及相识的缘由而具有开篇的意义,有助于观众对整个系列的理解和接受,而之后的九部虽然在人物情感上具有微妙的演进关系,但相互之间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关联和先后顺序”,因此可以相对自由地编排,观众能看第一部当然好。即使不能看到,也无关宏旨,所以前后各片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扫清了观众必须连续观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障碍。但是,或许由于它是切近于“电视化”的系列片,也存在更多“电视化”的痕迹,诸如演员表演得过于夸张以及主要靠人物对白而不是镜头语言来推进剧情以及人物情感等,这是值得创作者注意和改进的。只有把质量放到艺术创作“生命线”的高度,才能树立起电视电影良好的公信力,才能最终赢得观众和电视电影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改变。

猜你喜欢
怀旧英雄主义
永恒的英雄主义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基于怀旧视角的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基于怀旧视角的传统儿童游戏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
革命英雄主义永放光芒——读朱德同志《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