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泉州

2017-09-26 07:58沈安娜
青春期健康 2017年18期
关键词:泉州文化

■ 文 沈安娜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泉州

■ 文 沈安娜

编者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为促进战略思想实施和加强读者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我们将开设《丝路人文》栏目,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风情,助力“一带一路”共赢人文发展。

走进魅力城市泉州,你可以一边品味元宵圆的甜美,一边赞叹五花八门的泉州花灯艺术和德化瓷器的精美绝伦。你可以一边品尝着著名铁观音的茶香,一边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你可以一边吃着味道鲜美的海鲜,一边观赏泉州侨乡不夜城光彩照人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的泉州,能让人真正领略到“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含义!

千年古城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意大利旅行家亚格也曾经坐船探险到过泉州,并称它为“光明之城”。这座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港口城市,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也曾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最近笔者“一带一路”寻美之旅,慕名走进这一美丽的古老城市——泉州。

走进“东亚文化之都”

2013年,泉州有幸被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泉州有着自己的文化,也吸收着别人的文化,融合为自己的新文化,拥有许多城市都难以比拟的纯度、深度和广度。据史料,在与东亚各国的交往中,古代泉州就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保持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丰富的史料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重要交流作用,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宋元是泉州港海外交通的颠峰时期,近千年过去了,泉州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见证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盛衰的市舶司遗址,作为古航标的万寿塔和六胜塔,位于海口和江口的石湖码头、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进行航海祭祀活动的史迹真武庙、天后宫、九日山祈风石刻,生产外销瓷的德化窑、磁灶窑址,宋代泉州湾古沉船……每一件都能清晰地向世人展示世界大港曾经的辉煌。

世界宗教博物馆

走进泉州,你会惊叹泉州的包容与开放,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基督教、婆罗教(明教)、天主教、犹太教……各种教派在这里星罗棋布。泉州还是一座名不虚传的“世界宗教博物馆”,有着“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古谚传世,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着很大影响。收藏了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佛教以及道教各种宗教,特别是印度教,现在在全国只有泉州仅存印度教的宗教石刻。随意地走在泉州涂门街,你可以看到这条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沿街有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古代文化遗存。伊斯兰教、佛都、道教和平共处,体现了闽南文化多元组合的交融性、兼容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泉州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泉州文化影响别的国家,而外面的文化也能传播到这里。联合国把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选定在泉州,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世界各种宗教、文化在泉州兼容并存。

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镌花刻鸟,独具艺术风格。“山中无石不刻字”的九日山,记下了古代泉州的历史,见证了“涨海声中万国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泉州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它赢得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赞誉。

走进充满悠久文化历史的泉州,你可以看到众多艺术价值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与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的开元寺,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古木参天、景色优美。最引人注目的是寺中高达四五十米的东西石塔和百柱大雄宝殿,“两塔相对擎天龙,一殿居中镇地虎”就是它的真实写照。如果你到了开元寺,别忘了爬上庞大的石龟背,它可会祝福你健康长寿!

清源山老子天下第一老君像

享有“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依山刻于宋代,只见他有着一副慈祥的面孔,长长的胡子,炯炯有神的眼睛遥望着远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它虽然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听朋友介绍说,老君造像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道教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尊他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1米,厚7.2米,宽7.3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石像头戴风帽,额纹清晰,两眼平视,鼻梁高突,右耳垂肩,苍髯飞动,脸含笑容,左手依膝,右手凭几,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能弹物,背屏青山,巍然端坐,更显 空山幽谷,离绝尘世。头、额、眼、髭、须等细雕刻独具匠心。整个石像衣褶分明,刀法线条柔而力,手法精致,夸张而不失其意,浑然一体,毫无多余痕迹。逼真生动的表现了老人慈祥、安乐的神态,因而成了一种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民间俗语“摸着老君鼻,活到一百二“,但是真要摸到它的它却也不容易呀。中外艺术家把它视为东方石雕艺术珍品,莫怪四方游客慕名而来。

人杰地灵的泉州

走进人杰地灵的泉州,你可以感受到几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气息。“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把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打得落花流水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清朝宰相李光地、为中国统一作出积极贡献的洪承畴、“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集音乐戏曲诗文绘画书法金石为一身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平复台湾的靖海将军施琅、让倭寇闻风丧胆、威武英勇的俞大猷……就生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你能看到他们成长的足迹,感受到他们的悲欢离合。头戴黄色竹斗笠和花头巾、身穿大肚裤、露出小肚脐、服饰奇特的惠安女和头上插满鲜花的女,为泉州亮起一道人物风景线。

走进民间艺术魅力四射的泉州,你将会欣赏到旋律缠绵深沉的南音,那如丝如诉的声音犹如天籁之音,令人回味无穷。你可以看到享誉中外、外观精美、色泽鲜艳的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在演员精湛的表演下,木偶们活灵活现、动作逼真、生动有趣。你会被拍胸舞、火锅公火锅婆、舞龙舞狮这些不拘一格、维妙维俏、滑稽诙谐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高甲戏、梨园戏、打城戏等丰富多彩的戏剧会让你眼花缭乱、如痴如醉。泉州的戏曲文化亦异彩纷呈,斑斓多姿。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汇聚泉州,传唱不衰,饮誉海内外,被称为泉州戏曲的“五朵金花”。今天,泉州古老的戏曲文化成为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频频出访,播洒友谊。提线木偶已出访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好评;高甲戏近期又将从后渚港赴台演出,进行文化交流。

走进魅力城市泉州,你可以一边品味元宵圆的甜美,一边赞叹五花八门的泉州花灯艺术和德化瓷器的精美绝伦。你可以一边品尝着著名铁观音的茶香,一边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你可以一边吃着味道鲜美的海鲜,一边观赏泉州侨乡不夜城光彩照人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的泉州,能让人真正领略到“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含义!

泉州成功获得了“东亚文化之都”之名,这是对泉州地区历史文化的正名,也将带来塑造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的契机。

清净寺

出关帝庙前行几百米,就是清净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

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创建于伊斯兰历400年,即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为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门楼高达20米,宽4.5米,全系青、白岗石砌叠而成,是一个三层穹形顶的尖拱门,分外中、内三层,在外中两层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门楼后墙上有两行阿拉伯文石刻,上载清净寺的创建年代重修时间以及最早的名称,门楼顶层是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围三面建筑“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样,别有回教的风致,平台上原来还有望月楼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了。

从大门进去,向左拐边是奉天坛,是清净寺的礼拜大殿。由于大殿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大地震中坍塌,迄今未能恢复,我们去的时候只看见大殿内满地的杂草,但从残存的精美的阿拉伯文石刻中仍能窥见昔日清净寺的宏伟壮观。由于无法复建主礼拜大殿的圆顶,公元1609年穆斯林在寺内增建一间小礼拜殿,取名“明善堂”。明善堂旁边是“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地方虽小,却是泉州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历史缩影。

寺的北面,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仍完好无损也嵌置于墙壁上。为保护泉州清净寺,保护泉州伊斯兰教,明成祖朱埭特地颁发谕令:“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取有故违……以罪罪之”。虽然明成祖保护清净寺意图已无从考证,但他的也敕谕作为我国对外国侨民的风俗习惯宗教活动的尊重的说明是无庸质疑的,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对阿拉伯人民的友好。

泉州市区的名胜两天时间就差不多逛完了,穿梭在这个很有历史气息的城市,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虽然清净寺、承天寺和洛阳桥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却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编辑 王娜)

猜你喜欢
泉州文化
泉州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泉州九仙山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吴其萃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