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资助』:见证一个社会的温度

2017-09-26 03:31张军
师道(人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拉赫施舍小刚

张军

资教通鉴

『隐形资助』:见证一个社会的温度

张军

“刚上大学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每天在学校食堂吃饭不超过6块钱,午餐晚餐每次4毛米饭加3个半份菜,两块钱左右。一个月校园卡消费不超过180,结果收到校园卡管理中心的邮件,让去领136块的补助。”据中青在线报道,13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想“偷偷”资助贫困生,不料这种“隐形资助”又火了一把。

施舍的前提是尊重。 “隐形资助”既切实使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大受裨益,也呵护了他们的情感需要与精神诉求,避免了贫困生被标签化、污名化。贫困生不光需要经济上 “施舍”,更需要人格上平等和尊严。学校在给予他们爱的同时,一定要先给予他们尊重和温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个 “偷偷的”补贴做法,值得 “点赞”!这是对家庭贫困学生最人性化的关怀,既充分照顾到了他们的隐私,尊重了他们的自尊,又切实做到了精准帮扶。这样的校园,满园春色,暖意盈盈。

曾看过一则报道 《有尊严的爱》:冬季的伊朗首都德黑兰寒风凛冽,但市中心安格拉博路和瓦里阿萨路交叉口的一堵 “爱心墙”却让人倍觉温暖。 “爱心墙”建于2015年9月份,是一个叫法拉赫的年轻人修建的,墙体呈粉红色,墙的上方写着醒目的两行字: “如果不需要,请留下;如果需要,请带走。”墙上钉有挂衣服的架子,架子上挂着大衣、棉服、羊毛衫和鞋帽等,来往的行人将自己不需要的衣物挂上去,而穷人们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取走相应的衣物,架子上的衣物每天都在变化着。有人问法拉赫: “你为什么要建这堵 ‘爱心墙’?”法拉赫说: “我这样做只是想为穷人赢得尊严,有的穷人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乞讨;有的穷人去乞讨,有时尊严又会受到伤害。用这种方式做慈善,穷人不用上门乞讨,既不会伤到尊严,又可以拿到需要的衣物。”

世界上真正的尊重,就是要让接受者感觉不到他们是在接受捐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的动力。”不伤害贫困生的尊严,体现了一种博爱、一种教育的艺术。我校优秀班主任渐梅修在谈到呵护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的小刚时,曾动情地说: “孩子的心是玻璃做成的,尤其是家庭特殊的孩子需要倍加关注。小刚每年两身校服钱,我都会提前悄悄地先送给他奶奶,让奶奶再交给小刚,这样小刚就会和同学们一起高高兴兴地交钱领校服。”不动声色的爱,悄悄融化了孩子心里的自卑,师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

对待弱者的态度见证着一个社会的温度。不注意施爱的方式,没有以尊重为前提,虽然出发点是善意的,如公示贫困生名单或像拉哈布随意地施舍,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任何冷漠的施舍都会将人格的天平打翻。若能给贫困生应有的尊重,往往能使他们抛弃自卑,拥有前进的力量。这种力量,比冷漠的施舍以及短暂的相助更强大更持久。家庭不幸、贫穷不是孩子的错,救助贫困生的善事一定要办好,绝不能大肆张扬,要照顾到被帮助学生的尊严。我们千万不能为了所谓政绩或励志教育,非要在无辜孩子伤口上再撒一把盐,这是极不道德的。把救助作为一种可怜人的壮举,作为一所学校或一些人的一项功绩,正是对受施者的一种屈辱,这样的施舍,不做也罢。

救助不是可怜,不必求庸俗的回报,救助要把 “尊重”放在前面,尊重需要发自肺腑的关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贫困生这种 “偷偷的”补贴贫困生的做法暖胃又暖心,备受称赞,这体现的不仅仅是关爱,更体现了心灵深处的那份尊严,因为有尊严的爱会让人更觉温馨,这种充满尊严的关爱,深深地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这是救助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拉赫施舍小刚
嗟来之食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做自己爱好的事
不足为奇
小刚的理想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三)
The Circus
奉献与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