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2017-09-26 08:42何立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何立群

摘要: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美术是儿童表达内心世界以及情感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极大的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引导儿童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在教育活动中逐步促进儿童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实现更好的成长。本文就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散思维能力

中國分类号:G613.6

学前阶段的教育对于儿童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学前美术教育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应加强对学前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开展具有发散思维能力的美术教学活动,使学前儿童能够积极的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一、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为儿童营造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氛围,指导儿童进行开放性的学习和探究。教师应为儿童提供开放、宽敞的活动室,在教室中圈定一定的范围作为美术活动的场所,放置美术材料、工具,让儿童认识到美术活动的重要意义,美术学习不是刻意的创作,在轻松地氛围中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使儿童的思维得到解放,能够自主决定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开放的空间可以使学前儿童的美术学习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能够在自己对美术创作充满兴趣的时间里进行艺术学习。同时,为儿童提供开放性的材料,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或一切可以进行美术创作的材料放到美术活动区域中,例如石头、树叶、废旧的塑料水瓶等等,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使学前儿童利用有效地材料创作出无限的可能,开发儿童的创造意识,使儿童思维得到发散。[1]

此外,在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试开放的,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允许儿童出现错误,教师应帮助儿童将错就错,尽可能的让儿童充分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将教师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儿童,同时指导儿童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让儿童反思自己作品的完整,逐步提高儿童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

二、实现趣味性的美术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指导其开展学习创作的动力和前提,当儿童对美术学习感兴趣时,他们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尝试、探索。利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开展教学,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进而在美术创作中更加灵活、多样。

想象力是儿童自由进行美术创作的体现,通过想象让美术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有感染力。学前儿童对外界事物接触比较少,他们对事物的想象更加丰富、肆无忌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象力进行美术教学,例如“你会用什么样的颜色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晚上会说些什么?”等,通过想象来扩展儿童的学习,让儿童接触到更多新的观点,了解到更多新鲜事物,使学生对自己的发散思维树立信心。[2]

学前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儿童的想象力往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也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对美术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不能使用硬性的教育形式,可以根据美术教学的目的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利用粘土制作物品时,学前儿童对于自己的作品没有特定的标准,可能一个球就代表太阳、月亮,一个圆柱形就代表一棵大树,学前儿童对材料的把握还不到位,有时可能会“惨不忍睹”,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与儿童沟通,儿童的创造性就容易得到激发,可能会制作出更多奇妙的物品。

三、进行良好的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学前儿童的生活、学习、穿衣中都存在着艺术欣赏,儿童对艺术的欣赏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书本来时,教师引导儿童对其中的绘图进行欣赏,了解不同的绘画方式和手段。儿童的绘画创作给他们的认知与表达开拓了新的道路,儿童的美术作品是记录生活、事件的手段,不论绘画作品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儿童都能够将其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表达清楚,将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学前儿童对自己作品评价时,不论多简单的事物,儿童都能够表达出丰富的内容,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讲解,了解儿童创作的意图,对儿童进行表扬和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更高。[3]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儿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了解光、色彩、形式等,让儿童对这些事物进行观察,并指导儿童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教师可以带儿童对艺术创作的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创作的意图,让儿童多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帮助儿童建立审美观念,艺术欣赏也要在儿童的兴趣基础上进行,提供儿童的积极性。

四、重视儿童的内心世界

对学前儿童的赏识是对儿童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肯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积极、肯定的态度评价儿童,教师的微笑、一个动作都能够给儿童带来喜悦和快乐,调动儿童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让儿童产生满足感,树立面对困难的决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儿童进行自由的绘画和制作,使儿童的情感在美术作品中得到抒发,并在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中树立学习的信心。要培养学前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要减少教师的干预,注重儿童创作的过程,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引导儿童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在轻松的氛围中打破思维的束缚,逐步形成发散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使儿童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教师应为儿童的创造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儿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积极的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能够更加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琳.美术教育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8):143-144.

[2]杨柳.浅谈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能力[J].艺术科技.2013.27(3):277-278.

[3]白金花.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123-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