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外见证哈尔滨

2017-09-26 21:03谢一谊
新城乡 2017年9期
关键词:老道建筑群巴洛克

谢一谊

在老道外,全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正坐落此间。历经百年沧桑,这些建筑默默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背景、故事和城市文化的个性

2016年7月底的一天,天刚见亮,哈尔滨北三道街李氏熏酱的伙计已经在店门口支上了大铁锅开始熏肉。不远处,一家熟食店也点着了烤炉,上面挂着一圈圈洗净的鸭子,肥腴诱人。

不久后,胡同里、大院内叫喊的起床声、倒泔水声、嬉闹声远近响起,老道外热闹起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作为哈尔滨的开埠区,道外区历史上曾是东北三省最著名的国际商埠之一。一百多年前,道里区、南岗区还是沙俄的“国中之国”,处于中东铁路附属地以外的道外区开始成为老百姓的聚居地,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道外文化。

历史变迁,岁月流转。而今,几经浮沉的老道外,开始再度转身。

中西合璧的“圈楼”

走在哈尔滨老道外,历史的印记在街景里跳跃:中西结合的建筑、陈旧的木质窗楣、胡同拐角随意停放的独轮车,以及不时响在耳畔的商铺吆喝声……让人感受到在钢筋水泥灌注的城市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在老道外,全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正坐落此间。历经百年沧桑,这些建筑默默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背景、故事和城市文化的个性。

巴洛克一词源自欧洲,意为“不规则的珍珠”,中华巴洛克即西方巴洛克艺术与中国建筑艺术的奇妙结合。

在道外区文体局副局长胡燕翔看来,这些大多建于上世纪10至30年代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最能彰显老道外独特的民俗魅力。它在外立面上保留了西方巴洛克建筑的精美造型和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效果,同时又在平面布局上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风格,并大量应用字匾、铜钱、蝙蝠、牡丹、石榴、仙鹤等中国元素进行装饰。

胡燕翔说,19世纪末,中东铁路修建和松花江通航,使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道外南头道街一带,一些小的商号开张,陆续又有一批民族工商业精英聚集,在南二道街大开商铺、置办实业。

后来,这些民族经济最初的探路者在道外腹地置地盖房,盖楼的样式开始追求西方的“华丽”与“摩登”,于是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群落就此诞生。这些“小洋楼”综合了居住、经商、开店等多种需求,外观华丽、设计繁复,欧陆风情浓郁。但走进院内,别有洞天,地道的中式四合院、天桥、回廊,一股回归中国故居的“深情”扑面而来。

哈尔滨社会历史的“活化石”

作为哈尔滨城市记忆的重要见证者,老道外除了有极具特色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还有整个哈尔滨最多的老字号和特色小吃,五行八作、十样杂耍群英荟萃,民间艺人竞相争艳。

可以说,老道外小吃是哈尔滨的美食精华所在。行走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不少人慕名而来,共同挤在一张小方桌边,一边吃一边啧啧赞叹。

而对于店家来说,赚钱不是第一位的,很多饭店只在中午或晚上营业,饭菜也不管够,卖没了,今天就歇业了。

据胡燕翔介绍,道外的地方小吃光品种就有300多个。最早的老字号是1902年开设的张包铺,随后老边饺子、油茶元宵、缸炉烧饼、耳朵眼儿炸糕、回头等特色小吃陆续出现,风味特色别具一格。

道外区也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诞生地。上个世纪初,老道外已经显现出商业中心的迹象,众多老字号和商铺林立,经营品种齐全,且独具一格,最多时已经有商铺1000多家。

73岁的老人王福生从小就生活在道外。在他的记忆里,以民族企业同记、老鼎丰为代表的道外商业文化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很繁荣,从靖宇大街上看,商铺能从北头道街绵延到北二十道街,这样的盛况一直让他怀念。

老道外的民间艺术也不少。远在清朝末年,道外区就出现了曲艺茶园,实质是小剧场。至民国时期,各种茶园、舞台的建立达到鼎盛,享有“独冠关东”之称。

此外,大量关内移民带来了精湛的手工艺技术,曲靖扎的跑驴、李国清绘制的红火脸谱、黄学武的刺绣艺术、穆宝奎和柳进德老人制作的风筝等,不胜枚举。

目前,道外区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个系列近100个种类,被业内许多专家学者称为哈尔滨社会历史的“活化石”。

老城改造不能丢“魂”

上世纪90年代后,老道外逐渐走向衰落。

据哈尔滨市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于志华介绍,旧时的富商宅邸渐渐成为数十户百姓共同居住的杂院或挪作他用,虽然基本保持原样,但因年久失修,砖木结构的外墙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

由于道路狭窄,缺少集中供热、下水、煤气等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很差,加之私建乱建严重,还存在极大火灾隐患。

据了解,因为失火、拆毁等原因,目前仅存的靖宇街部分老建筑和道外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的一些建筑仅是原建筑群的一半不到。未被商业开发的部分破旧不堪,而且穿插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火柴盒式住宅,与老建筑群极不协调。

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淡出人们视野。胡燕翔举例说,过去道外渔歌小调、扎龙灯、吹糖人、焊洋铁壶等随处可见,一代一代人靠手艺生存,传承着民间艺术,但现在老艺人越来越少,保留下来的艺术品种也不完善。

2004年區划调整以来,道外区把发展旅游业当作推动全区发展的关键,提出了建设旅游大区的发展目标。

“我们以开发文化遗存为重点,建设老城区的旅游项目,复建了哈尔滨关道遗址文化公园,建设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区,汇聚老道外的传统民俗文化、商贾文化和饮食文化,成为老哈尔滨城市的缩影。”胡燕翔说。

对于老道外的开发,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参观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一位无锡游客说,老建筑就是因为其沧桑感、原生态才引起人们的共鸣,“这里的原住民被异地腾迁,少了一些民间的味道,其实通过他们的生活和讲述可以了解到更多真实有趣的历史”。

在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看来,对一些胡同、大院、老店名店、老字号及戏曲、杂耍等能保留的要尽量保留,老道外的商业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更需要一个本真的载体。

而针对一些传统文化消失、缺少资金维护的现状,胡燕翔建议,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拿出一定数额的经费,可以以区政府购买的形式,也可以奖代投,真正用到每年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道建筑群巴洛克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中医药堂传奇第二十五回孙老道创新“辟瘟散”闻香药击败东洋丹
王丰摄影——惜别老道外
“没规矩”的巴洛克
延续孔老道脉 光大中华精神
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群院落式构成法则
高层建筑群绕流风场的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