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浅论

2017-09-26 19:45王瑾瑜
祖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美和思索柏拉图

王瑾瑜

柏拉图在对话体著作《会饮篇》中,阐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爱神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他用神秘的激情控制着世界,使人以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望去追求永恒的美。这个追求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认识过程。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是热恋中的情人“专注于对方美的形体”,渴望与对方肉体的结合,爱的较高形式则是从沉湎于美的形体升华到爱恋形体所表现出来的美,爱的最高形式是沉思的美,即不带感性形体的美。他由此提出了将真、善、美合为最高理想的看法。后来,人们把男女之间那种与性无涉的、理想化的相互爱慕情谊,称为柏拉图式恋爱,现代语也叫精神恋爱,我由此引申出如下的思索。

一、人爱的只是美的感觉

人爱的只是自己的感觉,人追求的本质也是追求感觉。人活在感性世界中,由于人不能脱离感官去感受世界,因此人爱的也是自己的感觉。人从未爱过现实世界中任一事物本身,因为现实并不能跳过感官到达我们,我们接触的无一不是自己的感觉。我们以为我们的自我超越只是幻象,我们以为的我们的透彻理解也是幻象。

二、深入是超越的前提

人生就是深入然后超越的不斷的过程,没有深入就没有真正的超越。柏拉图是个只重精神恋爱的人——这是个伪命题。真正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是纯粹的精神恋爱,而是“身体爱欲与灵魂爱欲”的统一。 因为柏拉图提出人由沉湎于美的形体升华到爱沉思的美,如果没有“对形体的沉湎”,没有对“沉湎于形体”的透彻理解,就不会升华到“爱沉思的美”,这就是深入于“形体的美”本身,才得以超越“形体的美”。结论是,曾经有一个时间点上,柏拉图“沉湎于形体”,且无论何时,他必然受到“形体的美”的影响,这类似于一句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没有沉湎于一物,又哪里来超越?就如同没有“拿起”,何来“放下”一样。我认为没有必要过于强调轻“形体”,重“精神”,轻“物质”,重“理念”世界,没有对物质世界的种种苦痛,就没有思想的裂变,就没有追寻精神的释放,正因为形体的存在,所以对形体的沉思才有意义了,恶的意义是为了明晰善也是一样。同样的道理,终有一死会朽者才能追求不朽的永恒。柏拉图的思索,也许有一点原因,与女人建立爱情关系的艰难,使之认为那些精力旺盛、充满朝气,又略带一丝腼腆的英俊少年男子是更为理想的爱慕对象,而这种男性之间的爱往往超出了肉体之欲,更多的是思想和情感上的倾慕和连结。才会有这种“柏拉图式恋爱”的思索。

三、选择所爱的人,本质是选择生活方式

对“会饮”的理解必然要有爱情,但不只限于爱情。柏拉图的思索表面上是对爱情的思索,但实质是对人生的思索,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思索。苏格拉底说,瞥见美本身胜过一切。美好是一种感觉,因此我们的爱情只关乎自己,不一定非得为爱情而活,只要我们心中装有对美好的追求,我们就可以过得很好。

四、“不完全”对“完全”的渴求

《会饮》中有一个传说,人从前是一个球,两个人合为一体,后来因为他们挑衅神,而被神劈成两半,使人感到虚弱。于是人们总在寻找另一半。爱欲出现在人的自然被毁坏之后,渴望和追求那完整,就是所谓爱欲,但这种欲望需要由神使人以达成。人要想快快乐乐的活着,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就得好好听神的话,过虔敬的生活。因此,柏拉图的思想共通于宗教神学和神秘主义,然而,依旧肯定他,因为思考本身就是其意义了。弗洛姆说,人类——在任何时代、任何文化中——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都要解决同一个问题:怎样克服分离,怎样实现结合,怎样超越个人的自身生活,并达到和谐。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解答 。爱的实质是“不完全”对“完全”的渴求,思考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生活。哲学让人们更多的走出一种自满的状况,它启发人们看到去追求美和智慧的东西。

五、追寻“本质”还是追寻“形式”

理念的追寻意义就在这里,追求美本身比追求美的形式更重要,哲学的通透,在于告诉人们追求本质的东西,而不是本质的附带品。现实中,很多人却是在追求美和智慧的附带品,人们迷失自我于纷繁变换的形式之中,因为我们不能发现智慧、善、美中的统一性。我们在离美的形式越来越近,也许我们却离美本身越来越远,我们难以分辨美和美的形式,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智慧。我们追求智慧,但谋略与技巧并不一定会让我们离智慧更近一些,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德行,需要追求善,才能更接近智慧。唯有追寻智慧本身才能使我们接近它,这就是哲学的意义。然而我们不能绝对地达到它,追求智慧的人始终介于智慧和不明事理之间,如果已经达到完全智慧,“追求智慧”这个行为本身就会失去意义。因为形式是局限的,就好像单个的真理是局限的,相对的,但所有的个体构成绝对的真理。《会饮》所讨论的美并不只是寻常艺术作品的美,而是一种“统摄一切美的事物的最高的美”,而最高的美只有在最高的哲学修养中才能见到。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和思索柏拉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关于战“疫”专题的思索与展望
论“掩耳盗铃”紫砂壶的创意美和文化意义
Teacher dedicates herself to educating kids in mountainous town 90后“孩子王”用美和青春谱写出大山的回音
柏拉图之灵魂观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深沉的思索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课前一分钟演讲教学实践思索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