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2017-09-26 18:35考秀坤吕嘉成
祖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陈独秀

考秀坤+吕嘉成

摘要:陈独秀思想理论中的“二次革命论”问题是陈独秀革命理论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角度剖析陈独秀在中国革命中思想的变化发展,并以此为基石,运用实事求是和矛盾分析法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在中国革命当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历史评价进行分析和认识。

关键词: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中国革命

外敌入侵迫使中华民族重新思考国家未来之路。在中国人的不断斗争和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扛起了这个重任,其中陳独秀所提出的“二次革命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一、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理论来源

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分为两步走即是“二次革命论”的核心思想。“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在我国最早提出的,而这一思想核心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的道德》中,针对德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断革命论”,即是无产阶级首先同资产阶级一起完成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提出“当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之间的决战还在后面,但共产主义者不能指望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权以前就和资产阶级进行决战,那么共产主义者为了本身的利益就得帮助资产阶级尽快地取得统治权,以便随后能尽快地把它推翻。因此,在自由派资产阶级同政府的斗争中,共产主义者始终应当支持自由派资产阶级,但也应当随着他们。共产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的胜利中得到的好处只能是以下这些:1.得到各种让步,使共产主义者易于捍卫、讨论和传播自己的原则,从而使无产阶级易于联结成一个紧密团结的、准备战斗的和有组织的阶级;2.使它们确信,从专制政府垮台的那一天起,就轮到资产者和无产者斗争了。”这即是最早“不断革命”的核心内容。

此后,陈独秀将“二次革命论”思想带入中国,以期解决中国的复杂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问题。他所提出的“二次革命论”即是马克思、恩格斯“不断革命论”的观点在中国的最初运用。

二、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发展脉络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思想理论的提出、发展、否定,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陈独秀在1920年10月所写的《国庆纪念底价值》中说:“由封建而共和,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这是社会进化一定的轨道,中国也难以独异的。”这是陈独秀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阶段性进程的理解,可以看到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进程的最早理解。而此时的陈独秀非但没有“二次革命论”的思想观点,并在多次会议中坚决反对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其中,在被青年毛泽东誉为“旗帜鲜明”的党的宣言中,陈独秀表示我们只有并只能够通过阶级战争的方式和手段,打倒资本阶级且从他们手中夺取政权。来坚决的反对“二次革命论”。

第二阶段是陈独秀在1922年8月西湖会议后所发表的《国民党是什么?》中表示,中国国民党是国民运动的革命党,从其党纲中所强调的是国民整体的一般利益可以看出他不是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利益,也不是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此时的陈独秀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对于中国国民党的认识有所偏差,是日后导致他将革命领导权拱手相让的最大原因,同时也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观点的理论基础。

第三阶段是1922年陈独秀所发表的《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他表示中国的经济、政治状况迫使中国的阶级斗争不得不分为两个阶段,即资产阶级对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斗争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斗争。同时他强调,第一阶段的斗争不仅能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同时是无产阶级由幼稚到强壮的唯一道路。此时陈独秀所提出的观点已然是对马恩、列宁“不断革命论”的继承和发展。正因此文,学术界认为中国共产党将要进行的“二次革命”思想是由党内早期领袖陈独秀第一个提出的。

第四阶段是陈独秀在1923年从共产国际回国后,恰逢“二七罢工”失败。因此陈独秀个人对于工人阶级的力量有所怀疑,并在当年4月、12月先后发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正是这两篇文章奠定其“二次革命论”的思想。

陈独秀在分析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各阶级状况后表示失去了资产阶级援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没有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的。同时,他提出中国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就应由资产阶级领导,唯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无产阶级才可能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即第二次革命。

第五阶段是在1926年1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7次会议关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二次革命论”提出严肃批评。1927年初,在《对于国际七次扩大会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中指出对于目前革命以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为限制,一步也不肯越界,一切都等第二次无产阶级革命才去面对,是我们过去战略上的根本错误。这是对于“二次革命论”一词的最早表述,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中国共产党发现并指出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存在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予以严肃批评并迅速调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使其走向正确的道路。

三、对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历史评价

对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作用及其历史评价既要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状况看,要注意到当时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中的“话语权”;又要从陈独秀本身思想的发展脉络出发,看到陈独秀自身思想的变化以及变化中所带来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此时陈独秀在内的党的领导人对于革命理论缺乏客观的正确的认识。但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力量,尽管在这以后令党和人民遭受惨痛的损失,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早期“二次革命论”有它独有的积极作用。

从当时的国际情况看,中国共产党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尤其是在党的幼年时期无法摆脱共产国际的约束。同时中国共产党刚刚建党,仍然处于初建阶段,无任何经验可谈,也就难免照搬他国模式来发展自身。这也就是陈独秀在西湖会议后对于中国国民党是什么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理解,导致他在之后主张放弃革命领导权,从而犯下“右”倾错误。endprint

“二次革命论”的理论观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建和当时的国际情况来看,其走向误区是必然状况,未能将不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部分进行修改,没能根据具体国情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但同时,我们仍要肯定它积极的一面,“二次革命论”的提出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发展中对于革命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在中国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无产阶级充分表现出其彻底革命的精神时,陈独秀等作为党的领导人应具备足够的自信去提出并争取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将中国革命的发展牢牢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但作为党的领导人陈独秀依然停留在“二次革命论”的理论观点中,结果犯下了教条主义错误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在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发展脉络中提到,西湖会议前的陈独秀是坚决反对“二次革命论”的,他也曾在多次会议和论述中提到“二次革命论”的错误性和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中国革命领导权。但是陈独秀个人对无产阶级不自信、没底气,导致他对中国革命“右”倾主义观点的产生,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对于陈独秀以及“二次革命论”的评价中仍有一种说法需要提到,即认为陈独秀思想中更多是对“二次革命论”的否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陈独秀在1923年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虽然提出无产阶级的幼稚,但是却肯定地认为无產阶级是革命的“最勇敢的先锋队”,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潜势力”;陈独秀是认为国民党应该站在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是由于陈独秀认为国民党和资产阶级并不是同一概念。但总的来说持有该观点的人为数并不多。

总而言之,对于陈独秀以及他所提出的“二次革命论”的作用和历史评价应当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站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和矛盾论的理论观点上来说,陈独秀以及他所提出的“二次革命论”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着消极的一面;既对中国革命初期有着推动作用,又有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在中国革命中既有飞跃性的作用,又存在着阻碍和葬送中国革命进程的危害。在我们重新研究和认识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时,使我们更加清楚认识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正是在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自己的工农武装联盟,进行了土地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1]顾丽梅.“二次革命论”的由来及评价[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04).

[2]宋婕.意识形态再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及其问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05).

[3]徐光寿.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03).

[4]张玉玲.陈独秀与党内合作形式[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

[5]王金龙.中共成立初期革命话语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5.

[6]朱汉国.不断革命与中国革命理论的发展——“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J].中共党史研究,1993,(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独秀
蔡元培冒雪三请陈独秀
蔡元培冒雪三请陈独秀
陈独秀的三位夫人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对陈独秀评价之我见
陈独秀南京狱中受优待情况考察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为何玩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