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汉族民歌《刮地风》音乐结构分析

2017-09-27 03:11邵冬梅
黄河之声 2017年12期
关键词:音列唱词杏花

邵冬梅

(昌吉学院音乐系,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汉族民歌《刮地风》音乐结构分析

邵冬梅

(昌吉学院音乐系,新疆 昌吉 831100)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是近年来最有影响的民族音乐结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尝试用其理论对新疆汉族民歌《刮地风》进行音乐结构分析。

新疆;汉族民歌;音乐结构;分析

王耀华先生新著《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是近年来最有影响的民族音乐结构研究成果之一,其中所试图建立的自成体系的音乐结构理论不仅总结与发展了既往的相关成果,还从更具学科意义的理论高度建构了具有中国母语文化特质的现存传统音乐理论阐释的结构理论。本文尝试用其理论对新疆汉族民歌音乐结构进行分析。

《刮地风》是流传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一首汉族民歌小调。以坐唱形式演唱,通常由一人独自吟唱,或者是有乐器伴奏的多人演唱。伴奏乐器一般使用二胡、四胡、三弦、扬琴、瓦子、甩子(碰铃)。歌曲为四二拍子,共有15小节,12段歌词。

一、以窄音列为特点的旋法

《刮地风》是一首具有中国传统音乐代表性徵类色彩的民歌。do=f,音列为低音sol、la、中音do、re、mi、sol、la、高音do。是由mi-sol-la、re-mi-sol、sol-la-高音do、低音la-中音do-re构成的窄音列;do-re-mi构成的近音列;do-re-sol、re-sol-mi构成的宽音列;re-mi-低音la构成的超宽音列组成复合型三音列曲目。其中以大二度、小三度连接构成的窄音列最具特点。

2.二月里来龙抬头,各沟各叉水长流,二龙戏珠江面上游。

3.三月里来三月三,桃花不开杏花开,牡丹花开惹人爱。

4.四月里来四月八,姑娘庙里把香插,人家门插香为生娃。

5.五月里来五端阳,杨柳树梢插门上,雄黄酒儿闹端阳。

6.六月里来热难当,打发丫鬟开皮箱,取出我金花扇扇个凉。

7.七月里来七月七,天上的牛郎会织女,织女星本是牛郎的妻。

8.八月里来月儿圆,西瓜月饼献老天,月儿圆圆空中悬。

9.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开的满园香,有心肠摘花无心肠带。

10.十月里来十月一,麻腐包包送寒衣,孟姜女本是范郎的妻。

11.十一月来飘寒窗,王祥卧冰救亲娘,热声子焐到冷冰上。

12.十二月来一年满,各样年货齐备全,打打扮扮过新年。

注:麻腐包包:麻籽去皮做成馅包成的包子。

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作波浪状起伏。上行多用mi-sol-la、re-mi-sol,下行多用la-sol-mi、re-do-低音la。结尾以窄音列redo-低音la下行落至主音sol结束。第十一小节,re-mi-低音la超宽音列的使用为旋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延续作用。

二、唱词语言节奏相吻合的词拍特点

三、奇数句的曲式结构

《刮地风》是一首上下句扩展型三句体乐段,由两个上句:第一乐句1-3小节和第二乐句4-7小节与一个下句8-15小节构成。乐曲结构短小简练,板起板落。第一乐句落音sol和第二句起音mi以级进的平稳进行将两句连接在一起形成上句,上句的落音re形成该乐段的半终止,第三乐句作为下句且落音在徵音sol上给予了完满终止,第二句的落音“re”与第三句的落音“sol”形成“商”“徵”呼应的关系。

四、序列叙述手法的唱词

《刮地风》歌词较长,共有十二段,为多段分节歌的形式。采用序列叙述手法,从“正月正”“二月二”一直唱到“十二月”,完整讲述了每个月民俗的主题与活动内容。其中包括“元旦”、“龙抬头”、“立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夏至”、“重阳节”、“霜降”、“立冬”和“除夕”。歌词句法上以七言句为基本格式,“三月里来三月三,桃花不开杏花开,牡丹花开惹人爱。”构成三句为一段的奇数结构。但是,为了符合中国审美观的需要,每段歌词最后一句均加以后缀给予补充、肯定,并在衬词“一是一哪香”的补充下使乐曲的结构完整性更强。衬词在这首歌曲里只是作为虚词使用,没有自身的独立性。

五、“十唱九不同”的《刮地风》

新疆汉族民歌《刮地风》和宁夏中宁县的《刮地风》均是由甘肃陇中小调《刮地风》传入新疆、宁夏后与当地汉语方言结合发展而成。通过对三首曲目音乐结构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民歌在传播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变易,形成“十唱九不同”。

1.从旋律结构和节奏上看,甘肃、宁夏、新疆《刮地风》旋律、节奏完全一致。都是由窄音列、近音列、宽音列、超宽音列构成。两个八分音符四分音符X、二分音符X-为主导节奏型,X附点、切分为辅助节奏型。

2.从曲式结构上看,新疆、甘肃、宁夏三地的《刮地风》均为上下句扩展型三句体乐段。

3.从调式结构上看,均为五声徵调式,只是记谱中的调号不一。新疆《刮地风》do=f,甘肃《刮地风》do=g,宁夏《刮地风》do=ba。

4.从唱词结构上看,唱词均为十二段,为多段分节歌的形式。都采用序列叙述手法,从“正月”唱到“十二月”。通过比较分析,所唱节日均相同,依据本地民俗习惯创作相对应的活动内容。三地《刮地风》唱词虽有不同之处,但是,两两之间却有很多相吻合的部分。如“正月正里来正月正”这段唱词新疆和宁夏的《刮地风》一致,而甘肃《刮地风》则是“正月里来是新春”。再如第三段“三月里来三月三,桃花不开杏花开,牡丹花开惹人爱”(新疆);“三月里来三清明,桃花盛开李花红,蜜蜂儿来去忙做工,忙做工”(甘肃);“三月里来三月三,桃花开来杏花开,蜜蜂儿采花花心上蹲。”(宁夏)三地都在说清明节,一地开门见山叙述,另外两地用比兴借喻的描述。三月的新疆气温较低杏花开的要比桃花早,故引出“桃花不开杏花开”。宁夏、甘肃的三月已是春天,气温上升,桃花、杏花、李花都竞相开放,用蜜蜂暗喻辛勤劳动的人民群众。还有一首宁夏《刮地风》是唱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人民劳动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农民从种植到收获的喜悦之情。

在衬词上根据各地的方言发音也有一定的差别。如甘肃《刮地风》“呀哎嗨吆”、“你就”、“呀哈一呀嗨”;新疆《刮地风》“嘛咦呀嗨”、“呢来”、“一是一哪香”;宁夏《刮地风》“呀”、“呀哎嗨吆”、“呀嗨一呀嗨”“哪呼咦呀嘿”。

中国民歌只有用母语化的音乐结构理论阐释,才能凸显其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刮地风》以窄音列、均分律动、三句体乐段、序列性叙述唱词为特点的音乐结构赋予这首情绪欢快、节奏鲜明、寓意深长、贴近生活的民歌以鲜活的生命力,使之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1] 王安潮.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的母语理论体系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评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4.

[2] 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

[3]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上册.

邵冬梅(1974-),女,江苏宜兴人,昌吉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音列唱词杏花
唱词(外一首)
先秦组合编钟的音列组合
核心三音列及其发展与织体形态
——史蒂芬·哈特克《列队》的音高组织方法之一
杏花树下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杏花
杏花弦外雨
五度圈中律位构成的音列及其所含“宫”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