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理工类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不足与改进对策研究

2017-09-27 18:06徐辰龙王卉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职学院理工人文素质

徐辰龙+王卉芳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但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也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状态,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本文旨在分析高职理工类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对于目前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院 理工 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8.5

高职院校兼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身份。高职院校除了要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外,还应兼顾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人文素质"就是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就其内涵而言,就是要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主要指人文科学)包括哲学、经济学、伦理学、史学、法学、文艺学、语言学和艺术学等通过知识传授、 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它对

形成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涵养、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美修养、 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等都有重要作用。科学与人文是支撑人类进步与人的发展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要求既要重视自然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社会、人文知识的传授。 然而,在众多高等职业院校中,特别以建筑类为代表的理工类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还不高,虽有较硬的专业技能,但综合能力不强,社会核心竞争力较为薄弱。高职理工类院校需义不容辞的担负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历史使命。

一、 高职理工类学生院校人文素质的不足

1、 人文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所了解的人文知识还十分薄弱。根據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夏剑萍教授的调查,近 46%的学生不能正确选择儒家经典"四书"具体篇目;有 53%的学生不知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艺术名胜是秦始皇兵马俑;有 36%的学生不能正确选择 "迄今为止, 世界一共爆发过几次世界大战"; 有 66%的学生不了解国旗、 国微、 国歌的内涵;有43%的学生不知道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有 41%的学生"很少阅读人文书刊和从来不阅读人文书刊";有 44%的学生对于阅读哲学类人文书刊"兴趣一般,经常是三分钟热情,兴趣一过就晾在一边";有 19%的学生"感觉很神秘和不可理解,因此不会去阅读" ;有 12%的学生"觉得哲学没有用处,还不如去背英语单词"。同样,这种现象在笔者所在学校也比比皆是,许多学生不清楚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校训的含义,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只需学习专业知识,甚至认为只需要学习实践知识,而不需要学习理论知识。

2、 心智发展不成熟,文明礼貌意识淡薄

笔者作为学校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者,遇到过不少缺乏文明礼貌基本涵养,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的学生。许多学生在公众场合遇见老师会刻意避而不见,不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有学生在校期间旷课成瘾,认为只要拿到学校的文凭,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排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完全不注重自身内涵建设,校园内、教学楼内任意吸烟的学生比比皆是,穿拖鞋上课的学生数量也十分广泛,这些都显示出学生的心智还不够健全,文明礼貌意识淡薄。此外,在学生群体中还存在诚信缺失等问题,许多毕业生单方面撕毁就业协议,且不告知单位和学校;有些学生骑驴找马,连续同多家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再从中任意选择,为个人和学校都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3、 公德意识弱化、以自我为中心

目前,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道德水平不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表现得爱心不足。根据笔者了解,许多学生不愿意见义勇为,不愿意帮助别人,评选班级助学金不考虑贫困同学实际情况,伪造夸大自身家庭经济状况,恶意争取国家助学金, 在寝室内不顾及同学感受,高声喧哗、作息时间不规律影响他人休息,随意吸烟影响他人健康等。这些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荣誉感淡薄。

二、 高职理工类学生院校人文素质不足的原因

1、学校办学理念上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就是就业,学校内部所有单位都以学生如何能顺利就业为工作中心。在招生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过分追求就业率和经济目标,只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考虑课程设置,从而使得与市场经济不密切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受到排挤,日趋边缘化,影响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在这种功利主义教育影响下,培养出来的往往是"工具人"、"经济人",而不是社会人。美国著名教育家罗伯特·赫钦斯在《美国高等教育》一书中指出,当大学和下属的专业学院放弃创造性思维并蜕变成为初级职业学校时,专业也必定会蜕变成为一个初级职业。大学中所能学到的东西,应该是学科的一般原则、基本命题和理论。将专业学院变为职业学校贬低了大学,也不能提高专业地位,还会贬低了课程和教职人员的价值。这是不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的,更不能保证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如果学生毕业后不从事进校伊始学校既定的职业准备,那就是在浪费学生的大学生涯。大学不仅仅应该学会专业知识,还应该学会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要培养健全的心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只会专业技术的高级工具。

2、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设施与教学团队,影响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较普通本科类院校少一年,专业课程压力重,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更为重要的是高职理工类院校缺少人文素质培养相关专业的教学设施与教学团队。人文学科所需教学设施较为简单、成本也较低,主要为相关普及类和专业类书籍和文献数据库等,但目前这一要求在许多高职理工类院校均未能满足日常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理工类院校也不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发展平台吸引人文学科方面的专家和教师安心在校工作。目前,高职理工类院校人文类教师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仅仅涉及思想政治类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师资的缺乏严重限制了高职理工类学校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endprint

3、学生自身的忽视与不重视,阻碍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文化基础薄弱,对于学习、特别是专业以外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有排斥的想法。学生自身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在校期间一切行为举止都是以就业为核心。这一思潮导致学生三观有失偏颇,入党动机不纯,参与学生活动为自身牟利,课程学习头重脚轻,盲目追求金钱、物质等。学生群体中的普遍观点是:"在校一学期不如跟着师傅一星期"。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大学生的身份和所应担负的职责,更不能理解专业理论课与基础课对于自身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三、高职理工类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1、树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人文素质培养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院校不仅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他的根本和灵魂。高职院校应适时调整功利主义价值观,转变职业教育是单纯的"技术教育"的偏颇认识和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要杜绝"快餐式"的教育理念,不能把高职院校当成"高等农民工培训学校",要突出大学立德树人与心智开发的核心作用。要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树立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智力技能型人才。学校应告知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专业学习、毕业实习、参加工作以及个人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与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促进人文领域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人文社科类知识普及讲座;要给予本校内人文相关专业学科教师发展平台,要为他们提供授课的机会,除了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热情,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人文风气,促进學校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2、 构建人文课程体系,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理工类院校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属性, 构建有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 形成以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的双核课程设置模式,加大并保证人文学科课程所占的相应比重,注重文理交叉、渗透,促进科学教育人文化与人文教育科学化的有机统一。高职理工类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发展概况,设置与专业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选修课程,设置可以将部分课程放入必修课程。如建筑类专业,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构建起有生命力的建筑物,开设"中国古典建筑美学""西方建筑设计与艺术""中西方建筑史"等课程,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建筑专业未来的大师,而不仅仅未来的高级技工。此外,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使人文素养的学习更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3、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人文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多种多样的辅助活动。一是建设学校硬环境。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更新、增加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加强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增加人文类书籍的种类与数量,举办各种人文讲座、艺术节,开展各类竞赛,吸引学生主动而广泛地参与,营造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可以学习美国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在校内掀起的"名著阅读运动",由学校层面在学生群体中推出"大学期间必须阅读的书目",将各类书目进行分类,如文学类、自然科学类、社会或行为科学类、历史学类等;此外,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与专业相关课外读物推荐与阅读活动,如建筑类专业可阅读《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等。二是构建网上人文教育平台。借助互联网络,以给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注入生机,在学生的人文教育中起到一个导航的作用。三是加强校外社会活动。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寒暑假,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企业,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改造自我,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以达到人文素质培养与人文精神提升的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禹利萍,岳志强.高等职业院校落实通识教育的路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0):169-170.

[3]夏剑萍,张 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89-90

[4]邓树生.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9):76-77

[5]麻富游.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54-55

[6]杨雪冬,吴志鹏,王辉.高职建筑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3): 189-190

[7]高京平,韩 颖.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48-49

[8]宋唯一.浅谈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7):93-9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学院理工人文素质
卜梅玲、荆忠杰作品
高冷理工也有呆萌专业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合并组建类高职院校扁平化管理初探
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探析
理工科地方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理工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