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胜任力模型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7-09-27 04:18侯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工业工程胜任力人才培养

摘 要: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决定应以培养学生的胜任能力为目标。针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对工业工程从业人员胜任素质分析,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模型,并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N41

1 绪论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工程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工业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在企业主要从事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物流管理、设施规划、现场改善等方面的工作,帮助企业全面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工业工程专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除极少数学生选择自主择业外,基本实现全部就业。在高就业率的背后,工业工程专业的就业工作也存在一些隐患和不足:

1)行业集中度较高。每年大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毕业生进入某一类企业工作,如果该行业不景气,本专业就业率将受到较大影响。

2)就业质量需提高。毕业生到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的较少,与985和211高校相比,无论在起薪还是工作环境上均有较大差距。

3)发展后劲显不足。本专业已有8届毕业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表现中规中矩,知名校友较少,显示学生的发展潜力没有完全得到释放。

4)专业对口待提高。学生毕业后进入大制造和服务行业的较多,进入机械制造行业的较少,与我们一直强调的以机械制造行业为背景有所背离。

工业工程毕业生在就业上的问题反映出人才培养上的盲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认识模糊,培养目标不清晰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对就业的目标市场缺乏准确定位,制定的教学计划趋同现象严重,难以凸显自身特色,培养的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

2)核心能力欠缺,职业能力需提高

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方面定位不够明确,相关课程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片面强调专业能力,忽略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短时间内难以胜任工作。

3)实训条件缺乏,操作能力缺锻炼

缺乏与行业、企业相适应的实验、实践、实训环境,只有少量的专业课程有实验设备,其它课程都缺乏实训环境,只能用仿真软件进行替代,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

4)缺乏引导和评估,素质教育需强化

学校虽有专门的素质教育,但专业极少关注学生个性塑造和全面发展,缺乏明确的引导与评估,学生虽然成绩优秀,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发展潜力有待挖掘,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5)知识经历较单一,师资队伍需加强

高学历青年教师较多,缺乏企业实际的经历与锻炼,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需增加专业教师的企业经历和动手能力,多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6)教学方式较传统,手段需要多元化

课堂教学方法仍以授课型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影响了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学以致用,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工业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脱节,学生素质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使得毕业生不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求。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相应的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成为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2 工业工程本科生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概念被提出后,受到学者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和重视。目前,被国内学者引用较多的是斯宾塞对胜任力的定义,即"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中表现卓越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含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从胜任力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好地将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与社会实际用人需求相结合。胜任力的意义不仅在于评价,更在于从胜任力出发建立相應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本科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因素,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胜任力模型。该模型主要由四大维度、八大能力要素组成,如表1所示:

1)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是个体本身的素质特征,包含基础能力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要想能够顺利就业,达到人职匹配的要求,首先需要具备就业的基础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基础能力主要反映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素质,如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专业思维等对工业工程本科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求职的基础。工业工程专业人员需要处理大量与人相关的事务,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和新问题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具备情绪稳定性、工作责任心、自信心和诚信正直等良好的个性特征。

2)核心素质。核心素质是和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关键能力特征,包括背景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大能力要素,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关行为。背景知识是职业胜任力形成的学科基础,核心知识是职业胜任力形成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是职业胜任力形成的实践基础。因此,应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工业工程背景理论,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锻炼工业工程实践能力。

3)沟通与团队素质。沟通与团队协作素质是对所有工业工程本科生的要求。沟通能力为工业工程本科生在与他人沟通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让他人满意的素质相关,主要体现为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素质主要与大学生作为单一个体在团队中表现出来的协作能力相关,反映了个体和组织的协同关系,主要体现在服务意识、团结协作能力方面。endprint

4)适应和发展素质。适应与发展素质是指个体适应工作环境,不断开发和提高自己的潜能素质特征,主要包括环境适应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体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困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 自主发展素质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各方面的自觉性、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的相关行为,与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关,主要反映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

3 面向胜任力模型的工业工程课程体系

根据工业工程学生就业岗位的分布、职业胜任力的整体构成以及对岗位核心能力的评价,本文认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由以下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基本素质模块: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职业指导等必修课以及人文类的公共选修课,该模块课程设置以胜任力要素中的基础能力及心理素质为理论依据,教学方式以理论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人文素养和现代科学知识等基础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背景知识模块:主要包括管理类课程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等,工程类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电工学概论、工程力学等,以及微电子制造工艺技术、汽车概论等行业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管理与工程基础知识。该模块设置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运用为主要目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岗位核心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核心知识模块:围绕企业需求,该模块设置包括基础工业工程、物流工程、质量工程学、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学、工程经济学和安全工程等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对生产与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专业技能模块:包括工程训练、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工程训练是通过系统的工程技术学习和工艺技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质量、安全、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包括认知实习、机械制造基础训练等。实践性课程设有相应的实验内容,验证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核心课程设有对应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解决企业特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实习则是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流程,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企業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锻炼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拓展模块:该课程设置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在不同岗位上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深度和覆盖面有所不同的考虑,同时也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并开拓知识、能力空间,与职业核心技能模块相同,该模块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 结论

本文从工业工程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探讨学生胜任能力与课程体系的支撑关系,探索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毕业生胜任力差、对口就业率低、就业目标岗位不明确等问题,使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亚平.高校教学改革与学生岗位胜任力模型融合研究[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1),82-86.

[2] 蒋爱先. 基于胜任力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教育.2011(12),71-74.

[3] 陈俊.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析[J] .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06(8),136-138.

[4] 丁梅.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J] . 科教纵横.2012,(1),308-309.

[5] 林丽卿.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高教论坛.2011,(7),124-127.

[6] 丁晓岚.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经贸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11(1),68-71.

作者简介:侯智(1977-),男,重庆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质量管理和人因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业工程胜任力人才培养
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