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批评观照下的子路形象分析

2017-09-27 07:11张晓丽孙漪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批评观照子路

张晓丽+孙漪明

内容摘要: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的《论语》原文中,子路(含季路、由、仲由)共出现了82次,42条目。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出现了30次,其中孔子教授子路15次,子路主动提问孔子15次。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26次,其中对子路提出表扬的有8次,对子路进行批评的多达20次。这位频频出现的弟子,出场总伴随着孔子对他的斥责亦或是他对孔子的批评,正是孔子对子路的批评教育,使子路由一位言行粗俗的弟子,成为一名擅于政事、克己守礼的翩翩君子。

关键词:《论语》 孔子 批评 观照 子路 形象

据班固《汉书·艺文类》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也。”孔子有弟子三千,通身受业者七十有七,其中子路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位弟子。据笔者统计,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的《论语》原文中,子路(含季路、由、仲由)共出现了82次,42条目。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出现了30次,其中孔子教授子路15次,子路主动提问孔子15次。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26次,其中对子路提出表扬的有8次,对子路进行批评的多达20次。这位频频出现的弟子,出场总伴随着孔子对他的斥责亦或是他对孔子的批评,正是孔子对子路的批评教育,使子路由一位言行粗俗的弟子,成为一名擅于政事、克己守礼的翩翩君子。

子路在未入孔门之前,粗鲁、直率且十分好斗。他没有接受过礼义熏陶,是一个好勇斗狠、鲁莽冲动的乡野村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此有所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子路的衣着打扮,便将他乡野村夫的身份暴露无遗。不仅如此,他还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陵暴孔子,更突显出他的粗鲁野蛮。

孔子批评教育子路的丰富非常内容,由孔子的批评,促使子路的转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明君子之志

在子路接受明志教育前期,他在立志方面的表現总是过于骄矜自傲,率性直莽。针对这一现象,孔子对子路也进行了多次的批评教育。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提问弟子们的志向:“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曾皙问孔子为何在子路抒发志向时哂笑,孔子说治理国家需要的是礼让,而子路回答问题的内容和态度都太过傲慢无礼,不懂谦逊,所以笑笑他,也算是一种对他的提示吧。孔子对子路的明志教育,不仅仅是对子路不明智的志向进行批评,同时也赞赏了其他弟子。当所有弟子都阐述了自己的志向后,孔子对曾皙的观点表示赞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通过这样批评与赞赏的对比,更使子路明白了自己在择取志向方面的不足,激发了其改正的决心和毅力。

随着明志教育地不断深入,子路对明志的学习有了很深的认识,在自己志向选择上的表现,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与此同时,孔子对子路在明志教育的内容上,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孔子的态度鞭策子路不能仅仅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才能去选择志向,而应该放开眼界,真正为国家兴衰、为百姓安康而做出努力,做出贡献。

(二)虚心向学

孔子主张学习是成长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方能使人成为学以致用的君子。因此,孔子在教育弟子的学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孔子多次教育子路对待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子路在孔子的教育之下,不再是未入孔门时的粗鄙野夫了。

子路在与孔子初见之时,由于对学习的轻视态度便受到了孔子的批评教育。据《孔子家语》记载:“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人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孔子对子路循循善诱,可谓用心良苦,语重心长地表明他主张人不可不学的坚定立场。子路终于为孔子的教诲所折服,接受了孔子的教育,修正了自己对学习的态度。

子路在接受孔子批评教育后,学问修养有所精进,但仍时常会表现出轻视学习的态度,受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子路派子羔当费县县长,孔子说这是害了别人的儿子。子路对此却不以为然,出言顶撞道:“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只好叹气,“是故恶夫佞者。”子路认为从政者,并不需要多么渊博的知识,多么高深的学问。他这只是用粗浅的实用眼光看待学习,从根本上否定了“学”应有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正是由于子路对为学的轻视,造成了子路在一些问题上与孔子发生冲突,意见上有些分歧。

因此,孔子在批评教育子路学习态度的同时,也教会了他如何正确地对待学习。子路踏实笃学,努力向真正的君子迈进,而又虚心学习的态度是明显的,《论语·公冶长》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对孔子的教育,不仅虚心接受,且能身体力行的。

(三)文质彬彬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前文中,我们提到在子路未入孔门时全身毫无一点儒者的影子,质有余而文不足。他尚勇好斗,鲁莽蛮横,基于这种现状,孔子对子路的修身教育,也是费尽了心思。

《孔子家语》中子路着盛服去见孔子,神色十分傲慢。孔子批评他:“‘由,是倨倨者,何也?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风,则不可以涉。非为下流水多耶。今尔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自若也。子曰:‘由,志之!吾告汝: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智,行至则仁。既仁且智,恶不足哉?”教育子路学习君子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为言谈的要领;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为行动的最高准则。endprint

学会如何做士是从政的基础,是修身的前提。在《论语·子路》篇中就提到了如何做士:“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士是向贤人转化的基础,子路向孔子问士,也表明了他有修身的觉悟。孔子看到这一点,便认真教导子路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士人:朋友之间相互批评,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从日常的为人处世中,注意细节,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学会做士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在《论语·宪问》篇中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犹病诸?”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学会严肃认真,谦逊恭敬的子路形象,子路也成长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了。

(四)勇德超群

子路在孔门弟子中,素来以勇武见长,《论语》中多次提到了子路好勇。子路如南山之竹一般挺直锐利,《说苑》中提到:“鼓瑟,有北鄙杀伐之音”,他对自己的勇武非常自负。但此时子路之勇只是一腔孤勇,没有认识到智是勇的必然前提。并且子路的勇,仅仅停留在敢于行动的层面,还不是完善的德性,还需要以“仁义礼知信”等诸多品德加以约束和提高。因此孔子对子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批评教育,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教育,指引子路成就真正的勇德。

《论语·先进》篇中提到:“子路,行行如也。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对子路赳赳武夫的气质,做了评价,同时也充满了担心。因此,只好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警醒子路。

如《论语·述而》篇中提到:“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懼,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弟子颜回称赞有加,引起了子路的不平,子路逞勇,问孔子如果行军打仗要带着谁?孔子知道子路鲁莽冲动的个性,并对自己身负武力十分自大,想要好好挫挫他的锐气,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批评他就算行军打仗,也要带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

在启发子路将智作为勇的前提之后,孔子对子路勇德方面的塑造又进行了进一步批评教育。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向孔子提问君子之勇,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在李振纲论文中提到:“君子之勇不是意气用事的鲁莽冲动,其首要精神表现在‘见义勇为上,做事正当合理,不畏邪恶,此为勇之为德的首要意义。”孔子告诉子路,君子也十分看重勇敢,但是在此之上,更看重义。只有以义为基础的勇,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才能称得上为勇德。虽然对于子路的勇,学者们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孔子对于子路在勇方面的指引,对子路勇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对子路勇德方面的批评教育,促使子路也逐渐形成了智勇双全、义为勇上的勇德观。

无勇,不可谓君子,又,君子义以为上,子路勇而有义,我们从子路之死更加明了接受孔子教育后子路的高大形象。当时的卫国,发生公子争位之乱。先是灵公死后,大臣欲立公子郢。公子郢不从。于是卫灵公的孙子姬辄即位,这便是卫出公。后来,卫灵公所立太子蒯聩勾结大夫李悝发动政变,赶跑了出公。此时,子路是李悝的家臣。子路认为李悝不忠,从郊区赶往城里。此时城门将要关闭,子羔的人告诉子路,形势已定,出公都已逃跑了,你不要进城白白送死。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难。”于是入城,见蒯聩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蒯聩不听。子路又欲燔台。蒯聩使人攻子路,缠斗中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事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为忠于君主而不惜赴死,为守礼义而直面白刃。这样光辉高大的形象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子路这样的忠勇与孔子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319.

[2]司马迁.史记[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523.

[3]杨朝明,宋立林.孔子家语通释[M].临沂:齐鲁书社,2013:105-106.

[4]赵善诒.说苑疏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594.

[5]李振纲,陈鹏.《论语》中的“勇”与子路“好勇”[J].河北学刊,2012,32(1):30.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批评观照子路
孔子“教训”子路
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关照与观照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
瑜伽心灵观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