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3亿人驰骋冰雪 还遥远吗

2017-09-29 06:24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9期
关键词:雪场崇礼滑雪场

文/本刊记者 李 伟

让3亿人驰骋冰雪 还遥远吗

文/本刊记者 李 伟

谁的童年记忆里没几场雪地撒欢儿的场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滑冰板儿的、放爬犁的、抽冰尜的、堆雪人的,像一群放归山林的猴子,在银装素裹的天地间欢呼雀跃。随着时代进步,冬季里特有的简陋而原始的“玩具”逐渐消失在生活中,随之消失的还有那些恣意的快乐。

如今,在“2022年冬奥会”的带动下,滑雪正成为国人冬季出游的时尚新选择。比如,从北京通往崇礼的高速公路上,“东方达沃斯”的广告牌随处可见。而冰雪资源得天独厚的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更是跃跃欲试地想要借着这股东风打造城市发展的新坐标。

2月16日,万科滑雪事业首席战略官伍斌发布了《2016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全部滑雪人次为1510万,其中滑雪人数为1133万,比去年增加260万次,人均不到两次。

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泰山体育董事长卞志良对媒体表示:“这次的提案就是要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习主席讲要让三亿人参与,就是让现在的孩子们体验到真正的冰雪运动。”

“雪山飞人”的爽与不爽

崇礼的雪季从每年10月中旬就开始了,长达5个多月。随着冬奥会成功申办,以及崇礼雪场不断建设和升级改造,这里的滑雪氛围越来越浓厚。尤其是周末和假期,滑雪场的初级道上都挤满了人。

相比众多初级学者,在北京朝阳区某国际学校读三年级的刘思闽算是有基础的滑雪爱好者了。去年正式接触滑雪,今年就已经能在崇礼雪场的高级道上“驰骋”——除了教练的指点外,恐怕更得益于她四年多的花样滑冰功底。

“能完成空中转体一周半”,刘思闽妈妈告诉记者,当初在众多体育锻炼项目中选择了花样滑冰,主要是考虑到这项运动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训练,比如“身体平衡性、协调性和形体美感等”。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思闽接触到滑雪,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17年元旦,全家在崇礼雪场泡了四天。“每天都是早上九点就上场了,中午会吃点饭休息一会,然后接着滑,一直到下午4点半关门,一整天都在雪场上运动,其实挺辛苦的,但孩子坚持下来了。”刘思闽妈妈说。

滑雪最初是雪域居民的一种生产和生存的手段。随着时代变迁,滑雪的实用价值降低,逐渐演变成人们的一项时尚运动。尤其对于有着长期滑雪经历的人来讲,没有滑雪的冬天就像没有鲜花的春天一样乏味和不完整。“滑雪会让人上瘾。虽然踏着滑雪板上山很费力,但是从很高的山顶滑下来时那种飞翔的感觉,太爽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刘思闽一样能快速入门并品尝到滑雪带来的美好体验。周炜(化名)第一次滑雪是2016年冬天,“当时跟四五个同事一起去了崇礼多乐美地滑雪场,相对于万龙和云顶,多乐美地比较适合初学者。”周炜和同事在那里连着滑了两天,“没有请教练,有点小贵”,就是靠有经验的同伴在初级道上教控制速度、转弯和摔倒再爬起。

那次滑雪经历在周炜回忆中,似乎有点悻悻然,“滑雪鞋很重,衣服特厚,冰又特滑,光是在冰上走路就很费力了。下滑的时候的确很爽,但是过程太短暂啦!”他坦言,滑雪的确是一项“需要持续消耗大量体力的运动”。

阿尔卑斯山的优良基因

瑞士小镇达沃斯,无疑是崇礼的标杆。作为欧洲知名的旅游胜地,达沃斯依靠阿尔卑斯山优良的降雪条件,早在19世纪末就建起了欧洲最大的天然冰场。

“一到冬天,那里的人们谈论最多的休闲娱乐就是滑雪。”举世无双的阿尔卑斯山给了当地人们得天独厚的“滑雪基因”。北京某机构常驻瑞士工作人员李悦(化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冰雪王国瑞士,滑雪是真正大众化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孩子们,几乎没有不会滑雪的”。瑞士学校的寒假分两次休:除了有圣诞节到元旦期间约两周的假期外,还专门有“一至两周的滑雪假,在滑雪季学校还会组织孩子们外出滑雪露营。”

在李悦看来,欧洲滑雪场的安全措施更专业、更周到,“雪场标识非常清楚,雪道的高度、坡度、长度、宽度及周边情况,以及雪场设施的分布位置、警示标志和安全管理规定等信息,随处可见。”相比国内滑雪场的工作人员“问问鞋号就把雪具交给你”的做法,国外滑雪场对滑雪器材的安全性就非常关注。“他们会在游客在租借雪板雪鞋时,详细询问身高、体重和滑雪水平,然后根据这些选择和调节工具。”

作为北京最早的滑雪发烧友之一,年过六旬的白瑞璋自20世纪90年代末就在张家口崇礼的塞北滑雪场滑雪,如今已是业内资深的滑雪培训教练。白瑞璋认为,仅从滑雪场的运营管理来说,就需要雪具维修和保养、装备贮藏、魔毯缆车等器械维护、人工造雪、压雪机驾驶等多个保障岗位,这些岗位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都有一定要求。

“在国外,一个雪具维护保养的高级技师每小时薪水能达到200欧元,但高薪背后是技师的高超专业素养和长期工作经验的支撑,这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到的地方。”白瑞璋说。

“3亿人上雪场”始于足下

2016年《全球滑雪市场报告》略带感情色彩地评价了中国的滑雪市场:“中国没有滑雪文化,80%都是初学者。一次性体验滑雪者在总滑雪人次中占据非常高的比重。滑雪者摔倒后,滑雪场员工会帮他们站起来,并帮他们找回雪具!”万科发布的《2016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目前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初级者滑雪市场。

在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教授李铂眼中,国内滑雪项目的“初级阶段”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竞技类专业性雪上项目水平相对初级,我们国家的冬季运动项目存在‘冰强雪弱’的现象,冰上项目具有争金夺银的实力,但是雪上项目就要弱不少。”相应地,滑雪项目在大众人群中的普及面和推广力度也相对较低。

好在,冬奥会的确是个契机:一方面激活了周边沉睡的市场,另一方面激发了行业前进的动力,“至少在北京,大众学习冰雪技能、知识,包括投身冰雪产业都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李铂说。

白皮书、GOSKI、滑雪族三方数据统计均显示,北京是国内最大的滑雪市场。白皮书统计北京滑雪人次为171万,居全国之首;GOSKI国内用户中有30.37%的北京用户,位列全国第一;滑雪族客源地有33.67%的北京用户,还是全国第一。

“2016年,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新增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重点就是培养冰雪运动服务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为了服务北京冰雪运动的发展大局。”李铂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是目前北京市唯一一所开始此类专业的学校,每年要完成100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些服务型人才同样需要掌握一定的滑雪技能。”

针对前文提到的目前滑雪服务存在的现象,李铂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各大滑雪场服务人员(除教练员外)基本都是来自周边的当地人群,还缺反相应的专业素质”。李铂告诉记者,目前学校聘请的授课老师都是拥有新西兰滑雪教练认证资质的教练员,“相对于欧美、日韩等国家,新西兰作为滑雪‘后来者居上’的国家已拥有比较发达的滑雪教练培训体系,而且他们的课程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以及规范性和安全性,非常适合目前我国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猜你喜欢
雪场崇礼滑雪场
18位农民建起南方高山滑雪场
云上太行滑雪场投资20亿元即将开业
冬奥点燃了滑雪激情
发展滑雪需多方合力
崇礼雪国
崇礼当代词典
崇礼滑雪旅游特征及发展战略
冰雪经济
互动-共生:雪场发展与城市文化
韩国:崇礼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