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驰创投:做价值投资的“VC行家”

2017-09-29 13:03史亚娟
中外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B轮A轮创业者

史亚娟

在喧嚣的国内风险投资市场,深耕中国12年的蓝驰创投并不显眼。

然而,正是这家低调的互联网早期创业投资机构,以1亿美元天使投资,孵化了总估值100亿美元的“蓝驰系”明星公司。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赶集网、美丽说、唱吧、趣分期、春雨医生等“互联网+”项目。

除关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蓝驰倾向以“行业研究驱动”投资策略为指导,寻找人工智能于医、疗、金融、零售等应用场景的价值点,指导创业者修建技术门槛,将产品、服务商业化以成功造血。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的陈维广,将这支痴迷“技术投资”的早期基金比喻为“VC界扫地僧”——不追风口、不做投机,在波动很大的资本市场保持独立思考和笃定节奏,是陈维广的个人风格,也是他带领的蓝驰创投,深度帮扶早期创业者并取得丰厚回报的关键。

“资本要投资于未来,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以此构建未来10-20年新技术投资架构与方向。”他在接受《中外管理))专访时称,下一波互联网创新红利一定基于技术本身,未来一切新的“连接”,如医、疗、金融、服务,都将与AI、大数据和云计算协同并进;而蓝驰新募集的一轮总额5亿美元的人民币、美元“双币基金”,也将发力新技术与上述产业的交叉点。

蓝驰创投如何挖掘新技术投资市场红利?其坚持多年精耕赛道、不慕风口的“价值投资观”,对创投圈有哪些启示?

策略一:避免投资激进引发“B轮死”

在高举高打的互联网VC圈,蓝驰创投一直保持每年个位数增长的投资频率。

陈维广深信,当创业者和资本竞相涌入一个领域时,机会将变窄,所以他并不倾向于“撒网式”投资;而是秉持“研究驱动投资策略”,分散风险、精选赛道,先后投出的赶集网、青云、瓜子二手车、春雨医生等,全部在不同细分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国内创业浪潮从2014年开始太过火热,以往风投每年投出项目不超过10家,2014年则普遍投了不少于30家科技公司,且以往专做后期的机构也来争抢前期项目……”陈维广强调,投资数量的激增,必将让天使轮、A轮创业者陷入尴尬。

事实上,随着2015年年底资本寒冬来袭,众多机构纷纷减少投资数量。当年创投圈流行一种说法:半数以上的投资人都去度假了,因为已无项目可投!

从“跟风投”到无项目可投,激进投资的“危害”无处不在。

陈维广分析:投资人的盲目,容易促使科技公司估值被提高到“可笑”的高度——科技公司传统A轮融资额普遍在400万-500万美元,2014年门槛升至1000万美元。若以刨业者让出20%股权计算估值,该公司估值将达5000万美元!这将导致市场放缓时,A轮估值过高的项目融不到B轮。

因为投资人把本应投向B轮、C轮的钱,过早投向了A轮,后续轮次必将“僧多肉少”。而一旦项目融不到B轮,此前A轮资方就会考虑收手。

另一表现是,2014年以来国内投资经理数量的激增。“当年我们要进入硅谷一家VC公司当投资经理,至少具备哈佛等名校学历;现在美国风投用人标准更高——不仅要有5-10年创业经验,还要有项目退出的业绩才能胜任合伙人。”陈维广说,这与国内投行的“低门槛”形成了鲜明反差。而浮躁的投融资环境,对基金本身伤害巨大,青涩的投资人会降低对项目质量的把控,或迫于竞争压力,被迫签下前景并不看好的创业项目。

之所以有这样的反思,源自陈维广领教过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威力。

“那是我首次进入风险投资领域,2000年纳斯达克股指顶峰高达4000点,随便一个科技企业A轮就能融到一两千万美元,但到了2001年初股指暴跌至2000点,损失相当惨重。”陈维广回忆那场股灾,“当天我的股票就损失了52%;随后二级市场股民开始抛售互联网公司股票,加之这些公司本身就无盈利能力,便再次激发了纳斯达克股指下挫。”

陈维广分析,一旦“泡沫”破裂,创业公司股东们亟须进行“内部融资”,拿出剩余的钱让原有项目继续运转,因为市场调整期,投资人若无法帮所投好项目融到B轮,再好的项目也会半路夭折。

同时,他也提醒创业者,要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转状况,一个善于管理金钱的创始人,势必关注资金使用效率,甚至细化到每位员工的支出和回报比”。

策略二:掌握投资与退出节奏

“硅谷创业教父”彼得·蒂尔有一句名言:“成功的企業往往建立于开放、未知的秘密之上。”陈维广对此非常赞同。

他认为,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别急于跳进某个热潮,要善于解析潮水下隐藏的“秘密”,那才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毕竟在科技产业欣欣向荣的市场表象下,很少人能保持清醒与克制。

一只基金能否稳定取得回报,制胜关键在于掌握投资“节奏”——市场好时保持谨慎而非降低标准追求数量;环境不好时也应勇敢投出优质而尚未盈利的“好项目”。毕竟这是一个广受宏观经济影响的行业,经济大势难以预测,人人要学会分散投资风险。这里的“分散”,包括项目种类分散和时间点分散。此外,市场好时要及时退出,风险投资奉行“低买高卖”,但“高卖”不只看账目数字,而是追求真金白银的利润。

这种判断,恰是做投资人最需要的特质。平日为让蓝驰员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陈维广善于营造开放的氛围,他至今未行使过作为基金管理者的“一票否决权”。在他看来,风投最宝贵的就是基于行业分析后的内心选择。

难得的是,在波动很大的市场“情绪”面前,陈维广带领团队亦保持着异乎寻常的理性。如2008年资本寒冬,很多机构不投了,陈维广却在当年年底“隆冬”投了赶集网800万美元,一年半后又追加2000万美元。最终这笔投资为其带来了千万级的投资回报。

2011年后,移动互联网兴起,市场变得越来越“热”,很多机构开始采用人海战术,团队扩张至五六十人,一年投下近百个项目。蓝驰则恪守传统VC少而精路线,维持七八个人团队规模,以及年均数十个项目的投资节奏。endprint

2015年市场变冷,很多VC开始收缩资金,陈维广当年却带领团队投资了19个项目。

在蓝驰张弛有度的投资节奏下,他们究竟是如何挖出“好项目”的?

陈维广介绍,机构早期选项目往往看团队、技术、市场。但他除看这些基本要素外,还看整体外部环境与时机。因为不同时间点都会出现不同的机会。如当下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垂直行业saaS必将迎来不错的机遇。

此外,陈维广还强调要与创始人“感觉对上”!原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创立瓜子二手车时,蓝驰再次跟投。瓜子二手车的“基本面”是对的:二手车市场的买家、卖家迈过第三方直接交易是“刚需”,创业者保证整个服务流程畅通即可。

策略三:让新技术项目回归商业本质

表面看,蓝驰投出项目并不多,成绩却不容忽视。在2015年蓝驰创投十周年分享会上,陈维广公布了一组数字:蓝驰投出项目90%顺利融到了下一轮。因是早期投资,他们用一亿美元拉动了十几亿美元的后续投资,孵化了近100亿美元估值的企业。

2016年,蓝驰最新募得的巨额双币基金,也将为创业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接下来,蓝驰将重仓新方向。”蓝驰创投合伙人朱天宇透露,新一波移动创业红利,将体现在医疗、金融、工业、服务业与人工智能等潜力领域。而物联网、AR和VR这些看似分开的切入点,未来也定会与传统产业融合,这也是他们密切关注的领域。

在朱天宇看来,当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达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后,基于连接形成机会的第一波移动互联网增量,将逐步消退。此时VC亟须寻找新的市场红利,蓝驰也不例外。由此创业公司的“造血功能”就变得更加重要。

如2015年6月蓝驰完成首轮投资的杭州绿湾便是标杆,它以技术服务获得来自商业和公共部门的大数据,并能提炼出具备较强定价权的数据服务,做到了“一边形成造血能力,一边滚动增加自身数据规模”……2017年1月,蓝驰在B轮投资中继续提高绿湾比例增持,目前该项目估值增长已超10倍。

那么,蓝驰对当下新技术风口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

朱天宇说蓝驰有一个重要观点:没有云计算何谈大数据,没有大数据何谈AI?創业者要铭记——AI不是风口,只是标签!我们关注的是标签背后,从芯片到算法再到工程创新所带来的新一代高级算力,以及如何将以上输送到有痛点的实用场景中,并有人为此买单。

这其中一个代表案例是汇医慧影。其先为医院提供医学影像云存储服务,并以此获取基础数据,且医院也愿为这项服务付费,由此形成了盈利闭环。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模型和深度学习能力,该项目又可帮医生做医疗影像预识别、预判断,进而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相信未来各行业的AI场景,都会沿该路径回归商业本质。而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创业者能否真正把数据搜集上来,再从行业需求和痛点中找到应用场景,最终形成定价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BAT频繁入局AI。朱天宇提示创业者注意两点:一是大公司在某些层面是在帮助创业公司,若创业公司走得比大公司还快,说明该行业整体应用程度、渗透率还不到合适时间点,加上创业公司资源相对匮乏,贸然去做极可能成为先烈;二是大公司正在变得愈加开放,谷歌、微软、IBM等都在开放人工智能相关计算平台,创业者可将自身需求接人平台中“借势”。相反,大公司把资源开放出来,也是希望更多触及、了解不同应用场景,以期获得数据模型,反哺整个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朱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B轮A轮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JLSemi景略半导体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May Mobility 获5000万美元B轮融资
满满“黑科技”——VISION TriMax 25KB轮组测试
梨视频获1.67亿元Pre—A轮融资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A轮你必须知道的
互联网创业者
2016互联网金融A轮融资前十位
知果果完成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