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7-09-30 04:31王娇
商业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会计

王娇

[摘 要] 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是联系银行各部门的纽带,是规避商业银行各类风险的最好手段。但是,由于国企固有的弊端和内控制度的不健全,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应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架构,加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监督、约束与合作;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岗位责任制,分工合理,责权明确;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拓展中间业务;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弥补内部监督的漏洞;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工作,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0-0042-02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存有很多隐患。一方面是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很难协同开展业务工作,有的部门不仅不与会计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有很严重的抵触情绪,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和继续;另一方面,是国有商业银行规章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的奖惩机制,赏罚不分明。很多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国有企业的陋习和弊病,奖惩机制很难贯彻落实,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没有针对性的处罚办法,即使给与处罚,也是走走形式,缺乏力度,形不成有力的威慑;第三方面,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内控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化时代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普及,会计软件和信息化平台广泛得到运用的今天,原有的金融体系政策和监督约束机制很难再适应当下信息化时代的货币业务需求。

(二)国有商业银行会计执行能力差,制定的规章制度难以落实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很多国有商业银行所制定的内控制度缺乏执行力,很多银行会计也不按照规定去执行,致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难以落实。首先就是银行的会计和出纳没有严格落实,有的是因为在会计、出纳岗位的硬性规定,很难照章执行,有的是因为个人综合素质问题或岗位人员缺少问题,很难做到位。一些贷款人员,会因为个人的利益与某些以权谋私的领导串通,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其他职能部门,在工作责任和职能范围上划分不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和效率,自然很难达到规章制度的要求。再加上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受到约束和限制的条件太多,也很难发挥规章制度中描述的监管职能和监管作用。审计部门也缺乏审计力度,即使查出问题,也秉着内部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来对待,很难发挥审计的作用。

(三)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对领导者权力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者,都是行长;而银行的法人代表,也是行长。可以说,行长的权力被过分放大,在实际的工作中,行长既是商业银行的决策者,又是执行决策的执行者,行长具有绝对的管理权和控制权。然而,对于行长如此大的权力,国有商业银行却没有足够的内控制度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很难约束和监督行长的一切决策和工作。而失去约束和监督的行长工作,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遵循的原则,这就给了行长很大的自主操作空间,容易产生决策的失误和工作的不作为,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工作开展受到很大的阻力,经济发展缓慢。还有个别国有商业银行行长,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公报私囊,营私舞弊,做出了很多违法犯罪的事情,给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缺乏监督、约束与合作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也缺乏互相之间的监督、约束与合作,内部控制的力度严重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因为自身国有企业的陋习,各个部门习惯性的形成自己的利益群体,小圈子,再加上绩效考核机制的不健全,国有银行竞争机制的残酷性,让各部门之间暗中形成敌对关系,产生“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心态,眼里只有自身的利益,不顾全商业银行的大局,也就不会去主动监督和约束其他部门,不愿意去帮助其他部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促进各部门共同成长,不能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快速稳定发展。有些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虽然发现了其他业务部门的问题,但却并不指出,也不上报,任凭事态发展到严重而不可挽回的地步,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还有个别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和企业业务部门串通一气,共同舞弊,在财务和业务上进行造假,谋取共同的利益,严重损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益。

(五)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应急响应机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风险控制意识,没有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应急响应机制。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风险控制一直以来都是最大的问题,也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很多业务都缺乏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也没有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出题问题,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很难有效的解决和应对,无法把风险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六)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会计内部检查与审核职能

首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检查和审核职能,缺乏独立性,没有足够的权限和执行力。很多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检查和审核职能都由银行的一位分管副行长管理和领导。然而,分管副行长的权力有限,下放给银行会计的权力更有限,只能在分管副行长所管辖的部门范围内进行内部检查和审核,对于其他分管副行长所管辖的部门和行长直接领导的部门很难进行检查和审核。其次,我国国有银行会计的综合素质较低,很难满足银行会计内部检查和审核的需要,很多工作做不到位,达不到内部检查和审核的要求。最后,這种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检查与审核,多是走形式,频率也不多,即使是一年一次的检查和审核,也要提前通知被检查和审核的部门做好准备,这样的内部检查和审核完全没有实际意义,也无法发现部门存在的问题。endprint

二、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严重不足,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久的发展,在开展任何业务之前,都盲目乐观,急于求成,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不进行事前的有效内部控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判不足,也没有形成一种内部控制降低风险的良好习惯和行为准则。这样就直接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互动脱节,缺乏合作和互相监督,很难发现问题,也很难有效地规避和控制风险,容易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隐患。

(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科学,很难满足商业银行的业务需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管理制都相对落后,内控制度缺乏科学性,很多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还在遵循旧有的方法和规定,在执行的流程上也缺乏创新,效率低下。这就导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不科学,无法与实际需要接轨,没有形成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出的制度过于形式化,缺乏执行力,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起到应有的作用,自然降低了工作的效率,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的业务需要,也很难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

(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不合理,分工不细,责权不明

我国很多国有商业银行的通病就是内部组织架构不合理,缺乏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各部门、各岗位的分工不细,责权不明。有的部门由行长直接领导和管理,权力过大,很容易产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法犯罪行为,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和损失。而有些需要足够的全力来检查、监督和审计的部门,却缺乏权力,缺乏执行力,难以对其他部门进行检查、监督和审计,无法发挥这些部门应有的职能作用,这些职能作用完全成了摆设,这些部门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四)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手段不足,缺乏风险控制应急响应预案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在通过旧有的金融定价的方式来控制和规避风险,早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银行的不良贷款准备金过少,很难在出现风险的时候,弥补国有商业银行的损失。而很多国有商业银行对风险的预判不足,没有做出足够的准备,也没有建立风险控制应急响应预案,当初出现危害银行经济利益的巨大风险时,缺乏规范的指导和有效的对策,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贻误了时机,给银行造成了损失。

(五)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有所遗漏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机制上还不完善,很多业务只进行事后的监督,而遗漏了对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不能最大程度的规避国有商业银行可能遭遇的风险。在对待事后监督时,也有所遗漏,缺乏定期长效的检查和监督,多数都是事发后来临时抱佛脚,发现和解决问题都不及时,很难将风险和隐患降到最小。

(六)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乏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因为是国有企业的原因,很多还存在国有企业的“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存在重大问题,没有形成合理的晋升通道,很多员工努力工作,为银行出谋划策,也不会被采纳,不会被重用。银行缺乏约束机制,导致很多违法违纪的人员因为裙带关系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很多庸人还占据着管理的职位,打压下属。这些都导致了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失去工作热情,自然不利于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开展和风险控制。

三、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

必须要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要严格控制银行的不良资产,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和客户分类,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构成,多做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将客户的信息录入到银行的系统中,供所有与银行会计有关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共享,确保风险的可控性,切实保护银行的经济利益。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架构,加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监督、约束与合作

要建立和完善附和商业银行实际发展需要的内部组织架构,要减少管理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监督、约束和合作。要实行责任制原则,切实杜绝利益群体和小圈子的存在,解决部门间的矛盾与隔阂,共同打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互相之间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能够主动发现对方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增进部门间的友谊,完善工作流程,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做得更加高效和可靠,推动银行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岗位责任制,分工合理,责权明确

要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岗位责任制,要把权力下放,落实到相关部门,保证各部门分工合理,责权明确,都能有效的行使各自部门的职能,发挥各自部门的优势和作用,还要对在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岗位责任手册和岗位工作手册,确保在岗人员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度。同时,还要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尤其是行长和分管会计部门的管副行长必须要定期轮换,规定任期,还要在离任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以免行长或副行长权力过大,做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给银行带来损失。

(四)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拓展中间业务

我国国有银行目前风险控制不力,内控制度不完善,主要是因为现有的风险控制手段过于落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国有商业银行要不断进行学习和优化,将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寻求真知,完善现有的风险控制机制,创先风险控制手段。要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开展多种经营,增加业务和产品的种类,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才能把风险有效的控制起来,更好地开展国有银行会计被控管理工作。

(五)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弥补内部监督的漏洞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背部控制机制,不能只做事后的监督,要在事前和事后都要及时跟进,确保监督无漏洞,把风险控制在最小。在进行监督的时候,也要坚持定期和长效的原则,要把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工作,作為一件大事来抓,要给以足够的重视。只有监督有力,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防止问题的出现,防止违法违纪的行为发生。

(六)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要彻底摒弃国有商业银行的“官本位”思想,狠抓“四风”,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严厉打击裙带关系和任人唯亲的行为,要净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晋升通道,要让有为之人走上领导岗位,要让有贡献的人能够得到满意的福利和待遇。还要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对待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和个人无论背景多深、贡献多大,都绝不姑息,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下大力度进行人事整改和制度更新,确保国有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能够走上正轨,发挥规避银行风险,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增淼.对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30):33-34.

[2]孙红梅.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内控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6(9):69-72.

[3]张彦玲.强化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7(12):46-47.

[4]周莉.浅议如何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3):18-19.

[5]张爱玲.基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与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16):16-17.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会计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文化构建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点解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