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媒体生态及其特征

2017-10-09 07:49胡邦胜
对外传播 2017年7期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通讯社

胡邦胜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哈萨克斯坦因此成为中国向西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站。中哈建交25年来,双边关系不断提升。政治方面习近平主席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会晤多达15次,纳扎尔巴耶夫访华20多次;经济方面互补性强,中哈两国经贸额比1992年建交时增长了120多倍,占中亚地区与中国贸易额的70%;文化和人文交流也日渐活跃。与此相比,两国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相对滞后,中哈媒体合作亟待加强。为此,本文对哈萨克斯坦媒体的基本状况作一介绍。

一、哈萨克斯坦媒体基本情况

苏联解体前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只有10份全国性报刊和21个广播和电视频道。1991年12月,哈萨克斯坦独立后,随着媒体市场的开放,大众传媒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媒体发展更为迅速,媒体数量目前已近3000家,发展速度和水平明显高于中亚其他国家。

广播媒体。目前拥有24家全国和地区性广播电台。哈萨克斯坦国家广播电台是哈国家官方电台,隶属于哈萨克斯坦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包括哈萨克广播电台、萨尔卡尔广播电台、阿斯塔纳广播电台和经典广播。另有“怀旧老歌”电台、欧美俄在线音乐台、俄罗斯广播欧亚台。哈萨克斯坦广播电台于1921年开播,是哈最大的广播电台,使用哈萨克语、俄语、德语、韩语、维吾尔语、阿塞拜疆语、土耳其语、韃靼语等语种播出。此外,为了促进国内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在国家财政支持下,相关电台使用11种语言对内传播,这些语言包括乌克兰语、波兰语、德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土耳其语等。

电视媒体。哈萨克斯坦全国有17家电视台。最具影响力的国有电视台是1958年开播的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该电视台是哈国家广播电视集团下属媒体,从2011年开始,该电视台全部使用哈语播出,节目覆盖率100%,在各州设有分支机构。最具影响力的私营电视台是哈巴尔电视台,该台成立于1995年,拥有四个电视频道,使用哈萨克语、俄语、英语三种语言播出,是哈巴尔通讯社旗下媒体。

平面媒体。主要官方报纸是政府主办的俄文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和哈萨克文报纸《主权哈萨克斯坦报》,主要发布正式法律、政府决策和总统令,发行量分别是10万份和20万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私营的时政社会类报纸《商队报》,该报使用俄文发行,每期发行量50万份,占有的广告份额最大。发行量居次席的是俄文报纸《时代报》,每期发行量为25万份。较有影响力的还有《实业报》和《哈萨克斯坦快报》。

社交媒体。2000年哈萨克斯坦网民仅有7万左右,2007年,网民数量增加到约200万,2016年网民数量超过了1000万,占全国人口比例上升到了63.3%。在15-24岁的年轻人中,互联网使用者占97%;在25-44岁居民中经常使用互联网者占91%。65%的居民使用智能手机,86%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每天保持在线状态。2016年,使用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利用PC端的访问者。哈萨克斯坦网民使用的主要社交平台是Twitter、Facebook和VK。政府部门倾向于使用 Twitter和Facebook。媒体则在各大社交平台均开设认证账号。以Twitter平台为例,截至2016年底,媒体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哈巴尔电视台(订阅数为167,000)、Bnews.kz网站(订阅数为71,500),24kz电视台(订阅数为66,700)。2012年哈萨克斯坦对《大众传媒法》进行修订,将互联网媒体(博客、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等)纳入媒体范畴。

通讯社。哈萨克斯坦的三大通讯社是: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和哈巴尔通讯社。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简称:哈通社)是国家全资媒体,网站使用哈、俄、英、中四种文字发布各类消息;使用拉丁式哈文、阿拉伯式哈文与丝路上的18个媒体开展合作,与新华社、新疆天山网都有合作。2014年,哈通社开通了中文网,发布中亚消息,成为中亚第一家使用中文发布消息的网站,每天发稿量为40-50条,内容以经济、文化为主。中文网流量2万多,其中来自中国的流量有1万多。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是第一个独立的私营通讯社,影响较大,50%的稿件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每天使用哈、俄、英三种语言播发100条左右的消息。另外,还有私营的哈巴尔通讯社。

二、哈萨克斯坦媒体基本特征

从哈媒体构成、使用语种和影响力等方面看,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私营媒体占主体。据哈信息和通讯部的统计,截至2016年底,哈国内注册有2973家新闻媒体单位,16%为国有媒体,84%为私营媒体。虽然私营媒体占主体,但其大部分属于地方媒体,对舆论的形成和影响有限。私营媒体基本没有国家补贴,大多与俄罗斯媒体合作,俄方占有一定股份。专职记者较少,大多数兼职同时为多家媒体供稿,被采用后才有稿费。哈通社只有30%的产品为本部产出,70%由社会兼职人员完成。

二是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占主导地位。纸媒是在哈媒体中占比最大的媒体形态,广播电视影响力依然较大。在注册的各类媒体中,84%属于纸媒,8.8%为电子媒体,7.2%是通讯社和出版媒体。在平面媒体中报刊占40%,杂志占44%,其他出版物占16%。85%的平面媒体为私营媒体。

三是俄语为主要语言,媒体也最关注俄罗斯新闻。俄罗斯媒体对哈萨克斯坦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俄语仍是哈萨克斯坦使用率最高的语言。由于历史原因、语言相通等因素,哈俄关系在哈萨克斯坦对外关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哈方媒体特别关注俄罗斯新闻。长期以来,俄罗斯媒体在哈舆论形成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传播的最主要媒体是卫星通讯社,该通讯社主要报道中亚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对外关系。卫星网使用34种语言对海外传播,其中包括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吉克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斯坦的合办媒体中,90%是与俄罗斯合作开办的。据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的统计,中亚地区80%的网站属于俄文网站。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俄文网站所占比例分别是84%、81.8%、79.6%、 75.9%。另外,由于俄语普及率高以及本国主体民族语言和互联网技术不兼容,中亚各国的绝大部分新媒体产品使用俄语发布。endprint

四是媒体私有化下的有效管控。哈萨克斯坦私营媒体占主体。负责国家信息政策制定和媒体管理的主要部门是信息和通讯部,对于国家之间的媒体合作必须经该部审批,管制较严。现阶段,很多私营媒体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通常采用与媒体联合开展传播项目的方式,向媒体提供资金支持。媒体按照政府的新闻意向制作新闻产品,政府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把握其报道走向,如与政府能密切配合,可获得政府持久的资金支持。同时,哈政府重视加强对外国在哈媒体的管理。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哈萨克斯坦官方在该问题上与俄罗斯意见相左,两国媒体在报道该问题时持不同立场,媒体交锋时有发生。2013年2月,哈政府要求俄罗斯《消息报》关闭在哈分社。目前,来自20多个国家的150多名记者在哈常驻。哈萨克斯坦独立以后,西方媒体开始加强对哈传播力度。BBC、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通讯社均在哈开设了记者站。自2007年以来,BBC、美国之音、自由电台、EuroPlus电台等媒体停止了对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地区的短波广播,将传播渠道转向网络。

五是重视国际交流。哈萨克斯坦政府非常重视媒体在构建国际舆论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媒体交流对树立积极的国家形象的作用。欧亚媒体论坛是哈萨克斯坦增进与世界主要媒体联系的重要平台。近些年来,哈政府希望通过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加强媒体合作。2014年纳扎尔巴耶夫曾提议成立突厥语国家电视台。另外,哈政府经常就重大国际活动组织国际媒体公关团队。例如,2010年欧安组织峰会在阿斯塔纳举行。会议期间,哈政府成立了由西方媒体领衔的国际媒体小组,各自负责联络所在地区有影响力的媒体对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进行专访,以扩大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影响力。

三、积极推进对哈传播

中哈两国为近邻,但与两国高层的积极主动和友好互访相比,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仍十分有限。哈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量比较少,关于中国的正面声音也不多。很多人的中国印象主要源于对新疆的了解,而对整个中国内地和沿海都知之甚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11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在中苏矛盾冲突时期,哈萨克斯坦曾是反华前哨。当年苏联当局对中亚人灌输的有关中国的印象都是负面的,这种负面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且有一定市场。M-Vector调查公司201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1%的哈萨克斯坦受访者称中国为“威胁”。根据新疆师范大学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中亚地区的调查,40.4%的受访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单边项目或和本国无关的项目。受访者中有将近60%不认同或不清楚丝路经济带是各国的共同事业,仅有11%表示非常关注经济带的建设情况。近年来,随着两国社会、文化等领域交流的加强,哈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有所提升,但其认知仍不全面和客观。

影响哈民众对华认知的因素主要是媒体报道,但哈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第三国媒体。例如,俄罗斯的“链条”网络通讯社(Lenta.ru)和报刊网(Gazeta.ru)等私营媒体以及欧美和土耳其的部分媒体经常就界河水资源使用、中国产能和劳动力输出、土地租赁等话题制作和发布对中国有负面影响的新闻产品。另外,哈反对派媒体经常就中哈双方敏感问题炒作,以博取政治影响力。例如,在报道哈土地租赁问题时将“租赁”一词用“出售”代替,混淆受众视听,借机鼓吹中国租赁哈农业用地将导致后者被殖民的论调。

哈萨克斯坦是国际台对外传播的主要目标国之一。开办于1954年的俄语广播通过中短波覆盖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地区。2007年国际台在阿拉木图开设记者站。近年来国际台整合各类资源和平台,利用哈萨克语和俄语两种语言,对哈开展全媒体综合化传播。2013年9月7日,与哈通社、《实业报》、哈萨克斯坦国际文传电讯社、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BNews网站等五家媒体联合视频直播了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这是中国媒体首次与哈多家媒体联合进行网络视频直播。2015年,国际台推出了《知中国—新丝绸之路》哈萨克语客户端,为赴华工作、学习和旅游的哈国受众提供新媒体服务。2017年6月初,在习近平主席访哈和上合组织峰会召开前夕,国际台与哈萨克斯坦《实业报》联合制作发行的俄文杂志《中国风·哈萨克斯坦特刊》首发式在阿斯塔纳举行。这标志着该杂志首次在中亚国家发行,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其他俄语国家扩展。另外,国际台正与“哈萨克斯坦”电视台就《你好,中国》系列视频片播出一事进行沟通,对哈传播取得明显进展。

但目前总体上说还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加强对哈萨斯坦的传播。

一要深入研究哈媒体发展概况,做到有的放矢。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国家和地区。哈官方媒体对中哈双边关系发展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在报道上持支持态度,但部分私营媒体和反对派媒体时常利用各类话题扩散“中国威胁论”。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哈萨克斯坦国内媒体的概况,了解哈国内主流媒体的议题设置及报道倾向,有针对性地加大定向传播,特别是就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及时解疑释惑,避免哈民众被误导,加深两国人民间的了解。

二要加大用俄语、哈语制作中国新闻信息的合作传播力度。合作传播是实施对哈传播的有效途径。对哈传播需要借助各种渠道,加大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广播电台、电视台、哈通社、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的合作,特别是充分重视Facebook、Twitter、VK等社交媒体的作用,主动提供有关中国内容的俄语和哈语节目,不仅仅限于新疆内容,及时将中国的最新变化,以及中国的政策主张,中国的旅游、饮食、影视、民俗等,借助哈主流媒体平台传递给哈萨克斯坦人民,使其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现代、开放、友好、进步的中国,增加对中国的认同感。

三要加强中国在哈企业的宣传力度。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站。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大量进入哈萨克斯坦,在当地投资设厂,援建学校,解决百姓就业,服务當地民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哈传播要深入对象国挖掘素材,使用当地话语体系,报道当地民生改善状况,用当地老百姓的亲身经历,讲述其获得感,通过生动真实的故事,将丝绸之路宏大报道转化为具体的生动案例,化解当地于我不利的报道和传闻,引导民心走向,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针对哈私营媒体资金不足的特点,企业可以与之开展相关合作。

四要加强媒体互动,开展联合策划媒体活动,增进双方了解。哈总统战略研究所中国问题首席专家瑟罗耶什金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接受国际台专访时表示,哈中两国有必要合作开展社会公关活动,向两国民众全面客观地介绍各类对接项目进展。因此,可以在中哈媒体间加大人员交流力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项目培训,就双边重大事项联合进行跨国采访,带动两国民众的沟通与交流,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萨克斯坦通讯社
接棒
哈萨克斯坦6月提前大选
希腊转移1.85万名难民至别国
侦探通讯社
侦探通讯社
狼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