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城市水系治理变迁与成效

2017-10-10 01:16徐智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环城水系绍兴

徐智麟

(绍兴市水利局,浙江 绍兴 312000)

绍兴城市水系治理变迁与成效

徐智麟

(绍兴市水利局,浙江 绍兴 312000)

城市河湖水系是城市发展及居住环境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和发展.绍兴的城市特色决定了其发展必然与水相连,而治水尤重.绍兴水系在历史上几经治理,累有变迁,从越国时期的平原河网水系形成如今的曹娥江大水系,城市也因之不断发展繁华.绍兴城市水系在治理经过拓联大环河、修治古运河、疏清古城河、通浚新区河、整治古鉴湖等多项举措,并在治理实践中传承弘扬了大禹治水的精神.

水系;治理;变迁;成效

水是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健康和谐美丽的城市水系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与水相关的资源环境、文化景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城市河湖水系是城市发展及居住环境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系的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和发展.

绍兴城的城市特色决定了其发展必然与水紧密相连,而治水肯定是贯穿其中的关键篇章.从古代大禹治水到汉代太守马臻修筑鉴湖,从晋贺循疏凿运河、唐修海塘到明修三江闸,绍兴治水代有所成.1999年,绍兴启动了市区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至今已再次谱写出绍兴城市建设史和水利发展史上的华彩篇章.

在河湖水系治理中,梳理其治理变化过程和成效,无不透出大禹治水精神的光芒.

1 绍兴城市河湖水系的变迁

1.1 绍兴城市水系的起源

气候地理环境是历史演进的舞台,也是水系形成的基础条件.气候地理环境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在历史发展的早期更具有重要的作用.绍兴山水地貌独特,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带,地貌多样,地势由西南山区向东北平原和杭州湾倾斜趋势.绍虞平原平均海拔在5~10 m左右.地表江河纵横,湖泊棋布.

绍兴气候环境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湿润多雨,绍虞平原一年中约有1是阴雨天,平均降水量达1 400 mm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6.2~16.5 ℃.丰沛的雨量经山区大面积集雨后,从高向低依势流向平原,使得绍虞平原形成有30余处湖泊,2 000 km的河流成为了河网型水库,这些湖泊与水库达到滞洪、排涝、蓄水、用水及水上交通的功效,然后再从三江口注入杭州湾[1].

1.2 绍兴水系形成

绍兴江河水系依山脉而分,龙门山脉是富春江和浦阳江的分水岭;会稽山是境内的主要山脉,连绵于柯桥区南部、诸暨东部和嵊县西北部,为浦阳江和曹娥江的分水岭;四明山连绵于上虞东南部,嵊县东部和新昌东北部,为曹娥江和甬江的分水岭;天台山绵亘于嵊县南部和新昌东南部,为曹娥江、甬江和灵江的分水岭.受地质构造和山脉走向制约,境内形成了浦阳江、曹娥江和鉴湖水系[2].

1.3 绍兴城市水系的演变

1.3.1 越国时期的平原河网水系

越地曾被视为一片穷山恶水,这种境况到春秋越国时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越国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兴建,改造了平原的河网水系,促进了春秋时期绍兴地区经济的发展.宁绍平原的水环境到春秋晚期越王句践“徙治山北”后开始进行了巨大的改造.据《越绝书》记载,当时在宁绍平原的西部(山会平原)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如富中大塘、练塘、吴塘、苦竹塘、石塘、山阴故陆道、山阴故水道、大城城墙等.

1.3.2 鉴湖水系的形成与式微

鉴湖位于会稽山北麓,在古代山阴、会稽两县境内.它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是和今安徽寿县的芍陂和河南息县以北的鸿隙陂齐名的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蓄水工程之一(见图1).

图1 古鉴湖图

公元140年(东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郡太守马臻主持修筑鉴湖.鉴湖巧妙地利用了山—原—海高程上的变化,以会稽郡城为中心,分东西两段筑起堤塘,拦蓄会稽山脉诸溪之水,湖堤与稽北丘陵之间,从山麓冲积扇以下,包括所有平原、洼地、河漫滩等,都因积水而成为一片泽国,这样就形成了古鉴湖.鉴湖由于是筑塘成湖,水位抬高,于是就可以顺着自然地势启放湖水灌田.在当时和此后的一段时期,鉴湖以其工程规划之合理、建筑之完整、设施之齐全、管理之科学,均在国内人工蓄水工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鉴湖为绍兴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鉴湖自身的变迁、社会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的发展,对山会平原北部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湖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鉴湖无法解决后海涌潮沿潮汐河流上溯北部平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反过来也了促使鉴湖的湮废.

海塘的完成,使远离南塘的土地也具备了垦植的条件,因此,在南部围垦湖田,让水体转移到北部,就成为大势所趋.此事在北宋盛行,到南宋就基本完成.南塘消失使原来的鉴湖成为一片阡陌纵横的河江农田.湖水一部分转入北部,形成如瓜渚湖、犭央犭茶湖等许多新的湖泊,使山会平原的水系发生变化.

1.3.3 运河水系的形成

史料研究表明西兴运河为:山会平原段西起浦阳江(西小江、钱清江),东濒曹娥江(东小江),南屏会稽山,北以萧绍(山会)海塘为界,从西兴起到郡城止.运河水系特指绍兴北部平原区(山会平原)内以运河为主干,以河湖网为特色,以海塘为屏障,以三江闸为枢纽的平原河湖水系,整体以运河串联水系的主干河道.运河水系是在鉴湖水系的基础上,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而成形.贺循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疏建西兴运河是运河水系的肇始;唐宋时期大规模修筑山会海塘,为运河水系与后海隔绝创造了条件;南宋鉴湖湮废,使这一段主干河道作用更加地突出;明开碛堰使浦阳江归复故道,基本隔断了运河水系与浦阳江的联系,后来,于嘉靖十年(1537年),汤绍恩建三江闸,使水系吐纳有节,运河水系最终才真正成为内河水系并确立.

2008年12月18日,曹娥江口门大闸正式启用,标志着曹娥江大水系时代的到来.

1.3.4 曹娥江大水系的逐渐形成

(1)曹娥江原水系

曹娥江干流过去曾分段称为剡溪、上虞江、舜江和东小江,后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而改今名.曹娥江上游属山溪性河流,下游原属潮汐河道,在2008年底曹娥江河口大闸建成后成为内河.干流长197 km,平均比降3.0‰.主流澄潭江发源于磐安县尚湖镇城塘坪长坞,向北流经新昌县的镜岭、澄潭、梅渚至嵊州市苍岩,转东北流至下南田,右纳新昌江后称曹娥江;再下行左纳长乐江,北流约4 km,右纳黄泽江,干支流形成扇形汇集于嵊州市城区南北约6 km范围内,继续向北流,右纳嵊溪,经三界镇入上虞区境,流经章镇右纳隐潭溪,至浦口右纳下管溪,至上浦左纳小舜江,流经蒿坝,至百官镇以北折向西北,在新三江闸下游经曹娥江河口大闸注入钱塘江河口段.曹娥江东沙埠以下河段长度78 km,在新三江闸以下河宽达1.2~1.6 km.曹娥江主要一级支流(自上而下)有左纡江、小乌溪、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嵊溪、隐潭溪、下管溪、小舜江等,以长乐江为最大.流域面积6 080 km2,其中绍兴境内5 169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2.6%,是绍兴市境内最大的河流[3].

(2)引水工程扩大了曹娥江流域

2006年,绍兴市委、市政府经过慎重决策,正式提出实施绍兴市城区曹娥江引水工程.工程引水口位于上浦闸库区小舜江口,主要由进口河道、进口闸站、输水隧洞、连接箱涵、出口河道、下游配水节制闸和调度控制中心等组成.整个工程从小舜江口至平水东江节制闸全长约26 km,其中输水隧洞全长14.673 km,工程静态总投资4.97亿元.历时近3年建设,曹娥江引水工程正式建成通水.曹娥江引水工程示意图(见图2).

曹娥江水流经南环河,漫延至市区行政区域内的大小河道,带来新的活力.工程自2月14日正式通水以来,已初步实现了活水进城的目标.进口河道、闸站、隧洞、出口箱涵等均已达到设计工况和设计要求.从水量的情况看,已达到了每秒10 m3的径流标准,日引水量达86万m3.运行以来,年引水量已达到2.4亿m3.为让来自曹娥江的清水最大限度地流淌在市区河道,曹娥江大闸、上浦闸、新三江闸、马山闸、平水东江闸、平水西江闸、禹陵闸、环城东河闸以及绍兴城区8 km2以内的节制闸等按照调度规程,协调一致进行调度.市区内河东郭、南门、螺丝畈三个泵站加强翻水力度,实现了24 h翻水,以使曹娥江水最大限度地在城区流动起来.据测算,环城河及内河水1 a可替换10次以上.

图2 曹娥江引水工程示意图

通过曹娥江引水工程,使整个市区(除山区外)全成为了曹娥江流域,从曹娥江引水,最后水又回流曹娥江出海,这样便大大扩展了曹娥江流域.

(3)大闸使绍虞河流汇聚曹娥江

中国第一河口大闸的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是国家批准实施的大(Ⅰ)型水利项目,在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浙东引水起着重要枢纽的作用,也是绍兴大城市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曹娥江大闸是绍兴大城市建设启动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对绍兴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至2009年6月底,如期完成国家批复初步设计工程建设内容,年底完成细部完善、内部装饰及文化配套等各项工程扫尾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2.37亿元.工程荣获浙江省“钱江杯”和“鲁班奖”.2005年12月30日在河口工地现场,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宣布“浙东引水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开工”并启动开工按纽.2008年12月18日大闸下闸蓄水,标志着大闸功能性建筑全部完工,并进入运行阶段.

(4)区划变革使曹娥江成区内河

201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浙江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要求,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撤销县级上虞市,设立绍兴市上虞区.由此,曹娥江从最初上虞与会稽的一条县域界河,到东关划归上虞而变成县城内河,再次演变为了一条市区内河.

绍兴市境之内原分为3个水系,即曹娥江水系、鉴湖水系、浦阳江水系.浦阳江单独成系且由萧山入海,鉴湖因湮废而被运河及平原河网水系所取代,唯曹娥江水系千年未变,且随着越地水利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为既关联新昌、嵊州,又影响上虞、柯桥、越城三区的大水系.无论是流经的区域及面积,还是水系的干支流及最终出海口,尤其关键的是上游有源源不断的来水,下游有调度蓄泄的大闸,这是形成大水系所工具备的关键要件.由此,曹娥江大水系跃然成形.

综观越地水系的变迁总是与绍兴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历代先贤“因天才就地理”,“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而又能动地改造自然,终使绍兴一路发展,成为“鱼米之乡”、“江南水城”、“东南大邑”.

2 绍兴城市水系演变成效

2.1 越国河网水系改造的意义

越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大量发展,因以围堤筑塘开发沼泽平原而起,并逐渐由南向北推进.实乃后世鉴湖、运河和海塘之嚆矢.它对山会平原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了稻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水稻得以大面积种植.在春秋时期,这一地区的水稻作农业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整个平原地区的水上交通运输网.

(3)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铸业和造船业得以迅速发展.铸造青铜器,要解决铜矿的开采和冶炼问题.这首先要求解决矿区和冶炼中心的运输问题.越国的水利工程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春秋时期,越国的造船业发展迅速.这是因为,一方面,当地越人原来就有习水扁舟的传统,以擅长舟楫著称海内.由于这一时期水利工程的建筑,水上交通运输网的贯通,相互交流的频繁,船舶作为这一地区主要交通工具的需求日益扩大,从而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越国大规模的战役中都动用水军,舟师的建设直接促使造船业的发展.春秋时期,越国的船有各种名称和形制,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舲、戈船、楼船、乘舟、方舟、大船等.

(4)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并为这一地区日后经济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2 鉴湖水系的功效

鉴湖是古代越地的一个划时代的水利工程.它的兴建对越地的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原来沮洳的山会平原,逐渐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1)优化了越地的自然面貌

鉴湖把山会平原从原来的咸潮直薄、土地斥卤、沼泽连绵的穷乡僻壤,改造成为灌溉便利、泄洪快捷、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同时,促时了生态环境的优化,使稽山鉴水成为“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人间胜境.

(2)造就越地的繁荣

鉴湖工程的创建使山会平原北部的沼泽地获得了大面积的改造,有“九千顷”农田成为灌溉便利、泄洪快捷的旱涝保收的水稻田.“傍湖”良田,已是“亩值一金”,该地区的繁盛甚至超过了当时富庶的关中地区.鉴湖的建成,湖面宽广,蓄水丰富,使宁绍平原的水上航运得到空前的发展.

(3)造就越地文化的兴盛

鉴湖使越地的自然环境得到了优化与美化,使稽山镜水成为一个人间胜境.会稽山青,鉴湖水秀,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优美自然风光曾吸引不少的历化文人学士,他们纷纷到这里游览甚至定居,为这一地区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吸引了中原大族及主流文化萃聚越地,使越地在文化上极一时之盛.而其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兰亭修禊.唐代诗人竞相游越,更是形成了一条灿烂的“唐诗之路”.及至宋、元、明、清,依然讴歌不断.

2.3 运河水系的功效

浙东运河水系是从鉴湖水系脱胎形成的,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大致分为灌溉、航运、漕运、水驿四个部分.水系约有水面142 km,平均水深2.44 m,正常蓄水量3.46亿m3.灌溉运河两岸的耕地是浙东运河的一大重要任务.南朝时设置堰埭4座,唐代元和十年(815年)运河官塘得到修筑,浙东运河蓄水排涝的功用得到完善.从宋代至明清,历代修缮运河河网蓄泄设施,使得运河的闸坝节制系统较为完善.三江闸起到抵御咸潮和调蓄淡水的作用,保护了萧绍平原约533.33 km2的农田和环境.

航运是浙东运河重要的功能,它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一段,也是日本遣唐使从海路到明州(今宁波),再从内河水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路.“中间不少信使和商品的往来,都通过自明州至越州的水道北上.”浙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粮征发地区,因而浙东运河承担了漕运的重要任务.直到明代,经由浙东运河的漕运仍然较为发达.浙东运河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作为驿道存在,曾设立西兴驿,途径浙东运河转发各地来往绍兴、宁波、台州的公文.同时还设有递铺,负责邮政事务[4].

2.4 曹娥江大水系的初期功效

近几年来,随着杭州湾海岸线向北推进和绍兴三江口外大片海涂的形成,源出会稽山麓的西小江、漓渚江、南池江、平水江等十几条山溪性河流与鉴湖、萧绍运河等构成的河网水系,由于大闸的建造,也不再直接入海而注入曹娥江,绍兴平原河网水系由此汇聚曹娥江,并由单一可控的大闸出海,曹娥江大水系形成.

大闸工程不但具有防潮、防洪、治涝、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改善和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而且建成后变92 km的感潮河段为内陆河,使曹娥江江道成为近50 km2的河道水库,并可综合调蓄该地区水资源.随着曹娥江两岸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沟通江海交通、改善航运条件出发,迫切需要发展港口、码头和出海通航,亟需在曹娥江口建设通海船闸.根据规划,曹娥江通航标准为1 000 t级船舶的3级航道.工程河段历史上具有江道宽浅、潮流强急、流路多变等不利条件,随着“治江围涂工程”规划的实施,钱塘江尖山河段南岸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深槽,为船闸建设创造了有利时机和条件,随着绍兴港建成,通海船闸建设巳进入规划阶段.

2010年,浙江省人大通过了《曹娥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绍兴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贯彻落实〈浙江省曹娥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由此,开启了曹娥江流域水环境的立法保护.

3 绍兴当代城市水系的治理及成效

3.1 环城河综合治理的典范

绍兴环城河外与浙东古运河、鉴湖相连,内与城区河道相通,全长12.5 km,河宽在30~100 m之间,历史久远,文化深厚.为了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防洪工程,依据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以河道综合治理和改善城市水环境为主线,集水利、城建、环保、文化、旅游等5大功能于一体,开展了河道综合整治.经过两年的努力,使原本岸塌、水脏、淤深、建乱、绿少的环城河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得到显著提高.粉墙黛瓦相映白玉长堤,水城特色形象更加鲜明,古城水乡重现旖旎风光[5].

(1)环城河治理特色

环城河的治理和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防洪河道整治工程.在整个治理过程中,把开展防洪整治工作与推进城市建设、挖掘古越文化、实施民心工程及创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城市水利建设的新路子.

(2)环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成效

2003年,环城河获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环城河不仅是绍兴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了绍兴市一条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水乡特色浓厚的旅游线和休闲带.2004年,绍兴市区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绍兴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环城河的整治,改善了广大居民的居住环境,使水体质量明显好转,使古城新区得到有机衔接,对有关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恢复了部分原有古迹,延续了绍兴的历史文脉.

(3)环城河整治工程的历史意义

环城河的整治使单一的水利工程发挥了潜在的多功能作用,使环城河成为了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品位,彰显出城市特色,而且使绍兴从此走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迷途,找准了绍兴城市的特色定位及个性魅力所在,彰显出了绍兴的水城神韵.绍兴水利以此为契机,在城市水环境整治中,以卓有成效的作为,取得良好的治水效果.

3.2 城市水系宏观层面的治理

环城河整治取得巨大成功,获得各界的肯定,从此,绍兴不但明确了城市水利的方向目标,而且找到了城市特色的经纬坐标,绍兴水系综合整治开始进入快车道.自此始,绍兴渐次展开其它河道治理……大环河、古运河、大闸、三湖六湖连通、活水、清水等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3.2.1 城市水系治理概况

(1)拓联大环河

在环城河成功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在水中,水绕城走”的绍兴城市建设发展思路,在古环城河外,再拓建串联大环河.从平水东江到大环河南河,西北利用平原河网现有河道修建串联,经过3年时间建设,使全长35 km的大环河全线贯通.

(2)修治古运河

按照“传承古越文脉,展示水乡风情”和“一古到底”的思路,对全长14.5 km的古运河进行全线整治.其中一期运河园于2002年10月动工,2003年9月建成开放,景区面积28万m2,全长4.5 km,总投资6 000多万元.2004年开始,实施了龙横江整治,建成鹿湖园.

(3)疏清古城河

占地8.3 km2的古城内有河道18条.这些河道与沿河民居、城市街道紧密相依,是绍兴古城的历史河、文化河和特色河,通过截留污水、城外翻水、修砌河磡、修复沿河民居、建设历史街区等手段,使古城河道恢复生机和活力,重现了清流潺碧、虹桥卧波、粉墙黛瓦的美景.

(4)通浚新区河

随着城市的拓展,大量农村河道变成了城市河.近年来,做到城市建设到哪里,新理念的河道就整治到那里,新区河湖相联通,先后启动完成了“三湖”“六湖”连通工程,成为水城建设的新亮点[6].

(5)整治古鉴湖

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长5.35 km,规划面积1.259 2 km2.通过水系整治、文化遗迹保护、景观建设等实施鉴湖水域的保护,改善鉴湖周边生态环境;通过整治,将鉴湖区域建成集绍兴地方历史、风光、民俗风情等集中展示的标志性地区,建设水上旅游等重要的游线,让周边居民可以有休闲健身的公共水岸空间.目前,工程一、二期巳竣工,并先后荣获了浙江省河道生态建设优秀示范工程和浙江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6)升级亮化效

为拓展旅游功能,推出夜游环城河项目.2012年进行亮化工程提档升级,投资近亿元.入夜的城河,灯光辉映,大屏映播《大美绍兴》,喷泉龙舞,引人入胜.迪荡湖亮化工程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水岸一体,达到了规划设计建设的完美,实为臻品.

(7)通连步行道

2012年实施了环城河步行道贯通升级工程,投资近亿元.加上前期供水水库——汤浦水库的建设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绍兴共投入几百余亿元,进行了“上中下水”的综合治理,终于形成了今天良好的城市水系和水环境.环城河步行道工程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环城河成为真正的市民乐园,城市旅游的又一亮点,对于深入挖掘水城旅游内涵、发展水上旅游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2.2 城市水系宏观治理成效

(1)生态成效显著体现

如环城河的整治,使水体质量明显好转.市区环城河水质由1999年的Ⅴ类甚至劣Ⅴ类提升到目前的Ⅲ类、局部二类.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沿河居民告别了臭气熏天的日子.每年环城河中游泳、嬉水的人们越来越多.绍兴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每年在环城河上开赛.同时也带动水上旅游的发展,环城河夜游,成为当前绍兴水城旅游的一个品牌.

(2)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根据老城区内河水质情况,从南、东、西三个方向将环城河中的水抽入内河,利用内河与环城河中的几个闸门,将内河水位蓄高至4.2 m,再向北通过闸顶自流入环城河,从而形成内河水流的循环,以达到改善内河水质的目的.通过配水措施,将曹娥江水有效引入市区各主要河道,特别是环城河,再通过翻水泵站将水翻入内河,从而有效改善内河水质.

(3)经济成效逐渐显现

通过城市水系的整治建设,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解决了大量水土资源长期闲置甚至流失的问题;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效益的发挥.同时,环境对于招商引资的助力,新兴产业的勃发,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大量直接、间接的工作岗位,增加了下岗、失业或待业人员的就业机会.每年水上游客数达到了10余万人次,休闲健身市民则不计其数.

(4)社会成效长期体现

城市水系的整治,改善了广大居民的居住环境.在环城河整治过程中,拆迁了沿河3 000多户居民,共涉及10 000多人,使广大被拆迁居民告别了原先低矮、潮湿、阴暗、狭窄的破旧住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新兴住宅小区,稽山新村、风泽园、水木清华、枕河人家等一批设施齐全的拆迁居民安置小区相继建成.整治使人居环境变得更加宜人,枕河而居成为广大居民的居住首选,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城市水系的整治成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5)文化成效成为亮点

城市水系的综合整治还对有关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恢复了部分原有古迹,延续了绍兴的历史文脉.通过景点中的展览馆及楹联匾额、图文雕塑、建筑铺装等形式,提升了景点的文化品位和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内涵,突显出绍兴丰厚的历史文化,体现了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风貌,同时也将水的物质、精神、景观、文化理念融入了水环境建设工作和市民的生活当中[7-8].

综观当代绍兴水系综合治理和城市发展,无不感受到大禹治水精神的光芒.首先是因势利导治水,抓住城市防洪契机,全方位开展水系治理,供、用、排一体.其次是公而忘私干事,绍兴治水缵禹之绪,上下同心,代有所成.最后是实事求是谋划,抓住绍兴江南水城特性,以规划为龙头,进行综合功能整治,其做法成为了全国城市水利建设的典范.

[1] 盛鸿郎.绍兴水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张校军.绍兴·鉴湖[M].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0.

[3] 谭徐明.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及价值评估[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4] 浙江省水利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水利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 王建华.越文化与水环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方 杰.越国文化[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8.

[7] 何信恩.修志文存——《绍兴市志》编纂实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8] 王建华.鉴湖水系与越地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Change and Effect of River System Management in Shaoxing

XU Zhi-lin

(Shaoxing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Shaoxing 312000, China)

Urban water system of rivers and lak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ast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s of Shaoxing determines its development to be connected with water, and the water treatmen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e water system in Shaoxing has been managed several times in the past, changing from the plain river system in Yue Period to the great water system of Cao’e River, and the city has been prospering continuously.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river system in Shaoxing city witnessed the measures such as the dredging of the ancient canal, the improving of the ancient moat,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river, and the regulating of ancient Jianhu,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spirit of Dayu.

river system; management; change; effect

TV213.2

A

1008-536X(2017)03-0005-07

2016-09-28

徐智麟(1959-),男,浙江绍兴人,绍兴名贤馆馆长,绍兴市水文化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从事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

猜你喜欢
环城水系绍兴
绍兴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机械发泡温拌沥青技术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应用
环城旅行
绍兴大闯关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