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藤湖南《中国中古的文化》承袭赵翼著作略考*

2017-10-10 03:05
国际汉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内藤士族中古

日本京都学派树立的治学理念和方法深受清代乾嘉实证主义的影响。①钱婉约:《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2—52页。其中,东洋史学京都学派开山祖师之一内藤湖南(Naito Konan,1866—1934)受乾嘉历史考证学派主将之一赵翼(1727—1814)的显著影响,尤能清晰地反映出中日两大学术流派之间的学脉传承关系。葭森健介明确列举了内藤征引赵翼著作之处,并指出内藤关于门阀政治、文化的认识从清代考证学家那里获取灵感的可能性非常大。②葭森健介著,张学锋译:《内藤湖南与京都文化史学》,载日本内藤湖南研究会编著《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255—256页注释45。刘正称精研赵翼著作是内藤及其弟子乃至整个京都学派治史的重要法宝。③刘正:《京都学派汉学史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年,第72、82页。这些认识切合实情,可惜具体论证不足。

福原启郎以《中国中古的文化》④原名《支那中古的文化》,收入《内藤湖南全集》第十卷,初版于1947年,系据内藤湖南于1926年讲授的“支那中古的文化”课程的笔记整理而得。为文本基础考察了内藤的“中世贵族论”,盛赞此论富于“独创性”,“首开贵族制研究之端绪”,并点出了赵翼著作对内藤创立“中世贵族论”的影响;不过,他称内藤借以阐发贵族论所引史料除《明夷待访录》之“置相”条和《廿二史札记》之“东汉尚名节”条以外和于其他方面几乎完全未涉及。⑤福原启郎著,胡宝华译:《内藤湖南关于中世贵族形成的思考方式—通过〈支那中古的文化〉的分析》,载日本内藤湖南研究会编著《内藤湖南的世界》,第279页。这一论断是不准确的,严重低估了赵翼著作对内藤的影响。本稿主要运用文献对照的方法,例举能够直接反映出《中国中古的文化》承袭赵翼著作的部分问题略加考述,晦者释之,疑者辨之,误者正之,以揭明此旨。

一、两汉勋贵文化素养问题

赵翼通过归纳史事认识到,汉代帝王和后妃多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不少诏令系亲自草拟;西汉开国君臣多出身寒微,文化素养较低,而东汉开国功臣多出身儒士,文化素养较高。内藤显然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几乎复述了赵翼所述内容。为使读者有一直观认识,兹列表1对照如下:

表1 两汉勋贵文化素养

通过内容对照,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国中古的文化》承袭了《廿二史札记》的内容。前者所述内容全然没有超出后者所述内容之范围,甚至连前后汉的比较及列举人物的顺序都一样。所不同者主要有两点:第一,赵翼所述内容繁多,连篇累牍,引文省略部分多是具体事例,而内藤所述内容较具概括性,用语简略;第二,赵翼表达的信息散落在不同条目下,而内藤将之捉置一处,同条共贯。

二、两汉气节问题

作为先秦游侠之气的流风余韵,汉代出现了大量崇尚名节的现象,不过此时已与先秦有所不同,有虚情假意以借此鸣高者,有轻生重义以博取私名者,可谓乱象纷纭。赵翼对此多有论述,且表达了自己的爱憎褒贬,还指出了一些成因。内藤论述这些现象时接受了赵翼的见解,并做出了十分相近的叙述(见表2):

⑤ 《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五《东汉尚名节》,第104—106页。

(续上表)

表2 两汉气节

内藤所述内容是赵翼所述内容的一部分,二者在见解、逻辑、叙述思路和文字表述上几乎完全一致,承袭关系一目了然。

三、南北朝尊崇士族问题

南北朝时,主导政治、社会、文化活动的核心要素是门第。士族与庶族之间等级森严,士族主导政治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也享有种种特权;偶有士族礼贤下士便被认为具有高风亮节;庶族遭受凌辱亦无可奈何,即使偶握权柄也摆脱不了门第所限,不敢以富贵骄人;阀阅观念根深蒂固,士庶有别被视为理所当然,纵使天子也无力扭转。赵翼对这些问题的论述可谓连篇累牍,内藤几乎照搬了赵翼叙述的内容(见表3):

《陔余丛考》《廿二史札记》 《中国中古的文化》六朝最重氏族。盖自魏以来,九品中正之法行,选举多用世族,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当其入仕之始,高下已分。……间有不恃门第,肯降心俯就卑秩,如羊欣、王筠之流,已传为盛德之事。而单门寒士,亦遂自视微陋,不敢与世家相颉颃。……王敬则与王俭同拜开府仪同,徐孝嗣谓俭曰:“今日可谓连璧。”俭曰:“不意老子遂与韩非同传。”敬则闻之曰:“我南沙小吏,徼幸遂与王卫军同日拜三公,夫复何恨!”……当时风尚右豪宗而贱寒畯,南北皆然,牢不可破。……欲力矫其弊,终不能挽回万一。甚至习俗所趋,积重难返,虽帝王欲变易之而不能者。……纪僧真自寒官历至尉军府参军主薄,宋孝武帝尝目送之,曰:“人生何必计门户,纪僧真堂九品中正法实施以后,做官的人多从贵族中选出,即所谓的“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门”。贵族从一开始,其出世的方式就与众不同。……望族当然是与望族通婚,而不与卑贱者通婚。但是,即便是在当时,贵族的傲慢自负也未被认为是件好事。其中有些人虽身为贵族,但不依仗门阀,他们善待那些身份低的官吏,并亲身担任小官吏,以此为盛德。不过,大部分人因品位不同而官职也不同,特别是下品的家族,不敢争门第,即便有好的官职,也坚决辞而不受。刘宋时期,王俭出身名门,有学问,是当时的名人。王敬则的出身门第不高。两人同时就开府仪同之职时,有个人祝贺王俭说,今日可谓连璧。可是王俭却说,此意非也。老子始终

(续上表)

表3 南北朝尊崇士族

内藤所述内容在基本观点、例证选取、论证思路上与赵翼所述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取自赵翼著作的引文中省略之处大多是为论证观点而选取的例证,这些例证虽引自其他史籍,但节取哪些事例本身可以体现史家主体意识;内藤若从原始材料中引述事例,必然会与赵翼所选事例有些出入。但是,通过文献对照可以发现,内藤所选事例并未超出赵翼所选事例的范围;赵翼引述事例有不准确之处,内藤也跟着错下去。由此可见,内藤根本未读原始材料,而是直接依凭赵翼著作来展开叙述的。这种现象在内藤著作中较为普遍。

四、南朝庶族掌理机要问题

庶族掌理机要的现象在南朝和北朝均有,以南朝为多。南朝开国之君往往出身寒微,倾向于将庶族引为心腹;士族天生就身居高位,养尊处优,争胜心淡漠,执政能力逐渐弱化;而庶族为改变劣势命运积极向上,通过建功立业逐渐掌握政权,但掌权后多招权纳贿、拉帮结派。赵翼意识到这些问题,并立有“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等条目予以叙述,内藤仿其名目专辟“寒人掌握机要的弊端”一节,复述了赵翼所述内容的一部分。兹节选部分内容列表4对照如下:

表4 南朝庶族掌理机要

二人在观点、逻辑、叙述思路上别无二致,承袭关系十分清楚。不同之处是,内藤将散落于赵翼著作各处的信息析出后冶于一炉,并试图借赵翼提供的思想资源来构建其贵族政治理论。

五、南北朝婚姻习俗问题

在阀阅观念浓郁的南北朝时期,婚姻习俗以门第为首要考虑因素;庶族若能攀上士族的高枝,便会被视为无上的荣耀,哪怕庶族再得势、士族再没落,也无力免俗;积习既久,风气所趋,纵使帝王贵胄也难以抗拒;能够动摇阀阅高墙的是财富,高门大族贪财嗜利,情愿放下骄矜的身段与庶族联姻,寒门卑户将与士族联姻视为晋身之阶。身份与财富联姻,催生出“财婚”现象。赵翼对这些问题的论述直接被内藤承袭(见表5):

表5 南北朝婚姻习俗

内藤明确提及获取历史信息的来源是《廿二史札记》。赵翼立有“财婚”条目,内藤受其影响专辟“财婚等等”一节。赵翼展开叙述时征引了其他史籍,内藤同样征引这些史籍,引据的事例也与赵翼引据的事例无异。从语境中分析可知,内藤引文中所称“另外书中还说”之“书”当指《廿二史札记》,而“书中还说”之内容实际上是取自《元孝友传》,只不过赵翼引据了《元孝友传》而已。从这些信息可以探知,内藤展开历史叙述的文本依据并非赵翼援据的原始材料,而是赵翼的著作。

六、汉唐间谱学发展问题

谱牒之学古已有之,但南北朝时期最为盛行;士族借之炫耀高门显第,表达优越感,防范门阀制度遭破坏;庶族羞于出身寒微,试图借之私抬门第从而跻身士族之列;谱牒是历史地形成的,皇族未必优于世家大族;谱牒是施行九品中正法的依据,多为士族支配,庶族中即使偶有以军功荣升者,也无力撼动这种秩序。赵翼在钩稽史事中得出这些认识,内藤则直接照搬了赵翼的论述(见表6):

《陔余丛考》 《中国中古的文化》至魏九品中正法行,于是权归右姓,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宋元嘉中,始以七条征发,于是伪状巧籍滋多。齐设郎令史以掌之,益行奸货,昨日卑细,今日便成士流。宋、齐二代,士庶不分,实由于此。……北朝虽专门者少,然魏太和中,诏诸郡中正各立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名方司格。……唐兴,……有以私意为高下者,人辄非之。许敬宗以贞观所定《氏族志》之不载武后本望,李义府亦耻其先世不见叙,更奏删正,以仕唐官五品以上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进者亦得入,搢绅嗤之,以为勋格。又可见谱学之严,虽有当朝势力,不得遽为升降也。……其见于《唐书》者,曰:过江则为在这样的门阀社会,有一门学问随之发展起来。记事的历史就是把社会上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并观察其变化。在这当中产生出了被称作“谱学”的事物。赵翼的《陔余丛考》卷十七中设有‘谱学’一项,对此做了论述。……随着人们对家谱的重视,还出现了窜改家谱的等级高下,用以蒙骗他人的人。在唐代,出身微贱,后因军功而晋升的人得以加人贵族的行列,这种贵族被称之为“勋格”,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称呼。伪造家谱,将门第抬高或降低的人受到社会的鄙视。③在唐代仍残存的大姓中最著名的有,西晋至东晋时期,由北向南渡过长江的王、谢、袁、萧等氏。他们也被称作“侨姓”。原

(续上表)

表6 汉唐间谱学发展

对照文献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承袭关系昭著。左右两侧引文省略的一些内容也能反映出二者的承袭关系,如:赵翼对谱学展开一番考镜源流,指出谱学源自周代,并举出刘邦和沈约的例子,还引据《唐书》《风俗通》《潜夫论》《姓氏薄状》等文献展开论述;内藤也认为谱学始于周代,也提及刘邦和沈约,同样借助上述文献展开叙述。

除以上枚举的例证之外,还有许多例证可以表明内藤承袭赵翼著作的事实。如,《中国中古的文化》对西汉初年妃后出身寒微的叙述基本照搬《廿二史札记》卷三《汉初妃后多出微贱》的内容;对惠帝娶外甥女为皇后和公主毫不避讳拥有情夫之汉宫乱象的叙述完全照搬了《廿二史札记》卷三《婚娶不论行辈》《汉公主不讳私夫》的内容;对中古时期政治世袭与学问世袭之关系的论述直接受到《廿二史札记》卷五《四世三公》《累世经学》的影响;对光武帝利用谶纬夺取政权的叙述承袭了《廿二史札记》卷四《光武信谶书》的叙述;以光武帝释放奴婢为例来阐述朝廷与豪强争夺劳动力的状况,直接受到《廿二史札记》卷四《光武多免奴婢》的影响;内藤在“学问的毒害”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所选事例都可在《廿二史札记》卷五《东汉尚名节》《党禁之起》中找到踪影;对汉代服丧礼制的叙述援引了《廿二史札记》卷三《两汉丧服无定制》《长官丧服》和《陔余丛考》卷十六《汉时大臣不服父母丧》所述内容;“模仿文学时期”一节对王莽大诰模仿《尚书》等经典的叙述利用了《廿二史札记》卷三《王莽引经义以文其奸》提供的思想资源;在六朝清谈风习问题上所述内容多取自《廿二史札记》卷八《六朝清谈之习》《清谈用麈尾》;对清议势力和九品中正制的叙述直接受到《廿二史札记》卷八《九品中正》的影响;对六朝忠节观念淡薄的叙述直接受到《陔余丛考》卷十七《六朝忠臣无殉节者》的影响;等等。

毋庸置疑,内藤《中国中古的文化》大量承袭了赵翼著作的内容,既有对其内容的通盘照搬,又有对其叙述思路的依循、批驳或折中。本稿仅略举诸例揭明其旨,对于二者承袭关系的具体情况还可做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

《中国历史新手册》

《中国历史新手册》(Chinese History.A New Manual, 4th Ed.)于2015年9月作为哈佛燕京学社专著系列第100种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是英国学者、外交家, 1994—2001年间曾担任欧盟驻中国大使,现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这部畅销的中国历史手册长期以来是对中国文明与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不可或缺的指南。2014年,该著第三版获得了西方汉学的最高奖项——儒莲奖(Stanislas Julien Prize)。在第四版,作者对整部书做了修订,增加了新近的内容,许多章节予以了重写。该手册涵盖了从史前到21世纪的社会传播、出土与文物等各种类型的来源文献。它同时还考察了这些文献制造、保存与接受的社会文化语境,相关的研究与阐释的问题,以及最新、最权威的研究著作。由于历史在中国政治与文化生活中的中心地位,该著还特别关注中国史学的长项与弱点。手册由14个部分、76章组成。第1—9部分涵盖语言、人民、地理与环境、行政与教育、观念与信仰、文学与艺术、农业与饮食、科学技术、贸易、史学。第10—13部分按朝代先后分列原始文献与研究著作。第14部分关于历史文献书目。各个部分均有电子资源贯穿始终。美国宾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梅维恒(Victor H.Mair)称该手册为“一份独特的资源,是每一位严肃钻研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生的必备书”。该手册的中译本最近以《中国历史研究手册》(侯旭东等译,2016)为书名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秋叶)

猜你喜欢
内藤士族中古
“Atelier Ting亭”中古家居体验空间改造设计
从赵郡李氏南祖房善权支几方墓志看唐代士族的中央化
南北士族协调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4K Pro-UHD是当下最适合家庭的技术 专访爱普生内藤惠二郎、服部大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政治还是汉学:内藤湖南的重现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为何这么牛气?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天下第一行书
唐宋时代的科举与党争——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