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7-10-10 04:04宝力高
戏剧之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宝力高

【摘 要】将阜新蒙古剧作为研究对象,对蒙古文化中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文化传承以及发展的相关因素,旨在通过对文化传承理念的分析,满足阜新蒙古剧的发展需求,从而为文化的传承及创新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蒙古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阜新蒙古剧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43-01

阜新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其中的少数民族主要以蒙古族为主,是蒙古族十分古老的部落。阜新蒙古剧作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体现,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点,其风格独特、艺术丰富,深受蒙古族人们的喜爱。通过对蒙古剧的分析可以发现,蒙古剧主要分为内蒙古剧以及辽宁阜新蒙古剧两种,蒙古剧的艺术形式填补了蒙古戏剧中的空白。

一、阜新蒙古剧传承中所面临的原因

在社会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冲击,而且在现代化媒体技术发展中蒙古剧的发展受到挑战。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阜新蒙古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在现阶段蒙古剧团文化分析中,其文化内容很少走入到群众之中,主要是由于资金的匮乏,一些蒙古剧的剧本无法得到创作,由于人们长期无法看到蒙古剧的演出,也就导致对阜新蒙古剧的淡忘[1]。第二,缺乏艺术创新人才。在阜新蒙古剧发展的过程中,缺少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式,其中的文化内容也只是凭借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在这种单一文化背景下,使艺术的传承失去原有目的。第三,蒙古剧本身的问题。演唱内容相对陈旧,而且表演中缺乏创新意识,无法满足社會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第四,其他因素的限制。在阜新蒙古剧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演出团存在着一些历史的遗留问题,人员呈现出老龄化的状态,无法满足人员的衔接,为文化的传承及创新造成制约[2]。

二、蒙古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文化传承中的理论研究

阜新蒙古剧文化从建立到今天,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料,但是由于文化保护意识以及资料保存的方式不足,对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在现阶段文化传承中,需要将民族文化的典籍进行整理,并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进行资料的抢救。在蒙古文化资料抢救中,需要对非物质文化异常内容进行保护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从而实现蒙古剧剧本的完好保存。第二,理论的研究分析。通过剧目的完善可以使阜新蒙古剧在编排实现深入性的研究及创新,使艺术内容更加贴近生活。音乐作为吸引群众重要的原因,通过对音乐的创新,可以全面发挥出蒙古剧的艺术特点,满足理论化的艺术追求,彰显蒙古剧文化的魅力。而且,在理论研究分析中,也需要对蒙古剧进行合理定位,并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实现资金的投入,从而为蒙古剧的传承及发展提供支持。

(二)全面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过对阜新蒙古剧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剧团的办公条件、排练场地以及舞台的设置相对简陋,而且文化设施的构建也相对落后,导致演出市场资源的匮乏,使得一些蒙古剧只能在草台上进行流动演出,这种现象也就是造成与城市戏曲观众断代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现阶段阜新蒙古剧演出中,需要建立特色化的剧场,引进先进的设备,为阜新蒙古剧的演出营造良好的环境[3]。

(三)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策略

在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培养蒙古剧艺术的创新性人才。第一,构建拜师学艺的人才培养模式。老艺人进行学徒的招收,培养蒙古剧年轻的意识,为艺术的传承提供保证。第二,构建院校培养模式。成立专门的蒙古剧艺人学校,通过这种院校的建立,可以使人们进行更为系统的学习,从而为人才的提供专业环境。第三,构建持续性的文化传承及保护机制。在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整合机制,满足阜新蒙古剧未来发展的核心需求,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承。

(四)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度

在阜新蒙古文化传承的背景下,需要构建全新的发展目标,通过对新时期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战略内容的分析,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关注度,满足阜新蒙古剧文化传承的核心理念,使阜新蒙古文化得到稳定传承,促进社会文化的良好发展[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阜新蒙古文化传承中,需要全面提高文化的传承意识,将文化生态的学术价值作为核心,全面解读文化生态系统的资源,通过对整体协调、多种共生关系的稳定协调,可以强调文化的生态传承理念,通过动态化、良性循环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观念的协调,将生态化的平衡整合作为目标,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目标,促进文化资源的稳定转化,满足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目的,为蒙古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玲.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包头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前沿,2014,(Z3):12-14.

[2]张淑利.略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我区学校教育的互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9):71-73.

[3]李艳梅.论蒙古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戏剧类的缺失[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03):153-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