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剔透出精品
——论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12的教学价值

2017-10-11 01:19陈艳兰
北方音乐 2017年15期
关键词:格里格小品挪威

陈艳兰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文化馆,福建 南平 353000)

玲珑剔透出精品
——论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12的教学价值

陈艳兰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文化馆,福建 南平 353000)

通过分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12的音乐特征,阐述其教学价值。短小精悍的抒情小品Op.12不但较全面地展示了各种钢琴演奏技巧,还具有丰富的声音色彩、极高的艺术品位,是钢琴学习中音乐与技术并重的精品之作。这些作品篇幅短小,有利于在较集中的时间内解决钢琴演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从中级迈向高级学琴阶段的一本好教材,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

格里格;抒情小品;演奏技巧;声音色彩;艺术品位;教学价值

在数量浩瀚﹑形态丰富的键盘音乐中,有这么一个精致的钢琴作品,那就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Op.12)。作品出版于1867年,由八首规模短小﹑手法简练的乐曲组成,是爱德华.格里格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格里格十集抒情小品的第一集。作曲家当时24岁,这是他青年时期的创作。“抒情小品”(Lyric Pieces)Lyric这一词原有短小的抒情诗之意,格里格的抒情音乐与巴赫﹑舒曼的德国抒情音乐特点不同,打开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12),八首小曲犹如八幅挪威民俗画卷:这里可以看到取材于挪威民间神话传说充满魔幻色彩的可爱精灵——《小精灵的舞蹈》﹑午夜恶魔——《更夫之歌》;也能领略到来源于挪威民间朴实﹑粗犷的音乐——《圆舞曲》﹑《民歌》﹑《挪威民歌》;更有极尽抒情展示挪威人民诗情画意﹑浪漫情怀的——《小咏叹调》﹑《纪念册的一页》。这些作品曲如其名﹑一目了然,犹如一幅幅素描,形象生动﹑手法简洁,充满浓厚的挪威民间色彩与简朴的乡土气息,展现了精彩纷呈的挪威民俗风貌。

格里格借鉴传统艺术的经典宝藏,把传统的作曲技术和十九世纪浪漫派音乐特征及挪威的民间音乐融汇成一个整体进行创作。作品较全面地展示了各种钢琴弹奏技巧﹑展现了五彩斑斓的声音﹑还具有深刻的音乐内涵。既有对欧洲古典主义结构的传承﹑又有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还有对印象派风格的预示,作曲家对大自然美的感受﹑乡村生活的体验,更丰富了他的想象,扩充了他的创作题材,使作品充满绚丽的色彩,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像这样展示多种音乐风格﹑音乐元素而又精致简练的钢琴作品对于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多角度的学习音乐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综合凝练的演奏技巧——训练演奏技能的教学价值

《抒情小品》(OP.12)的难度系数虽然不大,但从它的音乐特征可以看出绝不是什么“小儿科”。抒情小品较全面地涉及到了钢琴演奏中的方方面面,不但有助于钢琴演奏基本技能的训练(手指的连﹑跳﹑跑﹑单音﹑双音﹑和弦﹑八度等)而且还有深度挖掘演奏的可能性。如:歌唱的旋律﹑丰富的层次﹑多变的音色﹑绚丽的和声等。

格里格在钢琴《抒情小品》(Op.12)中虽没有刻意强调高超的演奏技巧,但却包含了较全面的钢琴演奏技巧﹑蕴涵了展示高超演奏技巧的充分可能性,有利于多角度进行钢琴演奏技能训练。

(一)玲珑的旋律、丰满的织体,有助于钢琴演奏层次性的培养

格里格的《抒情小品》(OP.12)音乐语言简洁,其旋律音调多是短气息的,音域也控制在十分狭窄的范围内,常常只有两三个小节的旋律乐句。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变奏发展,突出其它音乐要素的表现力,因为配置的和声不同,层次丰富,所以并没有给人以空洞和单薄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精致,充满诗意。例如:NO.1《小咏叹调》开头两小节,配上不同和声织体进行发展。低音E持续四拍,中声部十六分音符跑动,高声部一个短小乐句,这两小节看似简单,但若是将几个声部以不同力度奏出,高声部旋律如歌突出,并做渐强渐弱变化,中声部淡淡的分解和弦处于最弱的力度层次,低声部清晰但又不淹没高声部旋律,第二小节高声部E到F还需要注意更换踏板,仅仅这两小节,看似简单,但是它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并重,要做到层次丰富并不容易。

如上所述,《抒情小品》(OP.12)旋律虽然简洁,由于乐曲织体变化较多,伴奏声部经常和旋律声部交织在一起,每个层次展示不一样的声音,这样丰富的钢琴织体,对于提高学生的弹奏的层次性,是很有帮助的。

(二)多样的节奏、灵动的韵律,有益于进行节奏感的综合训练

《抒情小品》(OP.12)中极具魅力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旋律一样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元素。格里格将挪威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的节奏移植到钢琴音乐中,各种典型的挪威民间舞曲核心节奏型,在作品中屡见不鲜并进行充分反复,使得《抒情小品》(Op.12)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味。例如:NO.3《更夫之歌》中不断反复的快速七连音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午夜出没的魔鬼的神秘形象;又如:《圆舞曲》中突出的三连音节奏来源于斯普林舞,格里格创造性地将斯普林舞与圆舞曲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使圆舞曲更具民族风味,鲜活的节奏律动,让人禁不住想要翩翩起舞。

格里格不但重视核心节奏型的重复还善于运用节奏的裂变,例如:NO.1《小咏叹调》第7小节是第5小节的裂变;NO.2《圆舞曲》7-10小节是 3-6小节的裂变;NO.8《民族之歌》17小节是13小节的裂变。在整部OP.12中,格里格运用的重复及裂变的手法让每首曲子凸显简洁明快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格里格还善于打破原有单一的节拍形态,从正常的节拍动律中创造出新的节奏,使乐曲的节奏特征更加鲜明,增强了乐曲音乐效果的表达。比如NO.6《挪威民歌》中段节奏重拍在第三拍,通过重音位置的改变,音乐呈现出强悍狂野的特征,这些丰富多变的节奏对于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有益的。

(三)丰富的音色、细腻的性格,有利于触键敏感度的培养

格里格的抒情小品犹如一幅幅挪威民俗风光画卷,鲜活生动﹑色彩斑斓﹑性格鲜明﹑情感细腻。如NO.4《小精灵的舞蹈》通过控制指尖触键的角度﹑力度﹑深度﹑速度发出轻巧跳跃﹑抒情歌唱﹑紧张尖锐﹑灵活流动﹑变化多端的音色。用绚丽的音色描绘山间一群小精灵古灵精怪﹑飘忽不定﹑有的顽皮﹑有的笨拙的画面。让指尖成为画笔,通过敏感的触键,勾勒出鲜明的性格﹑涂抹出瑰丽的色彩。让音乐成为真正的讲解者,使学生在生动的音乐中更加直观地体验浪漫派音乐音色多变的特征。

又如:NO.8民族之歌,全曲仅仅三十二小节,却是一首训练和弦的极好的曲子,很强的和弦怎么弹,很弱的和弦怎么弹,和弦内隐藏的线条怎么弹,只有很敏锐地处理好这些和弦才能更贴切地表现挪威庄严凝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12)每一首的篇幅都非常简短,其中NO.1和NO.8只有一页,另外6首均为两页,在这么简短的乐章中,却蕴含较全面的演奏技术,精致的旋律﹑丰富的层次﹑多变的节奏﹑绚丽的和声……这对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五彩斑斓的声音色彩——提高听觉能力的教学价值

格里格的《抒情小品》(OP.12)声音色彩斑斓:玲珑剔透的单音旋律﹑细腻多变的多声层次﹑鲜明丰富的调式色彩﹑创意新颖的和声语言﹑独特生动的民族语汇……有益于拓展学生听觉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对置的调式、对比的色彩,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听觉上感知调式、调性

在调式调性上,格里格在Op.12中经常运用对置的调式获得对比的色彩,他经常在乐句与乐句﹑段落与段落或者结构的内部,采用平行或同主音关系的一对调性,这样的组合,在音响上造成调式交替带来的强烈的色彩上的对比。如《圆舞曲》(OP.12.No.2)这部圆舞曲体现了格里格特别喜爱的同主音大小调变换技巧:在乐曲的末尾,格里格使用了大小调转换(A大调到a小调)使音乐的色彩刚熠熠发光突然又暗淡下来,格里格通过这种大小调转换的手段描述了北国大自然“明暗”的色彩。

又如《更夫之歌》﹑《挪威民歌》都采用同主音大小调。当然,格里格在创作中并不满足于只对传统大小调式进行简单运用。格里格在大小调式体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加丰富音乐效果,将挪威民族民间音乐中的特征音调融于其中,这样,不但让传统的调式得到了丰富和创新,同时也让作品具有新意和民族色彩。例如:No.5《民歌》, 旋律中的民间音乐特征#E,似珍珠一般镶嵌于乐句之中,散发着浓郁的挪威民间音乐的韵味,展示了挪威的风土人情。

(二)初现印象派色彩和声端倪,有利于积累和声语汇,培养和声听觉能力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12)初现印象派色彩和声端倪,学习此作品能让学生接触到独特新颖﹑丰富多彩的和声语言,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提高深层次地表现乐曲内涵的能力。

格里格的旋律不再是情感丰富﹑长气息的曲线,他十分注重对和声色彩的追求,并将其看着是旋律抒情性的重要辅助。他擅长用音型化的﹑片段化的短小动机来勾勒形象。在旋律中出现的半音化和声,极大增加了音乐的不协和性,使得调性模糊,开发了钢琴的新音响。格里格对于和声的选择依靠的是“共鸣”,非古典的泛音理论和功能和声教条,他的作品的成功,一半功绩应归为和声手法的恰当运用。格里格在和声创作上大胆﹑新颖,某些平行和弦进行很强烈地预示了印象派的技术,他的创新精神在印象主义和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广泛地运用副属和弦及七﹑九﹑十一和十三和弦,如:NO.3《更夫之歌》7-10小节运用了九和弦。

NO.5《民歌》14小节运用了九和弦,格里格运用了高位叠置和弦然后再对其进行转位,这就使得和声呈现出了强烈的色彩感。这样丰富的和声语汇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三)作品对民族乐器的借鉴,有利于培养学生感知挪威民族音乐的独特音响特征

格里格从民族音乐中汲取素材,模拟民间特色乐器的独特音效,使音乐最终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味。如独具特色的五度持续低音,格里格的持续低音手法与挪威民间乐器——哈登提琴(hiardanger fiddle )有着极大的关联。“哈登格提琴形似小提琴,它和普通小提琴一样有四根弦,不同的是,这四根弦下还有四﹑五根共鸣弦。上面的一经拉弹,下面的弦随之共鸣,发出纤细清脆的声音。这种模仿哈登提琴演奏效果的持续低音手法是格里格民族特色的最好体现。NO.6《挪威民歌》以哈登提琴为基础,1-8小节较为厚重,模仿哈登提琴的共鸣音。

又如NO.5《民歌》1-9小节低音出现的五度双音,也是模仿挪威民间哈登提琴的典型音响,突出主﹑属持续音,模仿哈登提琴的演奏方法。挪威的民族音乐在格里格的眼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素材,对于格里格而言民族性是他抒情小品的精华。小品对民族乐器的借鉴,有利于培养学生感知挪威民族音乐的独特音响特征。

三、精致高雅的艺术品位——提高人文艺术修养的价值

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艺术水准精致﹑艺术品位高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音乐的理解力﹑想象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一)精致丰富的艺术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格里格《抒情小品》(OP.12)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小品具有古典主义均衡﹑对称的结构特征,展现了浪漫派个性鲜明的音乐语汇,并初具印象派色彩和声的端倪,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曲式结构方面,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12)传承了古典主义均衡发展的模式,展现了古典主义结构均衡的对称美。NO.1《小咏叹调》由二个乐句构成,NO.2《圆舞曲》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NO.8《民族之歌》是两段式的歌谣体,其余均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八首作品均强调结构的稳定与平衡,以方整结构的乐句﹑乐段为主,体现了古典主义对称﹑均衡﹑形式美的审美特征。

以No.6《挪威民歌》为例,乐曲采用了传统的复三部曲式。乐曲先在高音区快速奏出4小节连续下行模进的短小动机,5-8小节是1-4小节的重复,但是作曲家降低了音区。整首曲子与维也纳古典主义基本建立在“4+4”的乐句结构相同,这种结构体现了古典主义对称﹑均衡﹑形式美的法则。当然小节数不是呆板的,也可能扩大或紧缩。在《抒情小品》(OP.12)中,我们不难看出格里格试图在短小的构架中完整地表达出恰如其分的意象与氛围。

格里格处于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所以他的钢琴小品从旋律﹑节奏到调式调性等方面还突出地呈现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特性。他的音乐语汇言简意赅,独树一帜。展示了浪漫主义个性鲜明的音乐语汇,他很少直接采用民歌素材,而是将挪威民间音乐中的精华元素和自己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形成个性鲜明的音乐语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非常有益。

(二)高雅的艺术品位,有利于开拓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抒情小品》(OP.12)不但具有深刻的音乐内涵还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八首小曲既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综合体又是格里格的心灵日记,极具艺术感染力,堪称心灵美与艺术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这样多元的音乐风貌有利于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在这里不但可以探寻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脉络和典型特征,又可以领略到挪威的风俗风貌,同时乐曲题材生动形象较易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小品音乐清新隽永﹑情真意切﹑朴实无华﹑音色优美﹑富有诗意……令人悠然神往﹑回味无穷。《抒情小品》(OP.12)高雅的艺术品位,使它成为浩瀚乐海中一枚精美的珍宝,在这里既能体验到精致的艺术内涵又能开拓视野提高人文艺术素养。

一花一世界﹑一曲知春秋,作曲家在短小的构架中,极尽凝练的手法,集古典曲式结构﹑浪漫主义音乐语汇和多元音乐风貌于一身,并展示了印象派色彩和声的端倪,具有惊人的言简意赅的能力。作品篇幅短小,只有经过细致的考究才能真正领会作曲家的意图,掌握作品深刻的内涵,领略作品的魅力。OP.12将音乐的表现和演奏技术融为一体,训练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可以深度挖掘乐曲的音乐表现,这些作品篇幅短小,有利于在较集中的时间内地解决钢琴演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从中级迈向高级学琴阶段一本好教材,是可以精弹的“小”曲的典范之作。深刻的作品内容下涵盖了多种多样的演奏技巧,在中级通往高级的学琴阶段满是“宏篇巨著”铺天盖地的钢琴作品中,是那么的精炼而又独树一帜。犹如一个微观世界,在一个有限的时空内淋漓尽致地展示多样的演奏技术与丰富的音乐特性,让我们花最少的时间在这个精致的“小宇宙”里收获一个深刻的“大世界”。

[1]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作品12》乐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张凤玉.民族特征在格里格钢琴抒情下品中的体现[J].内蒙古艺术, 2010(01).

[3]周娟娟.E.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教学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07).

[4]刘奇琦.从格里格《抒情小品》谈器乐旋律写作[J].大众文艺, 2013 (8).

[5]范晓君.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创作中的民族性思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6]郭海燕.格里格钢琴小品中的和声与调性[J].黄河之声,2013(11).

[7]蔡海钦.格里格半音和声风格初探[J].艺术探索 2008(06).

[8]张煦阳.爱德华.格里格挪威民族音乐的代言人[J].视听技术, 2007(01).

[9]李爽.格里格钢琴小品的民族性特征分析[J].音乐大观,2013(19).

[10]吕莉.论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艺术特色[J].艺术之窗,2012(06).

[11]范晓君.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音乐表现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4).

[12]娄新艺.音乐教育的继承与创新之格里格音乐创作的民族之魂[J].前沿, 2013(02).

[13]赵婷.格里格《抒情小品》音乐风格多元化探究[J].大舞台:双月号 , 2008 (6).

[14]何其杨.格里格钢琴小品的音乐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2(06).

[15]陈丹.格里格与他的钢琴精品——《抒情小品集》[J].钢琴艺术,1998(01).

[16]盘万芳.论格里格钢琴小品中五度持续低音与曲式结构的关联性[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 2005(05).

[17]骆岭.格里格音乐中的民间自然调式[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2).

J624.1

A

猜你喜欢
格里格小品挪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格里格格巫婆和一张银色碟片
爱德华·格里格:北欧音乐巨匠
以挪威为鉴探索我国雪上运动振兴策略
挪威Norge酒店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格里格·维勒与他的全球互联梦想
玩懂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