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魔术师
——莫奈

2017-10-12 00:54罗彦军
少儿美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干草堆睡莲印象派

■图、文/罗彦军

莫奈

“印象派”大师——莫奈

1840年莫奈出生于巴黎,在他5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哈佛港。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奈却想成为一名艺术家。

莫奈从小就展现出绘画的天分,学校的课业他只喜欢绘画课,莫奈15岁时,就以画漫画出名,一部炭笔漫画当时可卖到10到12法郎。

青年莫奈在诺曼底的海滩上,遇到了一位当地的海景画家布丹,他教莫奈画油画,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布丹带莫奈走向户外,走向海洋,观察天空、云的变化,莫奈因此看到了影响他一生美学的“光”。

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格莱尔画室。在那里他认识了雷诺阿、希斯莱、巴齐尔等人。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就是走出户外写生,在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后来被称为“印象派”。

以莫奈为主的印象派画家,他们的作品改变了十九、二十世纪的美学观念,将人们从幻想带到现实,带领我们的视觉走到大自然的天空下,经历季节更迭,经历时间流转,经历一场瞬息万变的光之旅行。

莫奈在画面前留影

莫奈的一张画决定了“印象派”

“印象派”为什么叫“印象派”? 1874年莫奈以一张《日出·印象》参加了法国官方沙龙展,当时的艺术界都比较保守,入选的画作多描写圣经故事或是遐想出来的不真实世界。

莫奈的《日出·印象》描绘黎明破晓,第一道日出曙光洒落在河面上,这么令人感动的作品竟然落选了。莫奈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与几个一起落选的画家举办了“落选展”,他们的作品风格新颖且反映当时中产阶级的生活风貌及对大自然的礼赞,在展览会中有一位来看展的艺评家,却批评莫奈只会凭“印象”画画。当时与莫奈志同道合的画家们挺身支持莫奈,并宣称他们就是“印象派”。

千变万化的“光”

莫奈为了研究“光”的变化,作品常以同一主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及不同气候之下画出物体在不同光源下的变化。从很多莫奈的系列画作中可看到春、夏、秋、冬,从黎明到黄昏,从晴天到寒雪,莫奈让我们看到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季节及不同时辰下光影的千变万化,像是经历了一场光的魔术。如今这些作品都分散在世界各地。

1890年至1891年间,莫奈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在田野里画“干草堆”,以《干草堆》为名的系列作品共24张,这些干草堆,有的是中午烈日下,有的是雪后初霁,有的是清晨薄雾中,有的是黄昏薄暮时。你能看出来莫奈是在哪一个时辰画的吗?

1891年至1892年间,也就是在完成了干草堆之后,莫奈又完成了一组作品《杨树》系列,有了干草堆垫底,莫奈在创作白杨树时更多了自信和对光、色的掌控。

莫奈毕生致力于光与色的研究,光是他画中永恒的主角。为了研究不同时间阳光下景物的色彩变化,莫奈共画了30幅《鲁昂大教堂》的连作。

他经常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同时作画,最多时候同时画14幅画,随着光线和时间的转换而不停地奔波于各帧画幅之间,努力捕捉色调和明暗的变化,整个教堂时而淹没于明亮的光线下,时而又处于暗影的笼罩之下,有时因诺曼底天空不断变幻的大气而在色调上造成难以言喻的微妙变化。

水“影”丰采

莫奈晚年为自己盖了一座花园,庭园内种了很多花草树木,他就像个园丁悉心照料园内的一草一木。莫奈很喜爱东方美学,他收藏了很多日本浮世绘,因向往东方风景,就在庭园内设计了莲花池及一座日本桥。庭园里的睡莲、垂柳、玫瑰都是莫奈绘画的题材。莫奈尤其喜欢站在池边观察水面的波光涟漪,一年四季,从黎明到黄昏,无论是阴、晴、风、雨都围绕在自己的庭园里,不断地与云影水光对话,三十年如一日,有人说:“莫奈的世界就像一座彩色的大花园。”

莫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 1873年

雪天早晨干草堆 1891年

从下面的《睡莲》作品中,仔细观察倒影、天空、云层及莲叶的颜色,莫奈是在一天中哪个时辰画的呢?当时的天气条件又如何呢?

下列这些《日本桥》的作品,在线条上显得较零乱,几乎见不到形体,只留下色彩及笔触。从画面的色彩,你可以感受到莫奈是在什么季节完成的吗?

莫奈醉心于花园之中,持续不断以睡莲、日本桥、垂柳、紫藤等景色为主题创作,同一主题即使一再重画,也因四季、晨昏、晴雨、霜雪变化而风情万千。以绘画留住记忆中最美的睡莲与水池风景,成为他晚年最重要的创作主轴,也造就莫奈花园成为永恒的经典。

白露·日出 1888—1889年

日落的干草堆 1891年

干草堆在吉维尼 1884年

三棵树 春天 1891年

三棵树 夏天 1891年

三棵白杨树 1891年

三树在灰色天气 1891年

穿过花园的吉维尼

玫瑰园景观

路径在吉维尼

花园在吉维尼

水百合池塘 1900年

“色彩”的温度

莫奈晚期的作品用色更大胆,笔触更奔放,早期常用的中间色调已不常见,晚期的作品较常出现紫色、红色、黄色。莫奈因长期暴露在日光下作画,因此在晚年得了眼疾(白内障),即使视力减退而影响了对色彩的判断,莫奈对光的迷恋及对光谱、色彩的研究仍没间断过。莫奈一直相信色彩与光的互动关系,因为光,色彩才有了变化,因为光的介入,对象物才会有层次复杂的色温变化。他借着光源变化描绘出对象物的各种色相,从作品的色彩调性,让人感受到冷、暖的温度及时间的流动。

下面是莫奈以《玫瑰园》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你能从画面中的色彩感受到冷、暖的温度吗?

“光”的探索之旅

嗨!各位小朋友,如果你想了解莫奈是怎么作画的,请你进入“光之隧道”回到100年前,跟着莫奈大师来一场“光”的探索之旅吧!

请你在家的附近找一个景物,一棵树或是一栋房子,从早晨到黄昏,一天观察三到四次,仔细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及光颜色的变化。你可以使用相机拍照或者用颜料、画笔将你所看到的画下来,将会有惊奇的发现哦!

睡莲和日本桥 1897年

水百合 1904年

睡莲 1914—1917年

睡莲 1915年

日本桥 1918—1924年

日本桥 1918—1919年

鲁昂大教堂·早晨 1892—1894

鲁昂大教堂·日落 1892—1894年

鲁昂大教堂·中午 1892—1894年

猜你喜欢
干草堆睡莲印象派
你好,睡莲
睡莲盛放
La La Field 啦啦诗园
「印象派画家」金农
睡莲
莫奈“干草堆”为何拍出一亿多美元
从“干草堆”看印象派艺术市场
光芒万丈的干草堆,你了解多少?
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
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