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即创作

2017-10-13 05:30傅松华
关键词:笔墨中国画艺术家

傅松华

(厦门美术馆, 福建 厦门 361000)

对每个艺术家而言,写生不仅是一个创作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生经历。写生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到达一定状态后突破自我的途径。所以写生说到底还是一种艺术家的内在状态,让眼睛随着心一层层递进,捕捉到最为直观和敏感的东西,让艺术创作自在前行。

依然还记得学生时代的写生创作课,总是想找最大的画板,接好想创作纸的尺幅,直接抬进植物园写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任何一点一滴观察到的素材搬进画稿,生怕遗漏了什么东西。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物总是需要细细去品味体会,也只有在写生的时候才有心境去观察一山一石、一树一枝,体验大自然的情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与众不同和美。这种不可复制的创作形式,直接将生活与艺术对接在一起,从物象到形象,在造型中孕育艺术家独特的表达方式。

去岁炎炎夏日,画友们相约回到故乡写生。来到大自然间,眼前的山山水水、房屋桥梁是平日熙熙攘攘的城市中无法构建的妙境,那个瞬间,静下来的思绪是可以听得到大自然的气息。于是重新感受从前写生的状态,在寂静中将思绪交给山山水水,平静地感受自然的萧远孤寂,把人隔绝在外,又像是被召唤走进这种灵动,被自己感动着,于是有了水墨淋漓、直抒胸臆的一系列山水作品,这种与大自然互动的方式,是没有杂念的创作。这种创作不是完全对自然写生,不是按照技巧写生,不是为形象写生,不是为了写生而写生。

近来,采风活动、写生白描作品展、写生画展等主题词频频出现在媒体。毋庸置疑,中国画的“写生”时代又一次被提到重要位置。中国画创作进入到当代,面临后工业社会下多种语境碰撞的境遇,艺术作品多元化是新时代下的大势所趋,决定了写生必须成为绘画学习的必备途径,所有的创作者都必须突破单一线条和模式,空洞而流于表面的作品将会被覆盖。充满生机的创作,离不开画家的构思,在其创意的思路中,写生也是一种寻找自我和风格予以突破的过程。

笔者发现,大量规范化与套路化的“写生”作品,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大都是画仅某个事物的某个方面,而无自我创新与观点,这是对“写生”概念的的严重误读。首先,突出地表现为对西方素描方法写生的曲解,高度写实的方法固然是素描采用的专有方式,但写生主要强调的是画家心灵与自然的碰撞,应该来自于瞬间的感受与激情,而不是规范化、程式化的描绘,这种写生作品难免是给人以毫无生气和缺乏表现力的感受,其次是虽然以观察到的“形”入画,但受框架影响而缺少灵性。写生的过程不仅是写形,更重要的是以画家的自我感受“写心”。模写固然是一种手段,但仅以学生状态的速写写形,以此来成就的作品深度是远远不够的。西方绘画创作的速写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国画的写生观,带来的就是山水无灵性,草木皆僵硬的结局,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了对待绘画创作急功近利的心态。

写生作为千百年以来的一种创作传统,既受到西方绘画创作临摹的影响,又是一种中国古典美学“师造化论”的回归,同时也是画家创作的源泉动力所在,更可以丰富绘画语言。“写生”这一方法的确来自西方,虽然中国古典美学有“师造化”学说体系,但真正意义上的写生是西画里面的临摹体系衍变而来。 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来到中国,并逐渐成为全国各个美术院校油画教学的核心主体,在中西绘画教学相互学习和融汇的前提下,又成为中国画的教学的思想。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绘画并非从来不强调“写生”,也非刻意注重写生的模仿,而是更注重创造性与写意性。中国古典美学里讲到的“气韵生动”占据构造画境的首要位置,其实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识。“写生”渊源已久,特别今天看到的中国古代作品中,无论哪一个时代,传达的其实是一种人与景的物我两忘,将人与天地之间融为一体的理念发挥到极致。白石先生说“艺术之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可谓是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之绝妙精髓的总结。

因此,中国画之“写”与“生”二字是来源于西画临摹,而非同于西画体系,所谓“写”不是直接摹写,而是突出笔墨的情、笔墨的趣来意会笔墨创作出的神,“生”的本义是生命、生机,可谓是生命的根本,写是途径,生是目的。中国画写生的核心在于意象万千、气韵生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写生才能使中国画创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物象到心象,从心象到形象落成,通过写生的手法将这几个步骤贯穿起来,成为艺术家情感的倾诉与表达。写生不仅是造型训练、收集素材的手段,其本身也应是一种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发展的表现形式。故写生也应是一种创作习惯,其作品也是具有特色的成果。

笔者这里强调的并不是放大写生功用或者说只有写生才是创作,而是每一个艺术家在体感写生的过程,思维的迸发与突破,本身也是创作的丰富。这个过程也不是习作,以训练造型为目的造成形象的呆板,失去写生的意义;这个过程也不能如摄影机般的复制自然,真实的角度中更无法追求笔墨的精湛。余以为,写生是创作者主观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作品可以不精致,奇思异想也都可以全盘接受,写生在乎的是这种真实心境下的自我个性。每个创作者在写生中,可以获得的信息量和思路的拓展都是摹本中无法比拟的,并以创作者自身体验带来的自由笔墨之韵,是原始案头创作代替不了的自由之境。同时,写生还可以给画界程式化、套路化之风带来碰撞与新生。

笔者认为,写生即创作,生活之源无限丰富广大,鲜活生命体的昭示会为业已形成的笔墨图式注入清新血液,激发画者在大自然中提炼新的笔墨程式,使绘画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傅松华 《幽泉》 国画写生稿 70×47cm 2016年

猜你喜欢
笔墨中国画艺术家
中国画
笔墨童年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