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暖秋惜月华 三秋半去道秋分

2017-10-13 00:22刘晓峰
知识就是力量 2017年9期
关键词:月坛三候秋分

刘晓峰

白露是以秋天的露水作为标志命名的节气。在24节气中,白露不显山露水,是一个过渡性的节气。白露之后就是秋分,从夏至冬的寒暑变化即将迎来最关键的转换点。

物候特征

《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天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积聚在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到草木上,当早晨太阳升起时,便形成一片片闪着光的秋露。这些亮亮的露珠并不白,为什么被称作白露呢?原来,古代中国人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思考世界,而五行又和五色相对应,即春天甲乙木色属青,夏天丙丁火色属赤,中央戊己土色属黄,秋天庚辛金色属白,冬天壬癸水色属黑。秋露按照秋天所属的颜色,而被称为“白露”。

白露是“气始寒”的季节。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的是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大雁开始了由北向南迁徙的旅程,很快,燕子也飞走了,留在森林里准备越冬的鸟儿,则开始为自己储藏各种食物。

民间习俗

中国各地在白露时有一些特殊习俗,比如:南京有喝白露茶的习俗,春茶鲜嫩但不耐泡,夏茶过于苦涩,而白露以后的茶则别有一份甘醇。福州人有吃龙眼过白露的习俗,据说当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可以大补身体。浙江部分地区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而在苍南、平阳等地,人们会采集中药中的“十样白”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治疗关节炎。这“十样白”指的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像白木槿、白毛苦、白芷、白茅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呼应。

延伸

阅读

关于秋露的传说

《本草纲目》记载,百草头上的秋露,在阳光没有照到前收集起来,可以医治百病,止消渴,让人身体轻松矫健,不饥饿。

中国古代人认为,在凡人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神仙世界,那里的人们可以超越生老病死。进入神仙世界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條就是“服食”,即以特殊的饮食更换自己的身体,而可供服食的灵药中就有秋露。

当年相信长生不老的汉武帝,曾听信方士的话制造过“仙人承露盘”,用来收集露水,和玉屑共饮之。今天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还保留着清朝的一座铜制承露盘。所谓“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昔日渴望成仙的人们早已逝去,而承露盘上的月亮依旧升起,露华深深。

秋分在24节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秋分和春分、夏至、冬至并称为“二分二至”,是划分24节气的主要时间点。

物候特征

秋季共90天,秋分将其分为两半,前后各45天。秋分这天,阳光直射赤道,和春分一样,白天和黑夜等长,此后阳光直射的位置渐次南移,北半球开始变得日短夜长。

秋分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秋分之日,雷乃收声。”秋分后应当不再打雷,如果还有雷鸣,那意味着老百姓日子过不安宁;蛰虫坯户的“坯”通“培”,指昆虫在地里开始筑穴塞户,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冷日子;水始涸是说随着降水量变小,大小湖泊水量会日渐变少,比较小的水泡子甚至会干涸。

秋分雨季结束,正属好时节,秋高气爽,碧空万里,丹桂飘香,蟹肥菊黄。但对农民而言,则是“三秋”(指秋收、秋耕、秋种)大忙季节。秋分要抓紧时间收割成熟的庄稼,免得被霜冻雨淋,还要耕好土地,下好种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谚语说:“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平时足不出户的绣女,都得出来搭把手干农活,这真是忙到了极点。

民间习俗

秋分习俗大多与这一天白天和黑夜等长的自然现象相关。古代,秋分和春分一样,是校对度量衡的日子,这在古代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因为古代人非常讲究公平和无欺。据《唐律疏议》记载,校对度量衡时,在京者带升斗与称等去太府寺,不在京者则要去各地的州县官衙;凡是升斗称度不平者,要受杖刑七十,如果监校者知情不报,与检定者同罪。

民间有一个说法,秋分日天地静安,新下的鸡蛋很容易立起来。所以,秋分日村里的孩子们会玩一个游戏,就是比谁家的鸡蛋先立起来。

此外,古人重祭祀,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其祭祀场所称为月坛。秋分的祭月仪式在黄昏时分举行,称为“夕月”。《长安志》记载,隋唐时的夕月坛在国西开远门外。建造夕月坛要挖深三尺、宽四丈的深坎,中间设坛,坛高一丈。

官家夕月之日,也是百姓秋报之时。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但秋分祭秋社也很常见。《荆楚岁时记》就记载:“秋分以牲祠社”。秋社祭祀先农后,会举行各种娱乐活动。这天有人在秋社的社神前掷笅,有人劈竹看纹路占卜来年农桑,有人立杆观日影占年。这是因为秋分日是特殊的日子,当天的变化常被赋予象征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月坛三候秋分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临水游憩空间研究——以月坛公园为例
节气与物候
节气与物候
“月坛小哥”为城市治理“穿针引线”
“月坛小哥”为城市治理“穿针引线”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秋分
圈里事儿
立冬,原来“冬”是这个意思!
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