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庄『2.0时代』应有的样子

2017-10-14 03:33姜志燕
中华民居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场主农庄台湾地区

民居摄影

休闲农庄『2.0时代』应有的样子

“我理想的农庄是这样的:一处向阳的房子,有很大的窗。春天蒲公英和油菜花开满田畔,燕子翩飞掠过。种菜得闲了,隔着篱笆跟邻居说说今年的雨水。夏天禾苗抽穗,远处有麻雀在晚霞里散步。秋天可以天天闻到瓜果香,在场院里晒满玉米。冬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在炭火里烤土豆、烤玉米。每天吹着自然的风,看书、听音乐。”10多年前,我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彼时,觉得最朴素的农庄都可以慰藉自己远离自然的焦虑和绵长的思乡之情。

20世纪末,因为农庄少,去的次数也不多,我对有着“大众脸”的农庄并没有特别排斥的情绪。这两年,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接触的农庄多了,观念也更新了,对农庄的审美上升到了舍大众版取个性版的境界。农庄大都在远郊,阖家老小去一次费时费力。相似的农庄去多了,除了被家人吐槽“不划算”之外,自己也颇有浪费生命之感。长住,熟悉的老房子安心舒适;体验,还是要以扩大视野、增加知识的不同类型的农庄为佳。

国内的休闲农庄已经从以个性觉醒为特征的“2.0时代”向以个性鲜明为特征的“3.0时代”迈进。但革命尚未成功,能做到主题明确且个性鲜明的农庄并不多。各种似曾相识的外观、急功近利的情绪和营销氛围让人反感。而环顾海内外,无论是欧洲农庄,还是日本和台湾地区农庄,都具有主题化和个性鲜明的共同点。

很多朋友去日本旅行,归来后都感慨:大阪、京都、东京、北海道…走过一连串地方,印象最深的不是富士山的秀美、东京的繁华、迪士尼的热闹,而是风光秀美的特色农庄、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温文尔雅的农场主和农户。日本“一庄一品”的特点让游客连着走好几个农庄都不会腻。像白川乡荻町合掌村人一样,日本的农庄主大多真心爱恋着故土,不是用经营的心态在做农庄生意。经营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在国内景区和农庄所感受到的浮躁情绪不存在,这里的乡村依然是优哉闲哉、绿谷清流掩映的地方。

台湾地区农场很好地学到了日本农场的主题化发展理念。这里的农庄有水果采摘、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等,创新不断,主题绝不雷同,让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我国地大物博,风物迥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果用心挖掘,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主题农庄。可惜,目前休闲农庄基本还是面目雷同、成批类型化存在的。从懵懂混沌的阶段走向自我挖掘提炼、清晰规划、稳步发展等阶段,是所有农场主需要认真修炼的课程。

不可否认的是,在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的语境下,休闲农庄将迎来爆发式发展和高质提升。想做好农庄,农场主应保留一颗初心、一点情趣、一点不同。休闲农庄在拥有个性化之后,还应该有满满的归宿感和乡情。

主编:姜志燕

猜你喜欢
农场主农庄台湾地区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传统中国礼法对台湾地区婚姻制度的影响——兼谈我国婚姻家事立法的完善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农庄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玉米人农庄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
农庄里的羊圈
关于台湾同胞专利申请的若干规定(第58号)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