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布势见新意 槐荣堂中蕴真情
——吴历与《槐荣堂图》赏读

2017-10-14 09:01
老年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山石绘画创作

□ 澜 翔

山石布势见新意 槐荣堂中蕴真情
——吴历与《槐荣堂图》赏读

□ 澜 翔

吴历(1632——1718),清代著名画家,江苏常熟人;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其居所紧邻言子(孔子弟子)宅,其中有墨井,故又号墨井道人;与“四王”、恽寿平并称为“清初六家”。

说起吴历的人生,其经历是异常复杂的。他寿高八十又七,一生布衣;自幼学画,稍长学琴;进过京,曾交际于京城名流之间;吟诗作画,深研诗学;信仰上,先儒后佛,最后转信基督教,当过教父,与西方牧师、神父往来,并差点赴罗马拜会教皇。在当时,他可算是与域外接触较早的、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故而,其绘画作品中必然会有吸收西方绘画之处。

起初,他随王鉴习画,兼学王时敏。所以,其早期作品跟王鉴颇有相似之处,多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以后,他在遍临宋、元诸家的基础上,又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此后的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且富有远近感;用笔更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在山石的表现上更富立体感,绘画风格变得浑朴厚润。吴历从早年到晚年,作品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时常令观者感到他的手“生”,但每幅作品都是他的精心创作,毫无积习。

吴历身上特有的诗人气质,决定了其画中饱有诗的意境。另外,他的生活环境近于乡下,作品也多为少数知己而创作,且他们亦非富豪,故而作品中少有商业气息的熏染,多为重感情、友谊和自己心声的表达。《槐荣堂图》就是一幅蕴含着吴历深厚情感的作品。槐荣堂,是吴历好友许青屿的祖居。相传,在许青屿的父亲许中丞4岁时,许青屿的祖母许夫人在自家庭院里亲手栽植了一棵槐树,并对儿子说:“此树盛茂覆堂之时,便是你做都堂之时。”在许中丞50岁时,许夫人之言果然应验,而此时她早已逝去。其后,许氏家族的沉浮,都随槐树的枯荣变化而变化。此事,不免让人产生世事变幻只不过是物理之常、自然之理的感慨。唯心无执着,才能抛却世俗的烦虑,进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最高境界。他创作此图,亦是出于对许夫人洞彻人生的敬仰与缅怀。

此图刻画谨细,设色清丽,是吴氏的传世佳作之一。图中,近景山坡密林围绕,槐荣堂掩映其间。槐树立于庭院中间,枝繁叶茂、高大挺拔,象征着许氏家族的兴旺。院中有长者、官员、女佣、樵夫、门童等人物点景其间,作者以不同身份人物的聚集,来体现许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堂院周围有小路数条,传达出平时人行之频;院前小径隐于林间、拾阶而上;后临高山巉崖,云烟缥缈。远景峰峦高屹,山下村落依依、若隐若现,与近景的槐荣堂形成对比。此作,构图虚实相间、主次分明,作者将笔墨的重点和心思放在了对槐荣堂及周边环境的刻画上,其余之处则极度吝惜笔墨,用强烈的清浑对比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他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比如布局、明暗等,故史论传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此图中,山石极富立体感的表现、明暗关系的分明,以及画面所表现出的较强的远近(空间)感,打破了传统山水画创作中“三远”法的表现手段,由此可以断定其信仰天主教的人生经历和对西方油画的见识,对其绘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图中落款没有留下过多信息,只有自题“夫山高阳氏槐荣堂图”“虞山吴历画”二句。另外,图后有尤侗《槐荣堂记》、李楷《槐荣堂赋》,以及宋实颖、陆贻典、王奕鸿、吴伟业等人的题跋。据史料记载,《槐荣堂图》大约创作于1672年,吴历时年约40岁。美术史上普遍认为,吴历一生的创作高峰是在40~50岁之间。此时为他中年摹古和创作的高峰期,但他摹古而不拘囿于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创新意。此作,从用笔和山石、树木的刻画上,仍然可见宋元诸家的影子,这与图中西画元素的显露共同成为其中年临古、逐步形成自己画风和进入创作高峰期的佐证。

猜你喜欢
山石绘画创作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一墙之隔》创作谈
全山石
创作随笔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