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备品备件物流管理研究述评

2017-10-14 21:03曾弘毅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发展趋势

摘 要:一直以来,国内备品备件管理都是一个很大问题。但是,备品备件物流是企业管理物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备品备件研究一直是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关注的热点。加强备品备件的有效管理,既可防止因无用备品备件过多导致浪费大量资金,又能够保证设备的及时运行。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备品备件分类、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优化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评述,并在现有前沿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备品备件管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备品备件;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发展趋势

一、引言

备品备件是指企业为保证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备用物品和备用零件。也就是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储存在企业中的器件。可以看出,备品备件最基本的任务是保障企业设备正常运行和生产按计划进行。备品备件的管理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备品备件管理中总是会出现一个突出性的问题:过多的备品备件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但是需要占用大量的运营资金和空间时间,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不符合经济效益的;较少的备品备件虽然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定成本,但是无法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行,甚至可能会失去市场机会。不管是过多或较少的备品备件,都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所以,合理的备品备件储存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设备完好率,还可以缩短设备维修时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企业需要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和支撑。在此背景下,加深对备品备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备品备件管理的目标就是在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储存,甚至达到“零库存”。既然,备品备件管理是企业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控制要素。那么,备品备件的优化管理控制要得到高度重视。在相关研究前沿上,本文从备品备件分类、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管理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面做出综述和展望。下面分别阐述研究状况。

二、备品备件的分类及需求预测

1.备品备件的分类。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需要,可能备品备件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国内传统的分类方法就是ABC分类法,这种方法是按照备品备件的重要性来分类。就是将备品备件分为A类,B类和C类。例如,刘宏玉(2011)将本钢炼钢厂相关备品备件进行了ABC分类。其中,A类的备品备件品种少,占用资金最多,作为重点管理对象;B类的备品备件品种相对较多,但所需资金较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控制它的采购;C类的备品备件种类繁多,但所占资金很少,可以适当放宽控制。郝祥远(2012)等人指出备品备件的重要性的度量标准往往是备品备件的年度使用金额。

吴佩俊(2011)根据备品备件使用频率(在仓库的存储时间)来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常备件和不常用备件。常备件主要是那些易损、消耗量大的零部件以及关键设备的保险储备件等等,可以较多去储备。而不常用备件是那些使用频率低、涉及设备停工损失小的零部件,储备量可以很少。王永军(2012)等人依据维修模式和备品备件维修过程中使用的价值将其分为事故备品备件,即为了避免关键设备偶尔发生故障,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物品的事先储备;轮换备品备件,即设备修理时,进行轮换使用;消耗性备品备件,即设备运行中磨损后不易修复。

2.备品备件的需求预测。自备品备件研究以来,备品备件的需求预测都是一个难题。张晓芳(2013)指出备品备件的需求主要是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企业使用设备类型、质量等内在因素;二是取决于设备维修、维护等因素。而这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备品备件的需求分布难以确定。

在国内,对于备品备件需求预测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唐忠等人(2012)利用了层次分析法去选择电力企业的备品备件的需求。首先由不同专家分别分析物资重要性的各个影响因素,给出判断矩阵。然后综合各个专家判断矩阵的差异性,由层次分析法求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进行排序,形成有序的备品备件候选集。李红娇等人(2010)也是利用AHP计算备品备件选择时影响因素的权重,然后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所需的备品备件类型。

由此可以看出,把握好对备品備件的需求关键在于计算好影响备品备件选择因素的权重,然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去定性分析。

三、备品备件库存管理存在问题

备品备件库存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那么,备品备件的库存管理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从已有的文献的分析来看,备品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品备件的盲目采购。很多企业由于对备品备件需求难以预测,导致对备品备件的采购没有明确的方向。例如,张晓芳(2013)指出现实中对电力设备备品备件采购全凭采购主管个人意志决定,这样得到采购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陶粤湘(2012)指出,电力企业很多备品备件与实际需要不相符,没有针对性,造成了仓储积累。种刚(2013)认为目前一些企业对备品备件的配置数量主要依靠设备制造商的推荐和建设与维护部门的主管经验进行配置,并没有对备品备件相关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缺乏科学性。余建国等人(2014)提出矿山企业大多按工程投资建设比例列出备品备件采购费用,以人工经验来决定备件采购种类和数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实际故障率情况不吻合。

2.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备品备件管理水平必然与相关专业人才分不开的。陈懿等人(2012)指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影响着备品备件的采购,储存和分析,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段虹(2012)认为一些相关工作人员本位思想意识相对滞后,在责任意识中认为备品备件应当“多备少患”,而不是备品备件管理真正意义上的”有备无患”。这种错误的会使管理行为发生转变,从而与设备检修控制指标发生偏离。陶粤湘(2012)也指出在电力企业少数管理层和大多数在职员工对物流信息化一知半解,缺乏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先进理念,这方面的人才也严重缺乏,造成了备品备件管理水平提高受到制约。endprint

3.管理信息化落后。一般来说,备品备件存货的品种繁多,那么备品备件的核算就是一个工作量比较大的事情。例如,郭七星等人(2012)提出在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管理备品备件中信息的录入依靠手工来完成,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苏志光(2011)也指出了很多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是由手工来完成的,无法实时、高效的了解存货信息。宋轶伟(2012)认为备品备件查找与查询都比较困难,企业需要一个完善的备品备件信息化查询系统。李青蕊同样提出了一些工程存货管理信息的收集还在使用手工操作,导致存货核算的速度较慢,很多存货信息资源无法在部门之间自由流通。

4.企业各部门关注点不同。由于企业各个部门运行功能不同,所以导致了许多企业不同部门对备品备件具有不同的关注点。陈懿等人(2012)指出生产部门关注备品备件产量,维修部门关注维修时间及难易程度,管理部门关注成本、回货时间,采购部门关注价格。这种“分工”让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影响备品备件管理工作的效率。李青蕊(2013)指出在工程管理中,工程的使用部门和采购部门希望对备品备件管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导致流动资金长期被不合理占用。杨静也同样提出了在发电企业。

可能对不同企业,备品备件管理还会存在各自针对性的问题。但总体来看,已有文献对备品备件库存管理的分析还是主要集中在以上几点。当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备品备件的库存管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四、备品备件管理的优化控制

备品备件管理优化控制注重的是备品备件生产供应、组织管理、库存储备以及设备维修等等。段虹(2012)认为可以加强备品备件的储备联合,其中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和降低资金占用是备品备件管理优化控制的重中之重。他指出企业的备品备件储备结构和设施技术管理层次有高有低,并且还需要备品备件的库存能够满足生产供应状况。那么,就要将同类生产设备维系所需的备品备件与采购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并实行联合集中管理模式。同时在网络平台的配合下,实现网络资源控制的整合管理。张淼(2014)也指出了电厂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机制的建立。电厂联合储备主要是虚拟联合储备、实体联合储备和供应商联合参与储备三种模式。这些模式是建立在集团一体化基础上的一种备品备件共存、共享的库存管理模式,强调各方同时参与和制定库存管理计划,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资金占有量。

吴建卿(2012)提出了备品备件漏储会造成生产损失,超储会造成资金积压甚至过期过时的报废损失,那么企业就需要进行备品备件定额管理优化。而备品备件定额管理优化需要四个步骤:首先,设备被分解为备品备件,并加以确定。然后用数学方法来分析每种备品备件的历史需求,并根据历史需求做出一定的需求预测。接着预测的各种备品备件的需求率和各自目前的库存量做比较。最后,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规划的方法求出最优化的库存策略,实现最小化库存成本。加强备品备件定额管理的优化,对于降低备品备件库存成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它涉及到了定量分析。对于定量分析,还有其他的方法。例如,張晋豫(2011)在对电信企业备品备件如何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提出了优化采购周期法。他指出一个电信企业需要大量的备品备件,经常是采用集团集中购买的方法,来获取优惠价格。但如果采购量过大,订购周期过长,则产品技术折旧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这样,就需要定义合适的采购周期。通过数学方法确定备品备件的订购点和订购量,进而得出最优采购周期。

五、备品备件管理的发展趋势

从大量的备品备件管理的相关文献来看,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联合库存管理是未来可能最大的发展趋势。现如今,信息化的步伐非常快,任何企业都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那就需要计算机辅助备品备件的管理。苏志光(2011)指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相关有效信息,了解备品备件跟新换代情况,从中选出性价比高的备品备件。并且,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应与设备管理系统建立在一个平台上,共享备品备件管理数据信息。李青蕊(2013)也指出工程备品备件管理是一项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管理者要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利用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吴晶等人(2010)指出从供应链整体出发,库存的供应企业和需求企业共同对备品备件的库存进行计划,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同步运作。在JMI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将供应链企业分为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分别进行协调管理。从JMI理念出发,在供应链上同时建立两个备品备件信息系统,分别是企业内部的备品备件信息系统和联合库存备品备件信息系统。

六、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备品备件的管理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了,而企业备品备件管理不是一项新的话题了。现有文献围绕备品备件相关问题研究已有所积累,但通过上述文献述评不难发现,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1.关于备品备件的需求预测需要加强。从大量文献看来,目前国内对备品备件需求预测的研究还是太少。这说明,国内研究者对备品备件需求预测的影响关注不够。备品备件需求预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能够很好的进行预测对企业设备管理甚至整个供应链具有很大作用。所以,未来需要研究者做出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2.备品备件库存模式的调整仍需深入研究。虽然现有研究对备品备件库存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都是对某个具体库存模式加以研究。对于一个企业备品备件库存模式的实施策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备品备件供应企业和需求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竞争优势等集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同时,调整内容也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张淼.电厂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机制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2]吴晶,赵勇吉.浅析备品备件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视界,2010(11).

[3]李红娇,袁仲雄,曹渝昆,魏为民.基于层次模糊逻辑的电网企业备品备件类型预测[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5).endprint

[4]许泳藤.浅谈供电企业备品备件精益化管理[J].广东科技,2010(22).

[5]张晋豫,杨维,张顶立.基于效用的备品备件优化库存控制法[J].电子学,2010(11).

[6]张翼.优化备品备件采办管理的思考[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1).

[7]刘宏玉.试论备品备件ABC管理[J].辽宁科技学院院报,2011(3).

[8]張晋豫.电信网络备品备件可靠优化控制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4).

[9]吴佩俊.浅谈输变电设备备品备件的定额管理[J].机电信息,2011(30).

[10]苏志光.工业企业备品备件存货管理的问题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1(19).

[11]陈懿,梁德重.备品备件工作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装备制造技术,2012(11).

[12]杨静.备品备件管理方法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2(8).

[13]袁仲雄,张斌杰,李昕.电网设备抢修备品备件库存模型[J].华东电力,2012(11).

[14]王家兴,余立峰.基于ERP系统的输变电设备备品备件信息系统的研究应用[J].河南科技,2012(24).

[15]王永军,单兆杰.企业备品备件库存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1).

[16]沈青竹.继电保护备品备件自动化仓储管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2(25).

[17]宋轶伟.浅谈设备备品备件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2(3).

[18]唐忠,李莹,曹渝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的电力企业备品备件候选评价方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2(1).

[19]吴建卿.如何实现企业备件管理最优化[J].中国设备工程,2012(6).

[20]段虹.有关备品备件的优化控制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2(7).

[21]种刚.备品备件管理和调度解析[J].电信技术,2013(11).

[22]张晓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备品备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2013(8).

[23]杨晶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备品现状及其备件保护研究[J].硅谷,2013(16).

[24]李青蕊.备品备件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建筑与工程,2013(34).

[25]曾光明,陈杰.加强备品备件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3(22).

[26]张淼.发电厂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机制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

[27]张勇.钢铁企业备品备件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

[28]余建国,冯梅琳.矿山企业备品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中国矿业,2014(8).

作者简介:曾弘毅(1987- ),男,江西赣州人,工商管理硕士,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endprint

猜你喜欢
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发展趋势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大型建筑企业融资需求预测与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汽车售后备件物流服务体系研究
生鲜食品超市库存控制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
物联网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范围预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