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探究

2017-10-14 19:13刘聪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摘 要:在我国,物流金融业务还处于发展和起步的阶段,由于其跨领域,跨行业的特性,同时也给物流金融业务持续发展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关于对物流金融的风险管理控制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先对于目前物流金融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物流金融中存在着风险因素,再对风险的来源及危害进行分析,采取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企业、银行、社会三个方面来对风险控制进行探究,并提出向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控制;存货质押;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

近些年来,物流业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相关政策推动下,有了飞速的发展,为促进产业转型做出了有力支撑。物流与资金流的融合可以很好的促进物流运作的效率的提高以及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物流金融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和创新成果就是物流领域和金融领域很好的融合。物流金融很好地利用了供应链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新的融资方法,积极有效地提升了供应链运作管理的效率。但是,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伴随而来的还有风险,管理控制物流金融风险是使其快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做好了对风险的控制就可以使物流金融真正为物流的发展来服务,也给金融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因此,对它风险的控制管理的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Friedman(1942)等人总结了物流金融中应收账款融资以及存货质押融资于国外发展中的业务模式。Rachel Q Zhang、Joll A Buzacott(2004)定量的研究了物流金融业务中的一些重要指标对业务风险的影响,并且将银行相关风险管理与企业库存融资相结合,把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转化为不确定的产品需求。

冯耕中和于洋(2003)以物资银行的角度分析物流金融,总述基于质物流动和质物所有权两种模式,也分析了物流金融运作过程中的一些风险以及一些控制手段;闫英(2011)对卖方、买方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保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刘彩茜(2014)提出物流金融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对于风险的研究不够全面,此外,关于风险的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毛永强(2015)]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进行探讨,从道德、法律政策、操作监管及市场风险对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探究。

本主文要从企业、银行和社会三个角度对物流金融风险控制进行研究。

二、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于物流金融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冯耕中、何娟等人认为物流金融在广义上是指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在物流过程中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全面有效整合,协调供应链上的资金运动,并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经营活动。在狭义上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在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给客户提供融资和结算服务的过程,或者也可以说是建立在物流企业基础上的企业融资服务。其主要形式有存货(订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以及订单融资三种。

物流金融业务在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一些银行和专业的物流企业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多种能够有效监管质押动产、防范物资流动风险的监管模式,有多家银行将物流金融业务作为战略选择在其内部进行了业务推广。在物流传统业务已经由“扩容式增长”转向“挤压式增长”的大背景下,物流企业的收益必将依赖于新型增值业务的拓展。物流金融业务就是新的增长点,物流企业参与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将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上海钢贸事件”让物流金融业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由于物流金融业务发展迅速,市场和客户情况复杂多变,银行等金融机构及物流企业缺乏相关的业务管理经验,因此也出现了一些骗贷的情况,此外,质押融资业务中,重复质押,过度质押的现象严重,到2014年8月,用于质押的螺纹钢超过库存量的2.7倍,涉及有争议货权的货值达10亿元之巨。

物流金融的分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来源不同将风险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微观风险又包括了供应链风险、质押物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本文主要从微观方面来分析物流金融的风险。

物流金融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结合,那么银行也是供应链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出现市场危机时,银行与企业缺乏沟通协调,对企业停贷的这种“一刀切”的手段加剧了资金链的断裂,从而为物流金融系统带来供应链风险。

质押物风险对于整个物流金融业务来说风险影响都很大,这是因为物流金融业务是以质押物为基础的一种融资方法。质押物的风险分为了质押物选择风险、质押物物权风险、质押物变现风险。

借款的企业在整个行业萧條的时候有不稳定的收入和现金流,盈利能力以及资金周转能力都很差,物流仓储企业不负责任,与借款企业一起联手骗贷,以至于产生了违约的道德风险。

三、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1.质押物风险控制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好质押物监管,经常对质押物进行不定期检查。对货物结构进行优化分布,统一管理;对货物进行精确估值;合理安排制度,经常与银行进行信息交流,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便于银行随时查询质押物状况;对质押物存放仓库实施数字化管理;安装监控设施,对质押物进行实时监控。

银行在质押物的选择上应该要选取易于长期保管、变现性强、适应性强并且易于计量的质物。同时,银行应该对质押物的合法性以及所有权归属进行确认,减少因所有权不明确造成的质物多次质押产生的损失。银行应对有一定盈余价值的质押物才给予放贷,不过这种做法可能会降低货物利用率,所以就要衡量好放贷条件。

2.信用风险控制

信用风险控制的问题普遍存在于物流金融的各个环节。物流企业可以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对于客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并据此出具信用担保。要提高内部员工的素质,同时实行监督管理机制,对与客户共同造假,虚假欺骗贷款的行为给予严厉处分,让其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对于此类客户,物流企业可以拒绝再为其提供信用担保,同时也可向其他物流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并提出不予担保的建议。endprint

银行在选择客户时,应该对客户的业务能力进行考察,以及质押货物来源的合法合理性进行考察。还要对相关企业及物流公司的资信状况进行审核,对企业进行一定的财务分析,分析与银行的资金往来情况,选择优质客户进行交易,从源头上来控制风险。银行可采取统一授信的方法,对于它的质押贷款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对业务流程的监控力度。

3.供应链风险控制

由于供应链风险是由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所以应该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流,使供给和需求信息能够在供应链上良好地传递,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即时性,从而使物流金融业务更为顺畅。

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个全面有效的综合,所以银行也是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银行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将相关信息互享,在发生危机时,能够协调信息,将危害降到最低。

控制物流金融风险不仅要物流企业和银行做出努力,国家也应该适时地进行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制定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时应该将物流金融的发展考虑进去,以促进物流金融的良好发展。要建立一套相關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向公众准确地披露有关企业的信息,让参与主体接受大众监督。其次,要培养出一些相关的中介机构对其业务进行监管,比如一些资信评估机构,全面发挥其协助作用,帮助银行及物流机构控制物流金融的风险。还要发展行业自律协会对业务发展进行监管,引导相关企业规范发展,构建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让物流金融相关的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Daniel M.Friedman.Fied warehousing[J].Columbia Law Review, 1942.

[2]Buzacott J.A., R. Q. Zhang.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

[3]冯耕中,于洋.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J].管理评论,2003,(9).

[4]闫英,叶怀珍,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存货质押融资服务定价模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10).

[5]刘彩茜.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4,(2).

[6]毛永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及风险控制探讨[J].时代金融,2015,(4).

[7]冯耕中,何娟,李毅学,汪寿阳.物流金融创新:运作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聪(1993- ),女,汉族,山西运城市人,硕士研究生,金融学硕士,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金融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合作联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FCE评价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基于风险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的分析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