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区域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7-10-14 09:15曾银松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问题

摘 要:长株潭区域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包括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明确科技创新主体、保障科技资源投入、实现区域资源开放共享及区域协调创新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长株潭区域;科技创新;转型升级;问题;对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等行动计划,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让科技创新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长株潭区域作为湖南省一带一部的核心区域,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组成,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开展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长株潭区域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长株潭区域在国家和湖南省的重点支持下,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长沙·麓谷创新谷”、“株洲·中国动力谷”、“湘潭智造谷”建设为引领,加强对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改造并不断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产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区域整体综合竞争力的發展,特别是在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区域内部产业发展不平衡、内部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产业创新实力不强等问题。

1.区域内产业发展差距有所扩大

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获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政策支持以及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株洲、湘潭,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优化也处于领先地位。株洲和湘潭地区依靠传统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是经济总量与长沙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产业结构依然是以资源密集型的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体量仍然不大,产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区域内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长株潭区域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效益不明显、具有全国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行业仍然较少。区域内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即便是优势产业,其主要核心技术也还是存在受制于人的局面,亟需提高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此外三市重点发展产业存在高度重合,在三市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都把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资源禀赋有限的现实下,容易造成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等问题,高度重合的重点产业难以做大最强。

3.区域内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长株潭区域基本形成了企业投入为主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体系,但是财政科技支出仍然是支撑高效、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开展研究活动的重要经费来源。与全国相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长株潭区域财政科技支出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发达城市。同时受限于企业自身发展规模和经营利润的影响,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区域内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投入上也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全社会协同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源投入机制还不健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标准不高,高新区、科技园区等实力总体偏弱,这都制约了长株潭区域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

二、长株潭区域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区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限制

长株潭城市群相对来说经济体量不大,总体经济发展潜力有限,只有长沙是新一线城市,株洲和湘潭都属于三四线城市,相对发达地区而言,其产业基础、创业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社会配套服务等方面对高端人才缺少吸引力,导致高层次研发人才不足,国家级创新团队和创新联盟仍然较少。长株潭地区虽然有重多高等院校,却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大量高校毕业生及高精尖优秀人才不愿意留在长株潭发展,人才培养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人才竞争优势。科技创新基础不牢,临近省份有珠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竞争,发展腹地和辐射扩散能力也十分有限,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区域内产业发展壮大。

2.区域内政绩考核机制的天然制约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必然要求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体化管理,才能有效避免政府政策和产业规划等方面的矛盾和重叠。长株潭区域作为三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更多以本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为指标,在政绩考核和干部提拔升迁的现实面前,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更多从本市和本部门出发制定工作规划,确定工作重心,确保本行政区域和本部门管辖领域利益最大化。各自为政的政绩考核机制也部分导致了三市产业规划和发展各自为政,产业重合度高,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慢,为维持地方财政甚至对落后产能、夕阳产业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

3.区域内科技资源流通共享机制不顺畅

受行政区域为单位的政绩考核机制和发展统计机制影响,长株潭区域整体长远发展目标同三市各自当下经济增速产生了矛盾。在区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区域开放受限,导致区域内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难以有效实现,科技资源部门分割、条块分割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集聚度与共享度不高,闲置与紧缺并存。既存在三市之间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度不高,也存在各行业间科技交流不频繁,各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共建共享不多。

三、长株潭区域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

一是要把长株潭区域高校生源优势转化为人才竞争优势,通过降低高校毕业生落户门槛、给予购房租房生活补助、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等措施留住在湘大学生,鼓励他们学习在湖南,工作生活在湖南。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校企订单式委托培养等方式,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用的技术产业工人。

二是进一步完善包括高校、企业及各类型科研院所在内的科研人员评价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经济实效的重要性,将成果转化应用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政府部门要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予以肯定,放宽职称政策向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的限制,也鼓励企业实行股权和分红激励,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经济收入和职业荣誉感。

2.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一是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参与的主体,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企业也理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发挥其自我革新的作用,接受市场的检验。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时候,要注意吸引企业的参与。政府要通过财政补助、税费优惠、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措施,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

二是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来源,是解决就业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政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将更多的财税资源从大型骨干企业身上转移到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来,要不断完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要进一步降低公司注册的门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吸纳更多符合要求的自主创新企业进入政府采购供应商名单,有效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行为。

3.完善区域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要进一步打破长株潭区域行政区域划分、行业壁垒等因素造成的区域创新资源不均衡、共享难等问题。一是长沙作为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地,要主动对株洲和湘潭开放科技创新资源,鼓励长沙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同株洲、湘潭科技创新主体的资源共享,从实际上缩小三市科技创新资源差距。二是在科技创新主体内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采取市场化方式向社会开放实验室、科研设备,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对外提供实验平台共享和产品研发服务。对于大型高端科技实验设备,鼓勵不同创新主体通过合作购买和租赁使用等方式降低设备采购经费负担和运营成本。三是探索构建长株潭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根据各创新主体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由三市政府共同出资购买相应的技术设备,面向区域内创新主体开放使用,为区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提供多渠道的资

4.创新资源投入支持机制

一是建立多元主体投入保障机制。长株潭区域要改变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现状,增强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完善市县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整合省级和长株潭三市相关财政专项资金和新增资金,设立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专项资金。长株潭区域要坚持抱团作战,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名义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实现国家更多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资源投向区域。同时要强化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入地位和社会多元化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局面。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经济社会效益,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要给与税费减免支持和相应的政府创新基金配套资金扶持,对企业引进高层次科创人才政府要给予补助,对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要帮助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担保。

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产业。建立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组建由长株潭三市政府出资控股、多方资本持股的科技金融公司,为区域内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银行发行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产品,积极引入国内外各类天使基金,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发展长株潭三市政府出资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基金,促进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5.完善区域协调创新发展机制

长株潭区域发展要加大在省级层面乃至国家级层面的统筹协调力度。一是在现有行政区划难以突破,政府绩效考核难以突变的现实情况下,需要中央给予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更多的自主权,需要湖南省政府引导三市建立政策协同机制,在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和引进、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强协调,避免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的浪费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重合,缩小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二是长株潭三市各级行政管理者要从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湖南省中部崛起的发展大局出发,构建完善三市科技创新协调小组和产业转型升级联盟,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三是湖南省政府要依据职责划分,制定切合实际的绩效考核机制,对长株潭三市党委、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开展绩效考核评估,长株潭三市也要对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落实省市相关决策部署进行督导评估,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2]《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

[3]《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5]《湖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6-2020年)》.

[6]《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

作者简介:曾银松(1990.07- ),汉族,籍贯:湖南邵东,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问题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