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蓓华:懂得感恩的钢琴教育家

2017-10-15 01:00越声
小演奏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上海音乐学院春江花月夜张军

越声

今年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上海音乐学院汤蓓华教授携其国际比赛获奖弟子秦云轶、尹存墨、毕汉辰、范涵冰等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献上了一场独具匠心的钢琴音乐会,如今,他们均活跃于国际舞台,其中,范涵冰在意大利巴列塔国际钢琴大赛中以满分成绩荣获特别奖,秦云轶曾获西班牙哈恩大赛桂冠。当天的音乐会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汇集了独奏、四手联弹、双钢琴、八手联弹、五钢琴齐奏等一系列新颖的演出形式。

《春江花月夜》的跨界融合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流传至今,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也被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实,艺术跨界不是新鲜事,东西方艺术的同台对话尝试也有不少,只是用钢琴、昆曲、箫与书法共同演绎名篇《春江花月夜》的方式尚属首次。

2017年5月7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座无虚席,音乐会上,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汤蓓华、青年笛箫演奏家毛宇龙和“昆曲王子”张军共同演绎了全新改编的乐曲《春江花月夜》,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丁申阳则现场书写了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

对于这场合作,策划者汤蓓华说已经酝酿了十年,当年她录制了一张名为《东方音韵:中国钢琴精粹选》的唱片,其中就有一首黎英海根据中国古曲改编的《春江花月夜》。“那时,我就有与中国民乐跨界对话的想法,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契机,直到我听到张军新排的昆曲《春江花月夜》,才意识到这个机会终于到来了。”汤蓓华说。

“短短十分钟,将昆曲、钢琴、箫、书法揉在一起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太难了!”张军发出这样的感叹。难度首先体现在编曲上,黎英海的《春江花月夜》是降G调,所有音符都在钢琴黑键上完成,听上去独具中国风味,而在昆曲唱腔中降G调却极为罕见,在昆曲《春江花月夜》中,张军运用的是F调。担任编曲工作的金复载为了能将两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苦思一个月之后,征得双方同意,将昆曲的唱腔升了半个调,而毛宇龙更是专门去乐器厂特制了降G调的箫,三人初次合奏后,金复载发出了“美得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感叹。

其次是演唱难,升半个调演唱只是张军要过的第一关,读谱、分小节对他而言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不过最难的还是与钢琴的节奏配合。张军说:“在昆曲舞台上,演唱节奏的快慢可以由他自己把握,但在这首曲子的合作上,钢琴相当于半个指挥,我得跟着钢琴的节奏来,这就要求我在演唱的同时,时刻关注钢琴的演奏。比如我在唱的过程中有两段念白,第一段和第二段中钢琴曲子的音调都不同,我就要根据钢琴的音调来改念白的调子,因此,即使是听上去没什么变化的念白其实也藏着玄机。”

第三是现场书法精准把握时间,《春江花月夜》全篇二百五十多字,在短短十分钟内写就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丁申阳决定从篇中开始写,可即便如此,他也要在现场表演一百多字的草书书法。“我在家里掐着表练了很多次,才有把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丁申阳说,同时向记者透露了他研究出来的一个诀窍:“在书法结束后,我预留了一点敲印章的时间,相当于留了个‘活扣。”舞台上有一台摄像机实时跟拍书法表演,并将其投影在屏幕上。“人们常说草书是无声的音乐,一撇一捺之间充满了韵律感。这次与现场音乐演奏合作,让我深切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丁申阳说。

作为这场音乐会特邀的演奏嘉宾,钢琴家刘诗昆也在现场观看了这场表演,他说:“这样的跨界合作,无论是对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台下的观众而言都很有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更要创新,才能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上海之春是孵化新作的舞台,在这个平台上,中西文化交融共生,意味着将这几種艺术都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音乐和书法都是流动的线条,跨界的《春江花月夜》引领我们进入了东西方古典艺术的纯净世界,感受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以及深刻的人文情感。书法、昆曲和箫都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缩影,在水墨淋漓的意境里,将《春江花月夜》这首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的精神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也让两千余名观众深深陶醉其中。

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和深圳艺术学校钢琴教授的美籍钢琴家汤蓓华,多次应邀担任国际钢琴大奖赛的评委,并被上海市委宣传部评为“年度特等优秀教师”,她曾师从吴乐懿、布莱金斯基、周广仁、傅聪、吴迎和李素心等教授,被海内外媒体誉为“充满着高贵、华丽、典雅和真挚感人音乐的女钢琴家”。

如今在荣誉面前,汤蓓华教授的一篇回忆恩师的文章读来极为感人,摘录以飨读者。

恩师吴乐懿

吴乐懿教授是我国钢琴界德高望重的元老、权威和前辈,作为蜚声海内外的钢琴演奏家,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她五十余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吴乐懿先生既教书又育人,她时常说:“只有做人真诚,演奏的音乐才会真诚。演奏需要发自肺腑的箴言,一个习惯说谎话的人,很难在音乐中表达真诚。”她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从学习、生活到演出时学生上台的步态、服装,每件细小的事情她都特别关照,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在她病倒的前几个星期,还在参与福建省青少年钢琴比赛活动,返回上海后,在国庆假日仍坚持为学生上课,后来病倒在钢琴旁,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有幸于198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跟随吴乐懿教授学习钢琴演奏,这成为我生命中的里程碑,所获教益终生受用。二十多年过去了,吴老师对我的关爱与呵护一直在我心中涓涓流淌,她深厚的音乐造诣、高妙的艺术品位以及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至今让我刻骨铭心。当年跟随吴老师学习时的几本厚厚的课堂笔记,虽经漂洋过海、辗转万里,我依然如至宝一样带在身边,睹物思人,虽然笔记的纸张已经发黄,但吴老师的艺术追求依然跃然纸上,谆谆教诲依然回响在耳边,并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更加生动鲜明。

在国外学习深造时,我总是难忘吴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们钢琴家弹的是音乐而不是音符,要先有会品鉴的耳朵,才能有会说话的手指,也就是说,要增强对艺术的判断力,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只有这样,才能演奏出动人的、有规格的音乐。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潜心学习,传道授业,都要载誉归来。”是的,我记住了她的话,正是她的这两句话使我顿然开悟,是她将我领进了音乐的大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而这一修就是一生,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两句话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十二年间,恩师的话一直激励着我,那厚厚的课堂笔记也一直陪伴着我,我一边深造学业一边教书育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钢琴学生,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国际各种钢琴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在美国中西部八个州最重要的钢琴比赛之一舒伯特钢琴比赛中连续五年获得第一名。然而,归国一直是我心头挥之不去的呼唤。

2002年,我放弃了美国的舒适安逸回到了祖国,就职于我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从事和吴老师一样的事业。此时,年已古稀的吴老师已经身患重病。1997年,我曾经回国看望过吴老师,吴老师告诫我:“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国争光。”在新的征程上,我一直以吴老师为榜样,向我的学生们播撒着吴老师的师恩和美德,传承着吴老师的思想和精神。2007至2008年,我连续获得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授予的校长奖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授予的优秀教师奖,我的学生也在众多国际钢琴比赛中先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8年4月,在吴老师离开我们两周年的日子里,鲜艳的五星红旗挂在了西班牙哈恩国际钢琴比赛的赛场上,我的学生秦云轶获得了第五十届哈恩比赛冠军和最佳观众奖,这是该项比赛举办五十届以来中国选手第一次获得冠军,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以此告慰吴老师的在天之灵。随后在8月19日晚上,在中国大剧院由十位钢琴家主演的长达四个半小时的中国钢琴之夜音乐会让世界为之惊叹,我的学生秦云轶作为少年黑马,与其他九位世界级钢琴大师一起演奏。江山代有人才出,现在我的另一位学生尹存墨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他先后与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在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多次举办音乐会,并将高难度的李斯特十二首超级练习曲录制成专辑出版。他的演奏不仅大气豪放,而且传承了吴老师的精致、细腻和灵性,受到了国内外众多钢琴大师的一致好评。2008年9月20日至21日,一场名为“为中国喝彩”的钢琴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来自京、港、沪三地的四位少年钢琴家上演了一场钢琴狂欢,其中就有我的学生秦云轶和尹存墨。这是由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组织的钢琴音乐盛典,作为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闭幕压轴大戏,为持续五个多月的奥运演出季画上了完美句号。

岁月不断,琴声悠悠,吴乐懿教授虽然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她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都会顶礼膜拜和由衷拥戴。如今,我的学生们依然记着课堂笔记,依然仔细地记着吴老师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同样,将来他们也会对他们的学生说同样的话。师恩无限,源远流长,我想纪念吴乐懿教授,再也没有比给她献上丰收的桃李更好的方式了。

——汤蓓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上海音乐学院春江花月夜张军
世上没有卑微的工作
张军的牙
男子吃“霸王餐”逃跑摔伤索赔未果
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名单
春江花月夜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民国时期西文乐谱文献存佚考略
《春江花月夜》赏析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
跨国、跨时空的交融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