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问答之胆石病病因

2017-10-16 05:54李海东赵刚胡海编辑青鸟
科学生活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胆石症胆结石胆囊炎

文/李海东 赵刚 胡海 编辑/青鸟

胆石病问答之胆石病病因

文/李海东 赵刚 胡海 编辑/青鸟

胡海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专科/微创外科主任。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师从著名胆道外科专家张圣道教授,为国内首批微创外科专家之一。

擅长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隐瘢痕腹腔镜胆囊手术”。申请多项国家发明、新型实用专利。在保胆治疗和隐瘢痕手术研究上有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贡献。

赵刚

德国RWTH医学博士,上海市引进人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师从德国RWTH大学医学院著名肝胆病专家Christian Trautwein。擅长腹腔镜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尤其擅长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保胆治疗,迄今已主刀完成手术近万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分会隐疤痕微创手术学组委员兼秘书、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李海东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博士。201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取得外科学(普通外科)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论文2 篇,统计源期刊论文2 篇。毕业后至同济大学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工作。

1.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胆石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基本原因为胆汁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除此之外,胆汁中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的失调也是导致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

另外,胆囊功能异常导致的胆汁淤滞及胆道细菌、寄生虫感染等均参与了胆石形成的过程。

2.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代谢因素:某些代谢原因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量增加,胆固醇便沉淀析出,经聚合就形成较大结石。②胆系感染:细菌感染除引起胆囊炎外,其菌落、脱落上皮细胞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囊内炎性渗出物的蛋白质成分可成为结石的支架,进而形成胆囊结石。③遗传因素:胆结石在一些家庭容易发生,与遗传也有一定关系。④其他因素:如胆汁的淤滞、胆汁pH过低、维生素A缺乏等,也都是结石形成的原因。

3.胆管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胆管结石的成因主要包括:①继发性胆囊结石,由于某些原因胆囊结石下移至胆总管,称为继发性胆管结石,多发生在病程长的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管扩张、结石较小的病例中。②原发性胆管结石,可能与胆道感染、胆管狭窄、胆道寄生虫感染(尤其蛔虫感染)有关。当胆道感染时,大肠埃希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将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后者再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成为不溶于水的胆红素钙,沉淀后即成为胆色素钙结石。胆管狭窄影响胆流通畅,造成胆汁滞留,胆色素及胆固醇更易沉淀形成结石。胆道蛔虫病蛔虫残体、角皮、虫卵及其随之带入的细菌、炎性产物可成为结石的核心。因此,胆道的感染、梗阻在结石的形成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4.胆汁成分的改变与胆石症有什么关系?

胆汁中的溶解成分由于某种原因变为非溶解性,形成结晶或沉淀析出而成结石。正常胆囊胆汁中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按比例共存于一稳定的胶态离子团中。如某些代谢原因造成胆固醇增加或胆盐、卵磷脂减少,而胆汁酸和磷脂溶解胆固醇的能力有一定限度,也就是说一定量的胆汁酸和磷脂只能使一定量的胆固醇溶解。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超过了胆汁酸和磷脂溶解胆固醇的能力,胆汁中部分胆固醇就不能溶解在胆汁中,就会析出胆固醇结晶而发生沉淀。析出的胆固醇结晶相互聚结,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胆固醇性结石。此外,胆酸分泌减少使胆固醇易于析出,也易形成结石。如果红细胞长期大量被破坏,胆汁中胆红素增多,可产生胆色素性结石。

5.何为胆道感染,造成胆道感染的原因有哪些?

胆道感染是指胆囊、胆总管以及肝内胆管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多在胆道急性梗阻的基础上发生。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寒战、高热、上腹部疼痛、黄疸、恶心、呕吐,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体检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胆道感染一般包括胆囊炎、胆管炎或两者同时存在,多是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6.哪些特殊疾病容易并发胆囊结石?

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使得胆汁成分有所改变,胆汁酸分泌减少易导致胆结石的形成,尤其肝硬化患者,有较高的胆结石罹患率;先天性溶血患者,因红细胞长期大量被破坏,可产生胆色素性结石;习惯性便秘较易使得肠内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沿着胆道上行而使得胆道发生细菌感染,容易生成结石。

7.胆囊结石的发病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胆结石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这是因为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因身体过胖,平时不常运动,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胆囊、胆管的收缩力日渐减弱,因而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色素易于淤积成石。

8.胆石症的发病与遗传有何关系?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可能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同时,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容易产生。例如:研究发现,美国当地的印第安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80%),研究还发现胆结石患者的第一代后裔的胆结石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5倍。

9.女性更容易患胆囊结石的原因是什么?

女性更容易患胆囊结石和女性机体激素水平有关。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见,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含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此外,中年女性呆在家里的时间多,白领女性工作时间长,久坐不动活动少,胆囊收缩力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形成胆结石。

10.胆石症与妊娠有何关系?

年轻的妊娠妇女易患胆囊结石,主要是由于在妊娠期间血清内源性雌激素和孕酮浓度增加,肝脏对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增加,从而致排入胆道的胆固醇增多。胆道胆固醇积聚不断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和胆汁成石指数增高,最终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此外,在妊娠中后期,胆囊收缩能力降低,导致胆囊残余容积增加,更容易促使胆囊结石的形成。

11.胆固醇性结石和高脂饮食有关系吗?

胆固醇性结石与高脂饮食密切相关。长期高脂饮食,特别是长期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及禽类的蛋黄等,可导致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升高,破坏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易产生胆结石。长期高脂饮食易使人肥胖,如加之不爱运动,使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积,也会导致胆结石形成。

12.为什么肥胖者更容易得胆结石?

肥胖者患胆结石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肥胖男性胆结石的患病率比体重正常者高2倍,而肥胖女性则比体重正常者高出3倍。肥胖者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肝脏分泌的胆固醇增多,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多,胆汁成分的正常比例发生改变,胆固醇易析出形成结石。另外,不合理的节食和禁食减肥,使胆囊排空困难,胆汁滞留,并因胆囊壁对水分的吸收使胆汁变得黏稠,胆固醇易析出,逐渐形成结石。

13.不吃早饭容易患胆结石吗?

人在早晨空腹时,胆囊内胆汁已经过大约12小时的贮存,胆汁中的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由于胆囊收缩,胆固醇可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物刺激胆汁分泌,造成胆囊内残存的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降低,而不易形成结石。如果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14.胆石症与饮食习惯有什么关系?

不良饮食习惯是胆石症重要病因之一。所谓不良饮食习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长期高脂饮食,特别是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及蛋黄等,可致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升高,极易产生胆石。②长期低脂饮食,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也会引起胆石症。③喜爱甜食或过量摄取糖含量高的食物,如精制的大米、面粉等会加速胆固醇的累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比例失调。过多的糖分又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又增加形成结石的危险。④长期饮酒可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等病变,使得胆汁排空受阻淤积,这是胆石症的诱因之一。⑤饮水过少,可致血黏、胆汁稠,久之会生成胆石。

15.胆石症和体重迅速下降有关吗?

不合理的减肥导致体重迅速下降可诱发胆囊结石,其主要原因有三:①节食导致减肥者胆汁中成分发生显著改变,黏液增加至少10倍以上,钙类也增加40%。而钙与黏液的增加,可促使胆石中心灶的形成。同时黏液蛋白促胆固醇集结成核。②减肥者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淤滞,利于胆石形成。③减肥速度过快,会迅速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超过胆汁酸和磷脂对其溶解能力而促进结石形成。

16.为什么胃切除易患胆结石?

这是因为胆囊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刺激交感神经,会使胆囊松弛;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胆囊的肌肉发生收缩,排出贮存在胆囊内的胆汁。当做胃切除手术时,手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切断支配胆囊的迷走神经分支。这些分支被切断后,也就减少了迷走神经的刺激,而造成胆囊肌肉收缩无力,不能有效地排出其中的胆汁,结果胆汁就淤积在胆囊中,日久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析出沉淀,并逐渐形成结石。

17.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它和胆石症又有什么关系?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合并有高血压以及葡萄糖与脂质代谢异常的综合征,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临床可表现为腹部肥胖或超重;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异常等;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等。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异常可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升高,是诱发胆结石的原因之一。

18.使用药物和胆石症的发病有关吗?

有关。例如,头孢曲松钠在体内以原型排出体外,40%经胆汁和肠道排泄。在某些结石易发人群中,其胆汁酸池中胆固醇处于高饱和状态。胆汁中该药浓度增加并与胆汁酸结合,致胆酸池失去平衡,容易结晶形成结石样团块。潘生丁绝大部分从胆汁排泄,长期服用该药可以形成不溶性物质沉淀于胆囊胆汁中,促使胆石的形成。另外,长期大量服用雌激素,能直接影响肝胆功能,可使胆汁合成减少,胆固醇分泌增多,同时影响胆囊的收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容易形成胆结石。

19.胆道蛔虫与胆石症有什么关系?

胆道蛔虫症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进入胆道的蛔虫大多数死在胆道内,当蛔虫死亡后,常常阻塞胆道引起胆汁流出不畅。其尸体碎片、角皮、虫卵可逐渐成为结石的核心,渐渐有胆汁等一些成分沉积而形成结石。

20. 胆囊功能和胆囊结石有什么关系?

胆囊功能一般包括:①存储胆汁;②浓缩胆汁;③分泌黏液等。 当胆囊的这些功能出现异常时易引起结石,胆囊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胆囊黏膜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胆囊黏膜可以吸收水、电解质和有机物,同时分泌黏液。功能异常时,黏膜对水、电解质的吸收增加,从而提高了胆固醇的“微胶粒”溶解度,同时减少了磷脂胆固醇“泡”的稳定性,从而促使胆固醇成核。②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弱增加了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就提供了形成胆固醇结晶的机会,利于结石生成。③胆汁淤积和胆泥形成。由于胆囊收缩和排空胆汁的运动减弱,其结果使胆汁淤积在胆囊内。

21.胆囊炎一定伴有结石吗?

不一定,除了结石性胆囊炎外,还有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发生率占急性胆囊炎的5%~10%,胆囊内并无结石存在。病因不清,通常在严重创伤、烧伤、腹部非胆道手术后、脓毒症等危重患者中发生,约70%的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也有认为是长期肠外营养的并发症,病理变化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但病情发展更迅速。致病因素主要是胆汁淤积和缺血,导致细菌的繁殖且供血减少,更容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

22.急性胆囊炎的病因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病因主要有三种。①结石在胆囊管嵌顿引起梗阻、胆囊内胆汁淤积,浓缩的胆盐损害胆囊黏膜引起炎症。②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大多从胆道而来,少数由血道而来。③化学刺激,如胰液经“共同通路”反流入胆道内引起胰酶性胆囊炎。

2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有哪些?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该病常发生在创伤或与胆系无关的一些腹部手术之后。一般认为手术及创伤后的脱水、禁食、麻醉止痛剂的应用,以及严重的应激反应所致的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胆囊收缩功能降低,胆汁滞留和胆囊黏膜抵抗力下降,并在此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最后造成胆囊的急性炎症。

24.怀孕会引起胆囊炎急性发作吗?

有胆囊结石的妇女妊娠期间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这是因为妊娠期雌、孕激素大量增加,胆囊壁肌层肥厚,胆囊平滑肌松弛,胆囊收缩力下降,胆囊容量增大2倍,胆囊排空延迟,加之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胆固醇和胆盐的比例改变,胆汁黏稠度增加而易发生胆囊炎。

25.什么是胆囊息肉,息肉分为哪几种?

胆囊息肉是各种胆囊黏膜良性隆起的简称,泛指向胆囊腔突起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胆囊息肉大体上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种,非肿瘤性息肉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肿瘤性息肉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26.胆囊腺肌症有什么危害?

胆囊腺肌症也称为胆囊腺肌瘤病,为一种原因不明性良性增生性疾病。胆囊腺肌病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为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以慢性增生为主,兼有退行性改变。病理表现为胆囊黏膜及肌层过度增生,胆囊壁增厚,增生的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多数小囊状突出。分为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型三型。临床上可无特异性症状,也可有腹痛及类似胆囊炎、胆石症症状。部分胆囊腺肌症有恶变为胆囊癌的可能,故应及时治疗。

27.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及危害有哪些?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所致,亦称急性重症型胆管炎。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梗阻因素。造成化脓性感染的致病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亦多见。该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少尿、内环境稳态逐渐失去代偿,各主要脏器功能发生障碍,甚至多器官系统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28.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目前认为胆源性胰腺炎发病主要是因为胰管和胆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汇合成共同通道,共同通道阻塞引起胆汁反流入胰管。胆石从胆道滚动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中,刺激Oddi括约肌致其充血水肿痉挛,形成梗阻,引起胆汁反流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引发胰腺炎。预后良好,但如果胆道病变治疗不彻底,一次发作后常有频繁发作引起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则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循环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败血症、糖尿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猜你喜欢
胆石症胆结石胆囊炎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教您如何防治胆石症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石症预防有对策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