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风水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径阶分布

2017-10-16 05:44卢泽彬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5期
关键词:林分风水胸径

卢泽彬

(揭阳市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 揭阳 522000)

东莞风水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径阶分布

卢泽彬

(揭阳市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 揭阳 522000)

东莞风水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径阶间生物量和碳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径阶1~4呈急剧增加趋势;树高在前2个径阶变化较大,在后2个径阶变化小,径阶1和2主要为林下层,径阶2和3主要为林冠层;林分密度随径阶的递增而迅速减少,林分径阶结构呈倒J型,群落更新情况良好;碳密度随径阶的递增而急剧增加,大径阶树木贡献了林分的大部分碳储量,保护大树是发挥风水林碳汇效益的必要措施;其风水林仍有很大碳汇潜力,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增强林分的碳汇效益。

径阶;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风水林

风水林是指在村庄一定范围内,由当地村民为了保持良好风水而特意保留或自发种植的树林[1]。相对于一般森林,风水林除了“风水保护”的含义外,同样具备包括景观观赏、森林游憩和休闲娱乐在内的一般森林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对风水林的人文科学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风水林的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2-3]。风水林集科学、历史、观赏、文化价值于一体,除了具有很强的旅游观光价值之外,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和条件,也赋予其独特的研究价值。风水林演替时间较长,能适应自然生境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群落,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轻旱涝风灾、调节小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4]。国内对华南地区风水林的研究多集中在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等方面[5-8],对风水林特殊林分结构下的林分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较少。风水林碳汇调查可以了解风水林的碳储量,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到风水林的碳汇能力,为风水林的碳汇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

由于数百年来被村民们刻意保护,风水林保留了很多原始植被的特征,但同时又由于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与自然群落有一定差异。因此,对风水林群落进行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镶嵌在城市景观当中的风水林在生境面积不断受蚕食、环境污染和人为砍伐干扰等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其特有的生态功能[10]。东莞是个高度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带来的森林面积减少、森林斑块化、“三大污染”等对风水林也造成很大的威胁,在这种环境下保存下来的风水林,亟需开展保护和研究工作。碳汇效益是森林生态效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风水林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东莞风水林的碳储量、碳密度等碳汇关键因素,可为东莞风水林的碳汇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指导,进一步加强人们保护风水林意识。本文通过对风水林各径阶下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的研究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从而为风水林的植被保护和碳汇评价提拱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样地位于东莞市中部的东坑镇(23°0'9"~23°0'23" N,113°54'52"~113°55'9" E),年平均气温约22.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4℃,极端最低温低于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温37.9℃;年平均降水量1800mm,4~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并以台风雨居多。地貌类型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山地森林以赤红壤为主,少量红、黄壤,土层较深厚。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类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10-12]。

1.2 样地设置与群落调查

设置1个长、宽分别为40m、30m的样地,样地面积为1200 m2,分为12个10m×10m的小样方。调查记录样地的经纬度、群落类型、郁闭度等信息,进行每木检尺,起测胸径为1cm,调查的指标有种名、胸径、树高等。

每木调查数据进行径阶划分,分为4个径阶,分别为DBH<5cm、5cm≤DBH<10cm、10cm≤DBH<20cm、DBH≥20cm。

1.3 数据分析

单株立木材积求算公式为[13]:V=6.01228×10-5D1.87550H0.98496

式中:V为单株立木蓄积量(m3);D为胸径(cm);H为树高(m);

单株立木生物量求算公式为[14]:BTREE_j=VTREE_j*DTREE_jBEFTREE_j(1+RTREE_j)

式中:BTREE_j为树种j的单株立木生物量(t·株-1);VTREE_j为树种j的单株立木材积(m3·株-1);DTREE_j为树种j的基本木材密度(t·m-3),取0.598;BEFTREE_j为树种j的生物量扩展因子,用于将树干材积转化为林木地上生物量,取1.674;RTREE_j为树种j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取0.261。

单株碳储量求算公式为[14]:CTREE_j=BTREE_j*CFTREE_j

式中:CTREE_j为树种j的单株立木碳储量(t·株-1);BTREE_j为树种j的单株立木生物量(t·株-1);CFTREE_j为树种j的生物量中的含碳率,取0.497;

式中,Cp为林分碳密度(t·hm-2);C为林分碳储量(t);S为林分面积(hm2)。

以上统计均在软件Excel 2007、STATISTICA 8.0中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落生物量与碳储量径阶分布

对风水林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表1),径阶1中,平均胸径为2.65,接近径阶1的中间数值,树木胸径大小分布比较均匀,树高和胸径的变异系数较小,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径阶2中,平均胸径为6.69,说明在径阶2中小树偏多,大树偏少,胸径的变异性最小;径阶3中,胸径的平均值为14.04,说明在径阶3中小树偏多,胸径的变异性最小;径阶4中,胸径的平均值为30.29,说明径阶4中大树较多,反映了林分留存时间较久;从最大值看,树高在径阶1和径阶2差距小,在径阶3和径阶4差距小,说明径阶1和2主要为林下层植被,径阶3和4主要为乔木层植被;从平均值看,从径阶1到4,随着胸径的快速增加,而树高增加的速度较少,生物量和碳储量急剧增加,说明小树阶段,树高增长较快,可能是为了突破林冠层,吸收更多外界的养分,发展到近熟、成熟阶段,则树高增长较慢,而生物量与碳储量的积累是随着胸径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因此保护大树可为碳储量的保存提供有力保障;从变异系数看,从径阶1到4,胸径、生物量和碳储量均从大变小再变大,说明径阶1和4的胸径、生物量和碳储量数值偏向两端分布,径阶2和3的胸径、生物量和碳储量数值分布较为集中。树高在各径阶的变异系数变化较小,说明树高在各径阶分布情况接近。

表1 生物量与碳储量径阶分布

2.2 生物量和碳储量径阶差异

图1 生物量与碳储量径阶差异

注: 1为DBH < 5 cm径阶,2为5 cm ≤ DBH < 10 cm径阶,3为10 cm ≤ DBH < 20 cm径阶,4为20 cm ≤ DBH径阶;

生物量和碳储量径阶差异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胸径、树高、生物量和碳储量在4个径阶间的差异均极显著。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胸径和树高在4个径阶的两两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生物量和碳储量在4个径阶的两两比较除了径阶1和2没有显著差异,其它两两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树高从径阶1~4增长比较均匀,胸径增长比树高剧烈,生物量和碳储量增长情况最剧烈。

2.3 不同径阶碳密度分析

图2 不同径阶的株数及碳密度

注: 1为DBH < 5 cm径阶,2为5 cm ≤ DBH < 10 cm径阶,3为10 cm ≤ DBH < 20 cm径阶,4为20 cm ≤ DBH径阶,5为全部径阶;

4个径阶的林分密度分别为1550株/hm2、592株/ hm2、333株/ hm2、225株/ hm2,总的林分密度为2700株/ hm2,随着径阶的增加,林分密度急剧减少。4个径阶的碳密度分别为1.76 t/ hm2、5.25 t/ hm2、18.68 t/ hm2、76.49 t/ hm2,总的碳密度为102.17 t/ hm2,随着径阶的增加,碳密度增加趋势加剧。王斌等[16]调查结果显示,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四地的植被层碳密度分别为149.45 t/ hm2、154.67 t/ hm2、239.40 t/ hm2、129.30 t/ hm2,本地区原生性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鼎湖山植被类型相同,而且由于地处平原,土壤、水源等养分相对充足,其林分碳密度应比鼎湖山林分碳密度大,而现阶段风水林碳密度低于鼎湖山林分碳密度,说明本地区风水林的碳汇潜力仍比较大,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为干扰,可以进一步促进风水林的林分碳汇吸收能力。

3 结论与讨论

风水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径阶分布从径阶1到4呈急剧增加趋势。不同径阶分层明显,径阶1和2主要为林下层,径阶2和3主要为林冠层。径阶的增加代表着植物的生长,树高在初期变化较大,后期较慢,反映了植物生长初期为吸收外界养分而趋向向上生长,生物量和碳储量在中后期增长较快,反映了植物生长中后期偏向于横向发展。不同径阶间生物量和碳储量差异明显,树高在径阶间的变化比较均匀,而生物量和碳储量随着径阶的增加迅速增长。

林分密度随径阶的递增而迅速减少,说明小树较多,大树较少,林分径阶结构呈倒J型,群落更新情况良好。林分碳密度随径阶的递增而明显增加,碳密度从径阶4~1占总碳密度比例分别为:74.9%、18.3%、5.1%、1.7%,大径阶树木贡献了林分的大部分碳储量,因此,保护大树是保障林分碳汇效益的必要措施。与同地区同林型的鼎湖山林分碳密度(149.45 t/hm2)相比,本次调查风水林的林分碳密度(102.17 t/hm2)仍比较低,有较大的碳汇增长潜力,因此,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为干扰,可以进一步促进本地区风水林的碳汇吸收能力,增强碳汇效益。

[1]许飞,邱尔发,王成,等.福建省乡村风水林树种结构特征[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1):99-106.

[2]张西林.村落风水林休闲游憩开发[J].福建林业科技,2013(3):213-216.

[3]代晓康.中国风水林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19):1-4.

[4]程庆荣,黄秀生,钟学文,等.广东传统林业乡土知识系统与乡村林业[J]. 广东林业科技,2005(3): 63-66.

[5]高伟,叶功富,卢昌义,等.福建东山岛海岸带风水林数量分类与排序[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8):117-121.

[6]李仕裕,叶育石,王发国,等.广州市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分布区类型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1):102-109.

[7]庄雪影.广东珠三角地区与香港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其保护[J].广东林业科技,2012(1): 72-76.

[8]唐光大,郑明轩,罗思琦,等.广州从化市风水林植物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30-3433.

[9]林国俊,马磊,吴林芳,等.广州市风水林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对区域物种多样性的贡献[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2): 168-174.

[10]吕浩荣,刘颂颂,叶永昌,等.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群落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28(4):613-619.

[11]朱剑云,莫罗坚,叶永昌,等.东莞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1(2):22-29.

[12]吕浩荣,刘颂颂,朱剑云,等.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群落林下木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9(5):458-467.

[13]广东省林业局和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广东省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数表[S].2009.

[14]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M].第一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15]赵敏,周广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2004(1):50-54.

[16]王斌,杨校生.4种典型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与碳密度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464-469.

2017-05-02

S759.2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5.015

猜你喜欢
林分风水胸径
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的效应
武汉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五常水曲柳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不同经营模式苦竹林竹鞭生长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