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络信息管理基于网络舆论新趋势的措施

2017-10-16 09:09吴芝明
中国新通信 2017年17期

吴芝明

【摘要】 互联网的特点是面向大众的一个平台。很多大事件一旦发生后,都会在互联网上查询到,每一个事件都会在末尾有相关评论,评论有好有坏,好坏之分主要看事件的影响群体。新媒体时代,当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政府在其做不到引导媒体舆论,就会被媒体的舆论所控制,所以如何引导网络舆论,把握好网络舆论的趋势,将成为政府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危机信息为例,探讨政府在网络信息管理中的舆论引导措施。

【关键词】 危机信息 网络信息管理 舆论趋势

政府在輿论的引导中,都希望能够自行的引导舆论导向,而不是被舆论所引导。政府部门在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有引导媒体舆论,对社会舆论进行疏导的作用。政府的积极介入,发挥了政府处理事件的功能。

一、政府网络信息平台处理网络舆论的特点

1、网络舆论的特点。政府网络信息平台的处理中,除了正常的信息处理,还需要处理危机信息。所谓的危机信息也是指草根化的信息传播,对政府改进危机管理模式,推动政务的公开有一定的积极性作用。中国有网民有7.3亿人,草根化的媒介传播者有5亿多人,如此庞大的群体有着舆论监督的功能。危机信息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消极的封锁行为,将会导致政府在其中处于与舆论控制的被动地位,直接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2、网络信息处理的特点。网络平台是面向公众的,所以政府在网络信息平台的处理过程中,不能对信息采用沉默或者处理的方式,而是采用“善于公开,及时公开,善于公开”的应对方式。所以合理的危机控制,将成为政府网络信息管理中网络舆论的新的发展趋势,危机信息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要解决的问题,危机的影响过程也是危机信息演化的过程,所以合理的处理危机信息,将成为提升政府部门公信力的重要措施。

二、网络环境下危机突发事件的传播方式

1、危机突发事件与信息的传播特征。危机的突发事件包括三种类型: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重大灾难性事故。目前,我国处于多元化经济过度使其,存在文化多元化碰撞的过度现象。人均自然资源与能源相对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社会产出存在矛盾,必然会导致很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危机突发事件具有一种舆论情绪传播的特征,也由于网络的自由度比较高,充满了民间的话语和参与,每个人在表达的过程中,都会构建出不同的信息特色,所以各种观点会不停的碰撞,从而引发“口水战”的现象,从而在网络中形成几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影响了政府在其中的引导。

2、网络环境下的舆论生态特征。在网络环境下,各种舆论都是面向大众的,所以舆论的生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大众在其中掌握了信息的发布权,第二,在舆论环境下,存在意见“领袖”也就是主导意见,从而控制了大众的意志。大众领袖的意见在公众的意见中影响力很大,也是第一手新闻影响的公众。其主要方式是以散播的形式影响大众,

三、增进政府在网络舆论中的引导和管理

3.1采用自由与控制辨证统一的管理模式

在加强舆论的引导与管理的过程中,实施自由控制与辨证统一的模式。目前,关于政府是否应该控制网络言论的内容,有两个长期的观点:一种是不应该控制网络言论的内容,原因字在于网络面向大众,无法从技术上控制。一种是,在网络快速发展使其,控制发展也是正常的政府行为。因此,自由与控制统一的形式非常重要,对舆论实施自由保障和控制,以表达自由为主联合控制滥用为辅的措施,从而使政府在其中,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3.2加强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在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方法的引导,以疏导为主的舆论调控理念为主要措施,舆论引导的目的是不改变主体网民的态度。实践证明,政府在其中引导的作用,引导“人心”最为重要。政府在引导的过程中,注重相关理论的引导与借鉴,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注重对社会理论的认知与判断,以态度改变理论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借鉴内容,从而引导社会舆论。当遇到突发高压力事件后,政府往往采用删除模式,然而在危机时刻采用模糊的处理模式,往往会向恶化的方向发展,对政府产生负面影响。当前社会矛盾突出,社会的突发事件很多,所以要采用危机技巧处理方式,提高政府在其中的执行能力,最终构建和谐社会。

结束语:政府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和舆论的引导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引导方式,对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很大的帮助。政府网络信息管理,对网络的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所以坚持党政领导统一,将互联网治理的过程,将参与方组织起来,有效的进行大众监督,对政府在其中发挥合理的引导作用有很大的帮助。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中,可实施软硬兼施的措施,使政府对舆论的引导作用发挥的更强大。

参 考 文 献

[1] 商彤.网络舆论监督对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 娄斌.网络舆论监督对政府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DOI:10.7666/d.y1917526.

[3] 张潆心.网络舆论监督视角下天津市政府形象建设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4] 陈曦静.关于政府合理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D].山西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