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群团工作的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

2017-10-17 08:58王凛然
中州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中国中国共产党

摘 要: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高度重视群团工作,积极开展群团建设,努力发展群团事业。近七十年的群团工作历程中,群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巩固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群团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在于坚持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凸显服务群众特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团工作;新中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9-0025-06

群团组织,即群体性社团组织。党的群团工作,是指党领导下的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工作”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高度重视群团工作,积极开展群团建设,努力发展群团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团工作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有利于学术界对相关课题的拓展,也可为新时期群团工作实践提供资鉴。

一、党的群团工作的历史进程

“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②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正确贯彻了“组织起来”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成功缔造了工会、青年团、妇联等全国性的群团组织,从而为新中国党的群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48年8月,以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会等为基础,联合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人代表,大革命时期党创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哈尔滨重新建立。该会宣布为“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奋斗。③1949年1月,北平解放。在黨的领导下,妇女与青年组织的建立被提上了日程。1949年3月,以新老解放区各妇女团体为基础,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北平正式成立。该会宣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中国的胜利”而奋斗。④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的精神,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大会号召青年团“要领导全国青年把革命进行到底,建设新社会”⑤。在此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但凡有一地得以解放,当地党组织就以群团组织的创建为抓手,积极展开地方性的群团工作。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刚解放,群团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面尚显不足。是年的统计显示,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数仅237.4万人,占职工人数的38.9%。⑦截至1950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数仅150万人,占全国青年数的1%左右。⑧群团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建立起广覆盖面的组织网络,以把各阶层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1950年,全国工会会议提出“在一年左右把全国工人首先是产业工人组织起来”。通过自上而下安排干部和自下而上发动群众,至1952年,“全国工会会员达到1002.3万人,主要城市和产业工人中有90%以上的职工都参加了工会”⑨。1950年3月,团中央召开了全团组织工作会议,反对“关门主义”与“形式主义”,提出要“正确地发展团的组织”。至1952年底,全国团员数发展到850万人,超过全国青年数的7%。⑩妇联也积极运用妇女代表会议的形式组织妇女群众。按照地区原则、职业原则和团体会员制形式,至1953年初,“全国各省、市以及绝大多数县份均已经成立了民主妇联”B1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刘少奇在大会《政治报告》中指出:“我国最广大的群众已经组织起来”,这其中,“最重要的群众组织就是工会组织、青年团组织和妇女组织”。B12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家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1957年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妇女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原组织分别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联合会”。在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期间,由于工作任务重、认识偏差等原因,群团工作出现了一些失误,部分基层群团组织产生了组织软弱、组织涣散甚至“被取消”的问题。以工会为例,这期间“多数基层工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会组织没有发挥或者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基层没有工会组织,甚至放弃了工会工作”。B13这些问题,共青团、妇联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20世纪60年代初,党对群团组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整顿。1961年,中共中央指出:“人民公社中的党组织,必须领导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妇女代表会议的工作”B14。1961年6月至该年年底,党中央陆续批转全总党组《关于改进基层工会工作的报告》《关于省市自治区工会主席会议情况报告》和《关于调整、充实基层工会干部的请示》。B151961年10月,团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就整顿团的基层组织进行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强农村团的建设问题的讨论纪要》。B161961年12月,省、市、自治区妇联主任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三年之内加强基层妇女工作,要求“大多数农村人民公社要有一个专职妇联干部,人少的公社,可以兼职”B17。借此契机,各群团组织主动寻求同级党委支持,基层群团工作陆续得到了加强。

“文革”结束后,党非常重视对“文革”期间受到破坏的群团事业的恢复。党中央要求:“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把这些组织整顿好、建设好,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B181978年,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党的群团工作在组织上的正式恢复。1979年,紧密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群团组织解放思想、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各基层群团组织还先后肃清了“四人帮”的影响,调整并充实了干部力量,健全了组织机构。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针对群团工作中出现的“官”气和行政化倾向等问题,党向群团组织提出了“理顺党和行政组织同群众团体的关系”及“更好地表达和维护各自所代表的群众的具体利益”的问题。B191988年8月30日,经中央书记处原则同意,团中央公布了《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1988年9月,全国妇联提出了妇联体制改革方案。B201988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工会改革的基本设想》。这些文件的制定推进了群团组织的体制改革。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首次提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支持群团组织“更好地维护各自所代表的群众的具体利益”。B21《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的下发有利于各级党政部门对群团工作的重视,也为群团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endprint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加速变迁。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一步深化,新阶层、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新社会空间逐步扩大。新形势、新任务给党的群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社会体制改革造成了城市中大量“單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社会出现了“原子化”趋向。党需要群团组织夯实起因单位制消解而被削弱的基层治理环节。1998年,胡锦涛在听取妇联工作时提出,社区“最需要妇联做工作,也最能发挥妇联组织优势”B22。显然,这一指示精神对工会、共青团工作也同样适用。妇联积极探索社区中的妇联组织建设。工会搭起“街道—小区”两级工会工作平台以及社区工会、小区工会、基层工会三级组织网络。B23共青团进行了“社区建团”的尝试。其次,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大量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但这些企业中普遍缺少群团组织的覆盖。为此,全国总工会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到1998年,新建工会15万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5.3万家,私营企业组建工会2.3万家”B24。2001年6月,全国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现场推荐会在浙江温州召开。会后,共青团抓紧了非公企业的团建工作,“截至2002年底,全国已有16.3万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了团组织,占应独立建团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57.2%”B25。与此同时,党中央及时提出了以党建带动群团建设的新思路。2000年,中组部、团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共青团紧跟党建工作步伐,“巩固学校、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团的建设,着力加强和探索农村、城市社区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B26。工会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以“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会组建工作有了突破。特别是6600万农民工群体加入工会,世界500强等跨国企业集中建会活动,扩大了党的职工群众基础。B27妇联围绕“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这一主线,抓住“党建带妇建”的契机,至2013年,在农村、社区等妇女集中领域建立了“妇女之家”74.5万个,以加强“强基固本”的建设。B28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这些年,党的群团工作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加强,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B29。2015年7月,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标志着党的群团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二、党的群团工作的主要成效

新中国成立近七十年来,党的群团工作以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为抓手,动员各界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群团组织始终坚持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确立的中心任务,团结动员所联系群众,积极开展服务大局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工会协助党和政府参加对官僚资本企业的接管工作,在废除封建把头、企业民主改革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950年,为响应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工会发动职工开展捐献活动,举办增产节约竞赛。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中,工会动员职工投入其中,推动了运动的开展。为完成国家“一五”计划,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和先进生产者运动。20世纪60年代初,工会成立精简职工办公室,协助政府完成艰巨的精简城镇职工工作。改革开放后,工会成立中华全国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开展增产节约活动、先进班组活动、劳动竞赛建功立业活动等。进入21世纪,工会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重点工程建设、抗击重特大自然灾害、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B30。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年团发动广大青年参加了土地改革和减租、反霸运动。在镇压反革命运动、抗美援朝运动、“五反”运动、“学习和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活动、“三大改造”运动中,青年团中央召开会议,发出声明、指示、决定。《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等团报团刊刊发社论、社评。各级团组织及时对青年开展教育、组织活动。在国家“一五”计划期间,青年团提出“把青春献给祖国”“争取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等口号,激励了几代青年投身国家建设。20世纪60年代初,共青团按照“五个结合和五个为主”的方法,集中力量协助党组织了百万“城市知识青年下乡”。B31改革开放后,围绕“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工作思路,共青团开展了“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五小”竞赛活动等。在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时,共青团及时派出工作组,组织青年投入抢险救灾。此外,围绕国家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共青团中央参与发起了“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改变面貌”活动、“万里铁路万里林”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活动等。

1953年,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邓颖超在回顾新中国成立四年来妇女工作的巨大成绩时强调:“执行了全国人民共同的中心任务,也就是执行妇女解放运动的总任务。凡是认清了这一点而执行得好的地方,就能充分发动妇女群众。”B32新中国成立初期,妇联积极落实《婚姻法》,教育和动员农村妇女参加土改,城镇妇女参加生产,各阶层妇女支援抗美援朝、“三大改造”。1957年后,各级妇联积极推动妇女就业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后,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妇联陆续举办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行动”“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巾帼环境友好使者行动”等活动,赢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同度。

2.参与社会治理,巩固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治理强调社会协同。群团组织作为群众的团体组织,天然地具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方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B33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团组织在政府治理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所代表群众,维护群众权益,表达群众诉求,组织群众参与。endprint

1956年,部分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闹事”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人民内部矛盾逐渐上升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矛盾。全国总工会和地方工会在出现工人罢工的地方“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分清是非,帮助解决工人的合理要求,调节内部矛盾,在闹事职工中进行说服教育工作”B34。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要求在各大城市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但在工作期间,一些群众不了解,少数人造谣、传谣,影响了社会秩序。各级妇联组织先后成立了计划生育专门机构,将工作重点放到街道,培训积极分子与骨干,正确宣传、解释党和政府政策,引导社会舆论,配合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推进。B351979年至1981年,各级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安置待业青年2600多万。20世纪80年代末,共青团抽出专门力量帮助政府解决了关停并转和开工不足企业的青年职工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工会积极协助党政机关在工人群众中做好减员增效工作和下岗职工工作。工会一方面督促企业规范下岗流程,保障职工利益;一方面兴办职业培训、介绍机构,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会主动提出对特困职工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先后将八十多万名党政领导、工会干部与近百万困难职工家庭建立包户帮困联系。B36进入21世纪,全国妇联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针对妇女群众的法制宣传,推进对侵犯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件的查处,成功推动了25个省、区、市出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规政策,创建了2.7万多个妇女儿童维权服务机构,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B37

3.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工会、共青团、妇联作为党缔造并领导的群团组织,在其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其具有的“教育”和“引导”职能。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党的群团组织“是党向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场所”B38。用先进理论教育群众,提高群众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方面。

1963年,共青团倡导并积极实践的“学雷锋”活动很快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重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B39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共青团开展的“奋斗者的足迹”“新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包括“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手拉手”互助活动、“希望工程”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教育活动,都形成了品牌。1951年7月,全国妇联召开了第一次宣传教育工作会议,胡乔木代表中央做报告。这次会议的《决议》指出:“要善于推动各方面,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各种机会进行妇女宣传教育工作。”B4020世纪50年代,妇联组织主抓的“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工作影响很大。改革开放后,针对妇女特点,妇联采取多种宣传媒介和方法,开展了“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最美家庭”和“好家风好家训”等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教育和引导妇女做“四有”“四自”新妇女,提高了妇女素质。B41全国总工会自成立始,就把对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作为自己的基本工作,并形成了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工会普遍对职工进行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心的“政治启蒙”教育。这种教育生动活泼、普及面大。以北京为例,至1949年年底,全市共组织了近19万工人进行了初步学习,8万工人参加了识字班、学习班和夜校。B42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工会组织的“加强劳动纪律教育”“中华职工读书”“劳模表彰”“工人先锋号”等活动,弘扬了劳动精神,增强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群团组织在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活动中,还经常联合开展工作,以提升宣传教育效果。1981年2月,由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倡议、联合举办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成为群团组织合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一个典型。此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又合作开展的诸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先进人物作用推动学赶先进”“讲文明、送温暖、献爱心”“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等活动,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党的群团工作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群团工作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方面。

1.坚持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

群團组织是由党建立起来的,坚持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是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如党对群团工作做出的指示、讲话;党委加强对群团干部的培养、管理;党委制度化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群团工作;党委会议吸收同级群团组织负责人参加(或列席);群团组织中的党组(党委)和党员积极贯彻党的意志等。各级党组织应该充分认识群团工作的重要性,把握群团工作规律,支持群团组织工作。历史经验证明,党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群团工作就开展得比较好。党放松了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群团工作的开展就不够充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高度重视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群团组织积极动员所联系群众,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大跃进”时期,一些地方党委放松了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导致了部分基层群团工作开展不及时,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群众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既是群团组织与党的密切关系的表征,也是群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所在。在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方面,既要强调同级党委关心、支持群团工作,也要强调同级群团组织积极地向党反映情况,争取帮助,主动寻求党组织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群团组织的体制机制、组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们既有政治性的一面,也有社会性的一面。这一特殊政治架构决定了群团组织既需要将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自上而下地贯彻到群众中去,也需要将群众中的意见、建议自下而上地反馈给党和政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群团工作的历史经验证明,群团组织只有使桥梁作用更加畅通,纽带作用更加牢固,党的统一领导才能更加巩固,服务群众的工作才能开展得更为有效。endprint

在新时期社会治理体制多元化、系统化、群众化的背景下,具有桥梁与纽带作用的群团组织将会有更大作为的空间。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群团组织就必须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上下功夫。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加强党同群众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常听取它们的情况反映和建议”B43。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资源、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安排,将群团组织更多地沉潜到基层中,并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显得尤为重要。

3.凸显服务群众特征

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群团工作的生命线。只有把群众服务好,将群众权益维护好,群团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得到增强。党始终反对群团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不断强调群团工作一定要注意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越是群众有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关心好、服务好群众。

2015年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指出:群团组织应该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B4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群团工作的历史经验证明,群团干部“应该是群众的勤务员,百倍地加强群众观念,经常与群众同甘共苦,关心群众的要求,帮助群众解决问题”B45。只有这样,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才能发挥充分,党的领导才能更加巩固。这其中,群团组织如何进一步加强直接服务群众的制度建设,提高直接服务群众的能力,增进直接服务群众的感情,等等,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

①B44《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 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7月8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30页。

③《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天津日报》1949年1月20日。

④B11B32全国妇联编:《中国妇女运动重要文献》,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3、76、83页。

⑤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编:《革命领袖论共青团工作》,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第160页。

⑥王凛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社团管理特征及其启示》,《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⑦朱秀英、赵金鹏、张洪慧:《中国工人阶级现状与发展趋势》,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43页。

⑧《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2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57页。

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运动》上,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2009年,第40页。

⑩B16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0年》,重庆出版社,2012年,第112、145页。

B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75页。

B1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37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7页。

B1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56页。

B15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编年》1961年卷,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第746页。

B17全国妇联党组:《关于1961年12省、市、自治区妇联主任扩大会议情况向中央的报告》,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编:《中国妇女运动文献资料汇编》第2册,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年,第145页。

B18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训练部编:《中共党史研究资料》第3卷,内部出版,1986年,第214页。

B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中央全会报告公告决议》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第305页。

B20顾秀莲主编:《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下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年,第123页。

B2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20页。

B22全国妇联办公厅编:《妇女儿童工作文選(1998年8月—1999年12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0年,第100页。

B23B24王永玺、赵巧萍主编:《新编中国工会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年,第185、165页。

B25李玉琦主编:《中国共青团史稿(1922—2008)》,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第405页。

B2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8年6月16日。

B2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工运》2008年第11期。

B28《高举旗帜 凝心聚力 团结动员各族各界妇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在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妇运》2013年第11期。

B2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05页。

B30《高举旗帜 改革创新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在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工运》2013年第11期。

B3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45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12页。

B33《发挥群团组织优势 统筹协调利益关系》,《人民日报》2007年6月15日。

B34《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运动》上,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2009年,第173页。endprint

B35王凜然:《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计划生育运动论述》,《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1期。

B36王永玺等主编:《简明中国工会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第202页。

B37黄晴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团结动员全国各族各界妇女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妇运》2008年第11期。

B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61页。

B39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人民团体志·青年组织志》,北京出版社,2011年,第162页。

B40B41《当代中国妇女》,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2009年,第440、440—442页。

B42《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第2卷,北京出版社,2011年,第20页。

B4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人民日报》1990年4月21日。

B45《关于三年来我省工会工作检查的发言》(1961年9月1日),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03-01-130-07。

责任编辑:浩 淼 思 齐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Party′s Work of Mass Organization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Wang Linran

Abstract:The work of mass organization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ork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alway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work,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organization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nearly seventy years, Mass organiz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central task, served the overall interests and promot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 Furthermore, they have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governance, consolidating the people′s unit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What is more, they have also launched the mass advertising and educat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socialism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the work of mass organizations result from three basic experiences, namely, upholding leadership by the Party, playing a role of bridge and tie, and serving the masses wholeheartedly.

Key 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ork of mass organizations; New China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还原真实
美媒:“新中国”的赢家与输家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