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能的影响

2017-10-18 03:44蔡东森陈海军袁咏刚方金津
猪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尺胴体屠宰

蔡东森,周 涛,陈海军,袁咏刚,方金津,王 鹏

(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6)

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能的影响

蔡东森,周 涛,陈海军,袁咏刚,方金津,王 鹏

(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6)

本试验设定3个处理组,屠宰体重分别为70 kg、80 kg、90 kg,选取平均质量相近的山猪饲喂,每组6头山猪,每组按体重屠宰4头,研究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山猪在90 kg屠宰时有最佳的屠宰率(75.71±0.02)%和瘦肉率(47.51±0.85)%,背膘厚较低(3.42±0.06) cm,大理石纹评分正常。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山猪的最适屠宰体重为90 kg。

山猪;屠宰体重;胴体性能

山猪属地方猪种,具有年产仔率高、肉质好、耐粗饲等优良特点。中心发源地为南京市,是南京市唯一的地方猪种,也是淮猪中较具特色的优良品种之一[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方品种猪具有肉质优良的特点,因此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长期以来,在山猪养殖区形成了屠宰“年猪”(150 kg左右)的传统习惯,其饲料消耗较大,养殖成本较高,且屠宰时易肥,瘦肉率较低,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育肥和胴体性能的影响,探索山猪适宜的屠宰体重,为科学生态开发山猪肉质资源提供依据,也对利用该品种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本试验参照中国肉脂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1998年)配制饲料,部分营养水平见表1。

1.2 试验猪及饲养管理

本试验在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石桥基地进行,试验猪为该基地纯种山猪。挑选外表健康、活力稳定,平均质量相近的山猪1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山猪。试验前对猪舍免疫及消毒,试验猪进行称重和编号。试验猪每日饲喂2次(8∶00和16∶00)。每组试验猪饲喂于同一圈猪舍。保持圈舍通风、卫生、干燥,试验猪自由采食和饮水,各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

表1 试验猪饲料营养水平 %

1.3 样品制备

试验结束后,试验猪空腹12 h,按设定体重进行屠宰,参照种猪性能测定规程NY/T 822 2004[3]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进行测定。按常规屠宰法去头和蹄、剥皮、开膛,测定并计算胴体重、屠宰率、皮厚、背膘厚等。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1.4.1 体尺指标测定

管围:试验猪左前肢末端最细处的周径;体长:试验猪自寰关节沿背线至尾根的长度;胸围:沿试验猪肩胛后缘绕胸的周径;体高:试验猪自鬐甲骨最高点至脚面的垂直高度。

1.4.2 胴体性能测定

选取试验山猪空腹24 h,期间自由饮水,然后进行屠宰。

胴体重(kg)=屠宰后去除头、尾、蹄、内脏,称量左半片胴体重量;

屠宰率(%)=胴体重(kg)占活体重(kg)的百分比;

瘦肉率(%)=瘦肉重量(kg)占脂肪、瘦肉、骨、皮四组织总重(kg)的比例;

背膘厚(cm)=游标卡尺测量 6~7肋、最后肋、腰荐结合处,背部中线皮下脂肪厚度,取3点的平均值;

胴体长(cm)=第1肋骨与胸骨接合处中心点到耻骨联合前缘中心点的直线长度(悬挂时测定)。

大理石纹:取背最长肌横切面,在4 ℃下存放24 h,而后用比色板目测评分。按5分制评定:1分为脂肪呈极微量分布,2分为脂肪呈微量分布,3分为脂肪呈适量分布,4分为脂肪呈较多量分布,5分为脂肪呈过量分布。

1.5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表示,数据用Excel 2010做初步处理后,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用 Duncan’s多重比较法分析试验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差异显著水平为P<0.05。

表2 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指标的影响

表3 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胴体性能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长和管围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都在90 kg 时达到最大值;体高和胸围随着屠宰体重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但各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

2.2 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胴体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90 kg组的胴体长和胴体垂直长均显著高于70 kg组(P<0.05);80 kg组和90 kg组的皮厚显著低于70 kg组(P<0.05),但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随着屠宰体重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在90 kg组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70 kg组(P<0.05);瘦肉率也在90 kg组达到最大值,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头重随着屠宰体重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其余各胴体性能也均随着屠宰体重的变化有一定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猪体各组织的生长强度虽有所差异,但基本上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即起初由骨骼、肌肉生长为主,而后以脂肪生长速度最快[4]。从本试验结果可知随着屠宰体重的升高,山猪的骨骼比例在下降,肌肉比例在上升,包括后期脂肪比例最高,这都和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相一致,也为验证此规律提供试验依据。

生长育肥猪何时屠宰可获得较好的胴体品质,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很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猪种最适屠宰体重有较大的差别[5]。在地方猪种中,体型较小的猪及其杂交猪屠宰体重约为70 kg,而体型中等的及其杂交猪屠宰体重为75~80 kg[6]。钟志君等[7]研究表明川藏黑猪最佳屠宰体重为80 kg。胡旭进等[8]研究发现金华猪体重在 70~75 kg时屠宰比较适宜。燕志宏等[9]研究得出宗地花猪以75~85 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最为合适。而本试验结果表明,山猪在90 kg屠宰时有最高的屠宰率和瘦肉率,且背膘厚较低,大理石纹评分正常,各胴体性能均良好。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山猪的最适屠宰体重为90 kg。

[1] 郗正林,章熙霞,陆方善.南京市山猪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对策[J].中国猪业 ,2007,2 (3):24-26.

[2] 章熙霞,徐小波, 袁永刚,等.山猪及其杂交黑猪的育肥性能与胴体肉质[J].江苏 农业科学 , 2014, 42 (10):186-188.

[3]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川).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NY/T822 2004[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

[4] 郭建凤, 武英, 魏述东,等. 莱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J]. 家畜生态学报 ,2007,28(3):15-19.

[5] 杨公社.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6] 许益民.安全优质生猪的生产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 钟志君,洪亮,杨跃奎,等.不同屠宰体重对川藏黑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J]. 养猪 ,2013(6):65-66.

[8] 胡旭进,楼芳芳,章啸君,等.金华猪适宜屠宰体重的比较研究[J].浙江畜牧兽医 , 2012, 37 (3):1-2.

[9] 燕志宏,田松军,韦玉美.贵州宗地花猪最佳屠宰体重的研究[J].猪业科学 ,2010, 27(7):102-104.

2017-05-15)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5]002),山猪遗传资源抢救性保护;南京市市级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山猪保种

蔡东森(1990-),男,28岁,江苏大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E-mail:ydcds@163.com。

猜你喜欢
体尺胴体屠宰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