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7-10-18 03:23张谦华国栋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5期
关键词:节律病史器官

张谦,华国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78

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张谦,华国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7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30例,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情况进行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血压节律正常,13例血压节律异常。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性别、降压药物使用无相关性(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年龄、靶器官损害、病史等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病史等关系密切(P<0.05)。结论通过该次调查看出:血压节律异常与高血压病史和合并基础病有关,病史越长,越易发生血压节律的改变;合并基础病越多,尤其是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者,越易出现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

老年高血压;血压节律异常;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高血压发病后临床表现为持续的血压异常,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研究表明[2],高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存在紧密的联系,并且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加剧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加强临床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对制定有效的措施干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3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平均(71.35±4.15)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者[3];患者非同日血压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老年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者;②资料不全或难以配合诊断、治疗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该课题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监督下进行,患者对诊断、调查方法等知情同意。

1.2 方法

①血压监测。完善相关检查加强患者血压动态监测,采用space labs90207型无创性携带式血液监测仪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将袖带缚在患者的右侧上臂,白天从6:00-22:00每隔15 min自动充气监测患者血压1次;夜间22:01-5:59每隔30 min测量1次血压,患者入睡时间22:00-23:00,24 h动态血压监测时有效监测次数>80.0%获得次数。整个监测过程中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焦虑或进行剧烈运动,控制好盐的摄入量。②调查方法。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靶器官损害(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药物服用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4-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正常影响单因素分析

30例患者中17例血压节律正常,13例血压节律异常。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性别、降压药物使用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年龄、靶器官损害、病史等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正常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病史等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正常影响单因素分析[n(%)]

表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正常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于环境、基因遗传等因素有关,属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6]。数据报道显示[7],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0%,且患者长期血压异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器官损害,威胁患者生命及健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能实现靶器官的保护,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从该次调查可以看出,30例患者中17例血压节律正常,13例血压节律异常。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性别、降压药物使用无相关性(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年龄、靶器官损害、病史等关系密切(P<0.05)。提示:血压节律异常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存在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血压的良好控制不仅仅是将血压降低到正常的范围水平,还应该帮助其恢复或保持正常的节律。临床上,将老年异常节律高血压患者分为非杓型血压、反杓型血压、超杓型3种。非杓型血压患者,左室肥厚,肾功能损害及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节律高血压患者。同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功能损害也相对严重。而反杓型血压、超杓型高血压患者脑血管损害更加常见[8]。因此,临床上将血压昼夜节律作为判断高血压患者预后、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积极改善昼夜血压节律对改善靶器官损害的逆转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病史等关系密切(P<0.05)。提示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对于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该早期进行治疗,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靶器官损害,避免病情持续发展,影响患者健康。患者在药物降压时应该动态监测血压水平,医务人员应为患者积极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规律调整患者服药时间,可尝试于血压峰值前2 h左右给药,不拘泥降压药物1次/d服药的固有观念,保证患者24 h全天血压达标。

综上所述,通过该次调查看出:血压节律异常与高血压病史和合并基础病有关,病史越长,越易发生血压节律的改变;合并基础病越多,尤其是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者,越易出现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

[1]寇惠娟,汪鑫,高登峰,等.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型脑钠肽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38(5):514-521.

[2]任惠珠,陈莉明,单春艳,等.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与动态血压节律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8):703-706.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2-93.

[4]李婷,匡剑韧,魏平.2型糖尿病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4):367-371.

[5]曹惠红,李昀昊,陈海冰,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波动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的相关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9(1):46-49.

[6]李婷,段姗姗,匡剑韧,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9):1015-1020.

[7]陈少敏,陈宝霞,聂颖,等.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心肌做功指数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7):1314-1318.

[8]马世兴,赵慧,王玉.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95(8):800.

R7

A

1672-5654(2017)09(a)-0154-02

2017-06-06)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5.154

张谦(1980-),女,北京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华国栋(1969-),男,河南商丘人,硕士,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zhaojhuagd@126.com。

猜你喜欢
节律病史器官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类器官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ORGANIZED GIVING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