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颂

2017-10-18 12:09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秋林闲云人性美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的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 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然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寻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的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的。“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才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那 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东西。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是愿作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选自罗兰《翻过那座山》)

心香一瓣

开门见山揭示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再层层铺叙,这是《秋颂》暗示给我们的写作技巧。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作者开篇便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秋的赞頌;继而围绕“明澈”一词,写枫树的飒爽之美,写秋林的秀逸之美,写秋林落日的凄楚之美,写《秋院》的清寂之美,写闲云的悠然之美,写秋风的纯净之美,最后在写秋水处又归结到明澈之美。由此,“明澈”便在层层铺叙中有了丰富的内涵,让人因颂秋而心旷神怡。当然,对自然的赞美最终还是落脚到对人性美的赞颂上,而人性美恰恰便是蕴含着秋之美的人性。

猜你喜欢
秋林闲云人性美
闲云知音
百年老字号秋林集团盲目扩张终退市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秋雨感怀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滕王阁
长江艺苑汪瀚之《悠溪闲云》国画
陆俨少山水画谱(十一)
杨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