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7-10-19 01:03党帅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骨瓣创伤性开颅

党帅

(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党帅

(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研究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统计两组预后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术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L-2、TNF-α、NSE水平明显较低,IL-4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良好率相比,研究组(44.83%)高于对照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可显著缓解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炎性因子对机体损伤,预后良好。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炎性因子;神经功能;缺损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为间接或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损伤颅脑组织造成患者昏迷时间超过6 h或清醒后再次陷入昏迷的外伤性疾病。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发作、偏盲及失语等,伤情复杂、严重,具有极高致残率及病死率,预后较差[1]。目前,手术为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治疗手段。以往常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该病,但其术后血清学指标恢复缓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为进一步改善预后,本研究选取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29例,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对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41.28±12.3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评分为3~8分,平均(5.21±1.52)分。研究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21~72岁,平均(40.56±12.39)岁;GCS评分为3~8分,平均(5.25±1.36)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研究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保持仰卧体位,予以气管插管全麻,做切口于颧弓上耳屏前方1 cm位置,切口由耳廓后上方直至顶骨后中线,并向前沿正中线直至前额发际下;将骨瓣或带颞肌骨瓣游离,并旁开顶部骨瓣直至正中线矢状窦2.5 cm左右位置,骨窗尽可能接近中颅底、前颅底,额骨颧突后方打下第1孔,第2孔位于额结节下靠近中线处,并于耳前靠近颞底处打下第3孔;颅底靠近蝶骨嵴位置向颞底扩大,便于彻底清除硬脑膜外血肿;首先硬脑膜于颞前部切开,随后以“T”字形切开,将硬膜悬吊,暴露前、中颅窝、顶叶、颞叶及额叶,清除脑内及硬脑膜下血肿,止血;硬脑膜予以减张缝合,并依次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保持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经头颅CT明确血肿位置,实施双侧或单侧额颞瓣或颞顶瓣开颅减压术,去除骨瓣,硬脑膜扩大减张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预后效果,并检测对比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

1.4判定标准预后效果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评价,分为5个等级,恢复正常生活,但有轻度缺陷为恢复良好;存在残疾,但可于他人协助下工作,并独立生活为轻残;残疾,需他人照料,但意识清醒为重残;呈假死状态,仅有微小反应为植物生存;无生命体征为病死[4]。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定量、定性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炎性因子及血清NSE水平术前两组炎性因子、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L-2、TNF-α、NSE水平明显较低,IL-4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因子及血清NSE水平比较

2.2预后效果两组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及病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良好率相比,研究组(44.83%)高于对照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死率极高,位居创伤性疾病首位,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多伴随恶性高颅压、严重脑水肿及脑挫裂伤,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5]。以往,传统开颅减压术为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首选术式,但其治疗时间较长、疗效不显著,且预后不理想、治疗费用过高。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创新,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已逐渐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本研究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恢复良好率相比,研究组(44.83%)高于对照组(17.24%)(P<0.05)。有力佐证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研究指出,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多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及炎症反应[6]。NSE属于限速酶,于中枢及其周围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元细胞内存在,在血液及脑脊液中水平较低,具有特异性,若颅脑损伤时损伤神经细胞,破坏血脑屏障,受损神经细胞可大量释放NSE,故血清NSE可有效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此外,颅脑损伤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强烈,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其中IL-2为首先释放炎性因子,可激活、介导多种炎性因子,并对血脑屏障及神经元细胞膜造成损伤,加剧炎症反应;而IL-4可有效保护神经。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L-2、TNF-α、NSE水平明显较低,IL-4水平明显较高(P<0.05),结果充分说明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有效降低IL-2、TNF-α、NSE水平,提高IL-4水平。

综上,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可显著缓解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炎性因子对机体损伤,预后良好。

[1] 崔国胜,刘四新,夏清岫,等.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应激及代谢状态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9):1867-1870.

[2] 王红权,黄书岚.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5,23(6):420-422.

[3] 栾雷.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应激及代谢状态的变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4):1541-1543.

[4] 许长平.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7-8.

[5] 杜彦挺,杜光勇,王晓溪,等.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6):608-611.

[6] 蔡春雨,訾东燕,郑奕,等.乌司他丁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脑保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0):2437-2439.

R 651.1+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016

2016-12-01)

猜你喜欢
骨瓣创伤性开颅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