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设计立县”模式的构想

2017-10-19 15:02徐珊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17期
关键词:宝应

徐珊

摘 要:“政产学研”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或设计机构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种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宝应县当前的“政产学研”结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共建研发机构、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合作模式构想,希望通过宝应县政府发起和推动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江苏省高校人才智力资源向宝应县企业流动,通过合作实现各主体之间风险共担、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目标。

关键詞:政产学研;设计立县;宝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7-0213-02

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过去是一个以“金湖银荡”闻名苏北的经济欠发达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步伐,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了一批优势行业、规模企业和形象产品。然而近年来,由于该县的相关产品缺乏设计理念和品牌塑造,大多数企业发展仅停留在模仿加工、来样加工的阶段,许多小企业一直以来产品研发滞后。我国加入WTO以后,许多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维艰,濒临倒闭。“品牌塑造”、“精品制造”迫在眉睫。

1 “设计立县”的成功开篇

为解决相关产业发展的困境,该县有关政府职能部门通过调研学习,发现工业设计可以把老产品变新、把新产品变优、把好产品变精,工业设计是提升工业产品外观、优化工业产品功能,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该县进而提出了“设计立县”的发展思路,让设计成为全县加快转型发展新的战略“支撑点”。

该县有关部门按照积极牵头联合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木马工业设计公司发起组建了宝应天马工业设计中心有限公司,旨在以该公司成立为发端,通过组织相应工业设计团队,帮助宝应县传统工艺品企业或者作坊在薄利代工、原创不足的产业环境下实现转型升级,推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设计立县”计划是宝应县政府帮助企业发展及县域发展摆脱瓶颈而采取的积极举措,目前,政府、企业、设计师三者之间的良好合作态势已经形成。

2 “设计立县”对“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需求

“设计立县”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解决了产业发展中产品造型的问题,然而宝应县工艺品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人才、资金的输送和储备,需要研发、流通、管理、评估、制度、品牌建设等诸多产业链环节的紧密相扣,因此,宝应“设计立县”引发了笔者关于如何深入“产学研”合作的思考。

在宝应县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作为市场的“守夜人”,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市场调节作用和公共管理职能,无疑担当了推动合作的核心和主导力量。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应当积极履其社会职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积极的贡献,参与“设计立县”将会在现有的合作模式中注入新生力量,并为产业长线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因此,笔者将这一次产学研合作的设想称之为“政产学研”合作。

“政产学研”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或设计机构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种合作模式。宝应“设计立县”计划的实施已经初步推进“政产学研”模式的形成,而这一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也将进一步推进“设计立县”计划的最终实现。

3 “政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全国多省份和地区都有成功的案例,也不乏失败的教训,该县当前的“政产学研”结合,在推动设计立县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各方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上仍存在差异。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属于不同类型的组织,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尚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受各种经济指标考核动力驱动,希望能短期见成效,而对宏观指导协调不到位,投资主体不明确。高校以论文、专利和获奖等为主要目标,注重学术性和理论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不足。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缺乏长远眼光,害怕承担风险,不愿意投资,对新设计的产品缺乏信息和投资勇气。

(2)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阻碍了“政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深入。在合作初期,政府作为合作主体所期望的税收收入增加,短期很难实现,一定程度影响了政府扶持鼓励的积极性。企业与高校在合作开发过程中,企业受自身利益的影响,对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能否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及效益产生怀疑,投入意愿不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只能得到前期的一些技术转让收入,对于后期经营性收益,高校基本上无法取得。由于没能找到各自现实利益的结合点和预期利益的分配机制,合作各方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意愿不强。

(3)资金投入不足,加大了“政产学研”的合作难度。一是高校的研究经费较少没有能力投入。二是企业在设计中间环节及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支持,少数企业对产品设计重视不够,不愿意对设计方面多投入资金。三是政府有部分投入到高校的资金没能让直接参与的教师设计成果挂钩,影响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造成资金适用效率不高。而以企业为主要对象针对产业化设立了专项计划予以的财政资助,缺乏有效后续监督、管理,存在资金不合理利用现象。

(4)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不够影响了设计创新的积极性。该县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在制度和管理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相关执法部门执法经验缺乏、执法力量薄弱,因此在“政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和研发机构知识产权保护相对困难,加大了合作的风险。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容易被盗用。

(5)合作平台构建不完善导致产学研结合效果不明显。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没有设立产学研合作的归口管理机构或协调性组织,致使产学研合作缺乏组织性;此外,部分高校机构重复,出现科研处、社科处、推广处(或合作处)、产业处、科技园对产学研合作多头管理、互相掣肘的现象。

4 “政产学研”促进设计立县发展的合作模式构想

政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有合作委员会、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受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或服务等;在模式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宝应企业发展特点、合作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政府的推动和组织协调能力、设计团队的组建方式等。根据宝应县产业发展现状和高校培养特点,笔者认为应当优先选用有以下三种可操作:endprint

(1)政府主导,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合作委员会成员由政府科技、财政、税务、知识产权等部门和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产行业的企业组成,作为产学研结合的专门管理机构,目的是协调产学研合作各方利益及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规范、监督产学研合作各部门及各合作方的行为;并由政府牵头,多渠道筹集产学研结合资金并建立产学研结合基金,组织实施产学研结合研究项目。建立并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认真执行。在重大领域,政府作为产学研的直接投资合作者直接参与合作、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2)共建研发机构。这是产学研结合的更高级形式,指宝应县政府选择省内、外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条件优势的高校联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这种形式良好运行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充分考虑市场导向,由政府牵头,研发机构对产品市场需求导向及数量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数据整理,制定合理的研发、生产计划。高校投入科研人才,企业投入研发经费,安排产业化人才加盟,形成“人才+资金”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建立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县政府组建“产学研管理机构”,对研发机构制进行管理和调控。研发机构独立运作,具有经营自主权,对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制定明确的条约。

比如;目前宝应的玻璃吹制工艺品停留在简单工艺和造型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究开发优势,由高校教师带领优秀学生团队对产品进行产品前期的调研或概念设计,中期交给产学研专门机构的设计部门进行删选和修改,后期投入企业生产。学生提供给企业的不一定是能直接生产的产品,但是却能为企业提供大量富有创造力的新思维、新概念。這对于保持产品长线开发、促进产品领先市场必定有极大的帮助。运用这种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是产学研合作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实习基地的形成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更加牢固的合作关系的体现。

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对于合作各方而言,是一种共赢模式。对企业而言,短期角度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长期角度可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高校而言,有利于学生教学理论直接转化到应用领域,使高校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对研究机构而言,大学生人才是研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研究机构的长远发展。

大学生实习基地可以为专门研发机构、本县生产企业、商贸流通部门、投资风险评估部门及政府部门这五个产学研合作部门输送专门优秀人才。

宝应县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较丰富,能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比较大的合作空间,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将是互惠的、紧密的、长期的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并存的特点。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在合作之初就应当建立。责任风险应当按照层次、按阶段进行分解,本着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投资多者收益大,承担风险大者收益多、掌握项目进展者对项目负责、影响项目进展者承担相应责任。风险大者收益大、这种合作机制的建立将避免产学研合作各方因采取知识产权利益不合理分配所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宝应县政府发起和推动的产学研合作,将促进江苏省高校人才智力资源向宝应县企业流动,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实现各主体之间风险共担、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关于宝应县产学研合作中政府职能、合作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和评估体系等问题的讨论将随着产业发展规模的壮大和产学研合作的深入而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戴承良.“宝应开局”的思考─设计立县与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J].装饰,2012,(10).

[2]王淑娟.论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10,(6).

[3]方东.构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2).

[4]薛永武.如何建设文化创意队伍[EB/OL].(2011-07-16).

[5]林嵒.高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选择[J].理论导刊,2008,(4).

[6]顾江.文化产业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宝应
汇聚海归人才力量助力宝应创业高质量发展——海归青年企业家的风采
宝应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
关于宝应全域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江苏宝应荷藕
宝应湖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对策
宝应水痘疫情的流行趋势
节庆旅游的发展初探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