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7-10-19 22:11赵兰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学人格心理健康

赵兰君

[摘 要]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积极和发展为导向,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针对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注重高职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运用积极的内容和方法手段激发高职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用乐观的心态调节自己的状态,使自身潜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塑造充满乐观、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286-01

一、积极心理学定义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它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群,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以及能力等,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增强高职学生的积极体验,提高主观幸福感,积极乐观地去探索幸福和快乐的奥妙,并积极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和快乐。

二、高職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在求学发展中遇到各种冲突和矛盾,往往会出现意识偏差。如高职学生受到交友、生活等种种外界刺激时,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一些学生由于被调剂专业或被迫按父母的要求选择专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认识,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学生通过临床实习才发现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低,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高。这种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使高职学生自我萎缩,自我否定,感到学习毫无价值,人生彷徨。这些错误的自我认知对其专业发展和人生定位产生了消极的影响[1]。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源于人际关系,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适应角色的转变,希望结识更多的朋友,但人际关系交往中常蕴涵着竞争的成分,如奖学金评定、文体比赛、班团干部竞选,这些竞争常常使同学矛盾加深,人际关系紧张,高职学生再加上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与技巧,在交往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矛盾与挫折,从而产生焦虑、苦闷、烦躁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三)情绪情感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情绪、情感状态是高职学生心理活动的色彩和背景,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染色剂”。但由于高职学生的情绪具有波动性、爆发性的特点,情绪易波动起伏,好冲动,有时难以控制自己。一旦遇到同学关系、恋人关系矛盾时,容易产生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常常易走极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择业过程就是主体条件与客观要求相适应的过程,不少学生择业观念不正确,心理定位偏高,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工作单位迟迟不能落实;有些学生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也会成为他们择业的最大障碍。有些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缺乏面试技巧和经验,屡次失败,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问题都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心理困惑。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设置积极心理教育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面临着严峻竞争和考验,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面临社会择业、就业问

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教育水平迫在眉睫,解决当前职业院校学生中的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使学生的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提升,使高职学生心理得到健康成长。

(二)提供高职学生积极体验的机会

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个体积极人格、积极力量和积

极品质的有效途径。如每年开学初对新入学的高职新生开展有关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活动——“走出圈外”,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团体中开放自己,从正向的事情开始,让每位成员分享快乐,从而使你更快乐,别人也快乐,把不快乐的事说出来,并且放下,腾出空间和能量再去做该做的事情。通过这样积极体验式的团体辅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觉察自我,找到快乐,提升自我价值感。

(三)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只有人的固有积极力量和潜能得到激发,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高职学生在适应其社会角色的同时,要塑造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格模式,教师应在积极人格理论的指导下,创新工作模式、拓展教育方法,努力寻找完善人格之路,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格素质[2]。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作为学生的主要生活阵营,共同形成了一个大的组织系统,三者必须相互配合,否则会使学生因环境要求不同而无所适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运行,要努力将三者整体优化,以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玉芳.基于积极心理学改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3,28(2):94-95.

[2]宾秀英.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3,26(4):22.

猜你喜欢
心理学人格心理健康
以鸟喻人
“没有用”的心理学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