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检验电影产业化的标准?

2017-10-20 10:15韩小凌
综艺报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优势标准管理

韩小凌

截至8月20日,《战狼2》已经超过50亿元票房,且单日票房依然领跑众多同档期影片。这个骄人的票房成绩一洗上半年以来国内电影市场低迷的状况,让众多在经营压力下疲于应付的影院经理们喘了口气。

毫无疑问的是,随后各种“狼”以及各种军事题材电影会跟风拍摄并上映。一如当年《泰囧》之后各种“囧”的出现一样。

从2002年院线制改革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数据一直保持着年均30%左右的增长率,也因此吸引了各路资本和热钱。资本的天性是逐利,那么,作为他们投资标的的电影和电影产业,是否也只有“挣钱”这唯一的成功标准呢?

任何产业的竞争力都要看它是否具备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创意或者研发优势,当然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是重要的检验标准。

拿这些标准来比照时下的中国电影产业。在技术方面,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无论是视觉上的3D、裸眼3D,还是声音上的全景声,抑或是CG特效领域的各种专门技术,似乎中国公司都有所缺席。近年来,大制作、重视效的国产电影中,大都闪现着国外成熟团队的身影。

无论任何领域,技术的核心都不是购买最新的硬件和软件,而是人。电影特效等技术的特点,更决定了高效且专业的管理和流程才是成败的关键。受传统模式影响,今天国内的电影拍摄,不少情况下需要接受低效率、超长工作时间的考验。一些在国内跟过好莱坞协拍剧组的制作人员也许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在另一种不同管理方式下,剧组经历的大不相同的过程和结果。管理的低水平,不只透支着主创和工作人员的时间,也会直接带来成本的浪费和品质的不确定性。

笔者曾亲眼所見,为了更好地呈现主观镜头,视效总监自己动手改造了摩托车头盔用以拍摄——这种便宜又实用的创意和研发,倘若佐之以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才有可能变为产业优势的整体研发能力。

再看故事创意方面,尽管在前两年盲目的资本热促进下,炒作出了以IP为首的各种虚空概念,出现了众多跟风之作。但我们还是要看到,数量的累积一定程度上还是为有创意有想法的电影提供了机会。近期如《大护法》《绣春刀Ⅱ修罗战场》等无论在故事上还是在美学上都颇有特色的电影的出现,不仅赢得了业界的赞赏,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和喜爱。

销售方式应该是中国电影业内颇领先于世界同行的领域,如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终端购票等。而近期出现的针对小众电影的“大象点映”等则是对影院排片单一方式的补充和改变。

中国的电影产业和中国的其他产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依托于人口红利所带来的需求拉动,善于在概念营造和行销上变化花样,而在核心的技术发明创造、管理体系建立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提升。那么,在由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大的经济战略下,我们的电影产业是否也应该沉下心来,不只追求爆款和短期收益,而着眼于真正的“供给侧”,提高竞争力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势标准管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画与话
党员标准是什么?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