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化的真实——《堂吉诃德》中的欲望与爱情

2017-10-21 17:53张如特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堂吉诃德欲望

张如特

摘要:《堂吉诃德》对主人公的欲望进行了漫画式的刻画,这种欲望在关于杜尔西妮亚的故事中表现为无客体的欲望,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可以被阐述为一种“外在的”欲望。

关键词:堂吉诃德;杜尔西内娅;欲望

《堂吉诃德》起初作为一部逗笑的滑稽小说引人关注,历经百年的接受过程终于成为了寓意深刻的经典,迎来了“经典化”的命运转折。正是因为《堂吉诃德》以漫画化的方式揭示、放大了人类欲望的一些特点,才产生了滑稽与崇高并存的奇妙效果。

一、不在場的杜尔西内娅——堂吉诃德的“无客体”欲望

小说里堂吉诃德一再努力地希望真实生活能与小说情节两相符合,不管是堂吉诃德将铜盆当作头盔,把羊群认作军队,堂吉诃德的疯狂都是将欲望投注在某一个被误认的客体之上,然后便驱使他模拟骑士小说中的行为。然而通观全篇,可以说杜尔西内娅是堂吉诃德欲望秩序当中的一个“盲点”,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在场”的爱人。

堂吉诃德热爱着杜尔西内娅,但杜尔西内娅并不是堂吉诃德爱情欲望的客体,因为杜尔西内娅一直是一个前后不一致、缺乏稳定性的角色。小说本身先后给出了几种前后矛盾的说法:小说第一章说,杜尔西内娅本名阿尔东莎·罗任索,是堂吉诃德单相思的美女;可是第一部第二十五章里桑丘又说阿尔东莎·罗任索纯粹是一个悍妇;到了第二部第八章,桑丘又担心自己其实根本没见过她。然而不管实情怎样,堂吉诃德的激情都是纯洁强烈的。堂吉诃德自己甚至也明白这一点,他甚至说:“诗人歌颂女人,无非随意捏造个名字,并不都是真有那么个意中人”,他们“多半是捏造一个女人,找个题目来作诗,表示自己在恋爱”,有爱的欲望却无爱的对象仍然是崇高的,“所以我只要当真的认为阿尔东莎·罗任索姑娘美貌贞静就行了”,堂吉诃德仿佛有意识地认可自己的自欺。

因此,堂吉诃德的爱情是一种缺乏客体的狂热欲望。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观点来看,欲望本身是主体内部未经组织的冲动力量,在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接触之前欲望就已经存在,“任何欲望机器,总是各种类型的不同的元素、力量之间的组合”,欲望并不一定就是附着于客体之上的,堂吉诃德的欲望可以在与阿尔东莎·罗任索的接触中产生,也可以仅仅产生自与骑士小说的接触。堂吉诃德心有所爱,这种爱可能并不针对某个实在的客体。

严格说来,堂吉诃德的欲望并非源自外在客体的激发、引诱,而是出自其内部旺盛生命力的自发涌动,它不择对象地投注在一个又一个“杜尔西内娅”的身上,因此我们不能通过客体对象的一致性把握堂吉诃德的爱情,只能将其作为一种无客体的欲望来看待。

二、从“无客体的欲望”到“外在的欲望”

爱情欲望应该指向外在的他者,然而堂吉诃德的爱情却不指向任何确定的他者,他的杜尔西内娅如幻影般不够真实。堂吉诃德不去追求实质上的激情,而是追求形式上的激情,借用齐泽克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这种欲望视为一种“外在的”欲望。

齐泽克说,如果以信仰的激情为例,这种“外在”体现在这样的现象中:人们也许难以获得真正信仰的激情,但却可以肤浅地模仿有信仰者的外在表现,从外在形式看来仿佛是拥有了信仰。在西藏有信徒“将祷告写在纸上,把纸卷成一个轮子”,人们相信这样一来纸轮转动就相当于人在祈祷,“然后令其自转,而不需思考”,此时人在“通过转经轮这个中介来祈祷”,就其心理内在性而言人并没有祈祷,但满足于模仿祈祷的外部动作,并相信这就是信仰。“外在的”信仰不等同于真正的信仰,而是对心目中真正信仰的模仿。

不过,仅仅通过重复外部动作,人也是有可能获得真诚信仰的。比如帕斯卡,他并不确信上帝是否存在,因此不知道对上帝的信仰是否是合理的,但他仍坚信即便上帝不存在,有信仰的生活也比无信仰的生活要有价值,因此必须孤注一掷地“让”自己信仰上帝。齐泽克认为帕斯卡获得信仰的方法就是不断完成“实现意识形态皈依的步骤”:在无法明确上帝是否存在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祈祷、礼拜等等仪式,“投身于意识形态仪式”,“通过重复那毫无意义的姿势使自己变得麻木,假装你已经相信了什么,到那时,你就真的会相信什么。”

这样的心理过程与“恋爱中”的堂吉诃德其实是非常一致的:帕斯卡追求信仰,堂吉诃德则追求疯狂——为爱而狂。这个过程得到了漫画化、戏剧化的描写:《堂吉诃德》第一部第二十五、二十六章中说,堂吉诃德读了骑士故事,突发奇想自己也要来一回因爱生狂,假装被爱人折磨着。桑丘问堂吉诃德,既然他并没有真的受爱情的刺激,又何必发疯呢,堂吉诃德却说“这就是筋节所在,正是我干这件事的妙处。一个游侠骑士有缘有故地发疯,值不当什么;关键是要无缘无故地发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心理上的悖谬:堂吉诃德承认自己是在假装为爱发疯,是在“模仿”别人的疯狂,但模仿疯狂的行为本身恰恰就是“真”的疯狂了。

与帕斯卡获得信仰的方式类似,堂吉诃德为了能够获得疯狂而不断“表演”疯狂,于是真的获得了疯狂,而且自认为获得了与这疯狂相关联的那种崇高。因此,这种疯狂源自刻意“召唤”,发疯之欲望也是一种“外在”的欲望。

总而言之,堂吉诃德的荒诞欲望成为了整部小说的推进动力,也提供了庸俗与崇高、严肃与滑稽、理智与癫狂之间彼此对话的平台,《堂吉诃德》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的欲望,但仍使读者看清人之欲望的共通:可以说《堂吉诃德》是一幅伟大的人性欲望之漫画。

参考文献:

[1](法)勒内·基拉尔:《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罗芃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2](斯)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3](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堂吉诃德欲望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中企走出去不妨学一学“堂吉诃德”(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