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野外实习在林业院校中的创新性探索

2017-10-21 06:12陆涛施丽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陆涛 施丽莎

【摘要】论文结合林业院校在林场实践基地教学中的优势,通过对校属林场实习场所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采用较领先的道路勘测技术手段,以培养复核型工程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道路勘测设计野外实习的特点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并在评价指标体系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关键词】林业院校 野外实习 道路勘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84-02

近年来,各高校对本科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专业建设及专业认证工作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适当引入野外实习是未来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作为交通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道路勘测设计》,其课程任务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增加对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计算的熟悉程度,培养学生查阅规范资料的能力,增加选线、定线的技巧性,实现由感性认识回归到理性认识的认知升华。课程的专业性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考虑在课程设计环节引入野外实习部分。

一、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目前,《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安排基本是“理论教学+课程设计”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设计、轻施工”的现象特别严重,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基础理论虽比较全面,但一到实践环节就出纰漏,甚至束手无策,出现一种“理论都懂,就是不知道怎么用”的现象,归根结底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的脱钩,二是不同专业课之间的脱钩。因此,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应用型专业,解决这两个问题迫在眉睫,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前途。

作为省属林业院校,南京林业大学拥有多个大型实习基地,这也为各专业开展校外实习、实训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校下蜀林场实习基地,通过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掌握道路直接选线与纸上选线的方法,现场角度测量、中桩放样、水准测量、横断面测量的方法,以及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设计方法,具备独立进行道路勘测设计的能力,并将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与施工放样环节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方面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野外实习基地条件及建设

1.基础条件

建立实习条件好且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尤其是可供跨专业实习的综合型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林业院校,实习林场则为野外实习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硬件条件。

下蜀林场是我校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位于镇江句容宁镇山脉东段的武岐山、空青山南侧,校区占地约4800亩。北靠下蜀乡,西部和南部与亭子乡毗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3%。全场可分为低山、丘陵和谷地三种地形。场内武岐山最高峰海拔377.8m,空青山322.6m,丘陵区一般100m左右,谷地75m,相对高差302.8m,属低山丘陵区。基地全年共接纳大学生实习18000余人次,林学系及森林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的本科学生,每年都到林场实习;硕士生和博士生到林场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许多学科的教师到林场进行试验研究,使林场真正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基地。

2.基地建设

開展大规模野外实习需要跨学院、跨专业的通力配合,课程野外实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对毕业要求的达成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林业院校在实习场所的构建上有着先发的优势。但是受师资、经费、教学计划等限制,真正开展规模化的实习还需要优先解决实习基地的硬件及软件的建设。此外,多校合作开展联合野外实习,共建实习基地也是扩展实习基地规模的一种有益探索。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展了共建实习基地的探索性工作。

多年来,南京林业大学在下蜀林场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一直保持着较高投入,并鼓励校内各专业、各学科多开展围绕实习基地的课外实践教学工作。本课程设计野外实习选取下蜀林场作为实习基地也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方案。后期学校将加大对实习林场的投资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学生实习公寓与学生食堂,着重改善住宿条件,并修建公共休闲活动场所。未来,随着学校白马基地的建设,野外实习的场所还将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考虑到林场的林分及地形特点,结合实习学生的课程设计特点,在实习场地内根据设计要求的不同,划分出若干个走廊区域,在学生分组的过程中,不同组别设计不同的走廊区域。此外,为配合野外实习的开展,学校还将组建相应的技术团队,专门负责对实习学生的指导,采用跨专业、跨部门组合的形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

三、实践环节的过程性设计

1.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巩固课程理论知识;为破解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因此,院系针对野外实习的需求修订完善了新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并拟于新版教学计划中实施。新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将引入新的教学体系,从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的角度出发,采用“融合”的理念,将《测量学》与《道路勘测设计》2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合二为一,跨学科组成指导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外业及内业的全方位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在组内分工协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协同修订相关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是交通工程、交通土建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这门课程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并运用到道路设计之中,其理论及实践教学必须与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教学及实践紧密联系,后期还需对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进行相应修订,并同步实施。

对于关系密切的课程建立课程群,如测量学、测量实习、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实习等几门课程,课堂理论讲授时间先后顺序连续,尽量减少间隔,实习基地、实习项目内容统一,细化考核标准。对于课程设计环节,尽量测量学、道路勘测设计及路基路面工程等相关课程设计实习等在同一个学期开设,学生能够完整、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进行同一个建设项目的实习。

因此,為了系统全面的掌握这门课程,为了解决目前“道路勘测设计”学习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钩,专业课之间脱钩”的两个大问题,建立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方案,其思路为:综合测量学、道路勘测设计及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内容,结合下蜀林场现状地形及道路体系,布置一道综合测量、选线放线、路基路面结构的综合设计题目。这样,通过测量实习,测量学的知识就得到了练习,并且能为后面设计道路选线定线提供作为设计基础的地形图,第三部分的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即可在测量学及道路勘测设计实习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和交通特点,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路基路面结构,这样通过三位一体的设计,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有了清醒的认识,对这三门课程在交通专业中的位置作用及衔接综合有了深刻的体会。

3.优化成绩综合评价体系

野外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一直是课程评价的难点,本次野外实习的评价体系探索以过程性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新仪器与设备的操作,成果评价主要以完成的设计成果进行定级。

四、总结与问题

在新的教学体系及教学要求下,《道路勘测设计》也需进行全新的诠释,道路勘测设计中“勘测”应优先于“设计”,新的教学体系中必须更加突出“勘测”的过程,以此体现道路勘测设计的精髓。随着现代化的勘测设计装备目前已在工程上广泛使用,而教学所采用多为传统的勘测设备,已较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后期在测设手段上还需随着装备的更新逐步完善实习计划及方法。

参考文献:

[1] 程建川,陈飞,刘洪波,等.“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改革及野外实习基地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174-176.

[2] 张航,李月光,王小敏等.高校专业课程创新与改革研究——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6,(5):68-72.

[3] 李新凯,王龙.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53-76.

[4] 吴春林,李超.南京林业大学实习林场建设思路探讨[J].中国城市林业,2012,(4):10-12.

[5] 沈照庆,王和平,张富强.高等学校道路勘测实习改革探索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4,(4):170-172.